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章 斗争更加艰苦(上)

2019-12-20 03:35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1940年10月12日和21日的遭遇战   10月11日一架飞向利比亚的民用飞机报称,望见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在马耳他岛南东约100海里处。这个情报使海军总部大为诧异,并继续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在这一天里没有一架侦察机曾经发现此种情况。可是为了防止意外,估计也许某些军舰驶抵马耳他岛又乘夜驶离该处也说不定。海军总部便在马耳他岛以东部署了夜间巡逻。这个任务派给驱逐舰“阿提格利埃尔”号、“阿维埃尔”号、“詹尼埃尔”号、“卡米契亚·内拉”号和护航驱逐舰“艾云尼”号、“阿耳契昂内”号和“阿里埃耳”号。此外又派四艘鱼雷快艇巡逻马耳他岛的北面,同时又派出第二支驱逐舰支队和若干鱼雷快艇到西西里海峡以监视英舰万一西航。   海军总部的想定被证实了,10月12日1时35分“阿耳契昂内”号望见1艘敌巡洋舰,并向之迫近施行鱼雷攻击。在召唤附近的友舰前来协同攻击的同时,“阿耳契昂内”号发射两颗鱼雷,并进行机动以便从另一个方向攻击。此时前来增援的“艾云尼”号从2,000米的射程上发射其第一对的鱼雷。在驶进中,该舰又在仅仅700米的射程上发射第二对鱼雷,同时以100毫米炮射击并至少有七发命中。此时已看清英舰是“阿哲克斯”号,它先后发出识别信号并于“艾云尼”号第四次齐射后方才还击。此时“艾云尼”号距离英舰只约300米,在这样短的射程上它被英舰的152毫米炮所击中,便停在水面不能活动。跟来策应的“阿里埃耳”号在对英舰发射鱼雷并开火炮击时,又被敌击中,几分钟内便行沉没,舰上员兵几无幸免。这些打击来得如此迅猛,以致当“阿耳契昂内”号于机动后再行攻击时,英巡洋舰却已毫无踪影而“阿里埃尔”号已沉没水中。可是“阿耳契昂内”号无事可做只好去捞救“艾云尼”号的幸免者,因为该舰正在燃烧并慢慢下沉之中。   不久,率领别的三艘驱逐舰以全速奔赴战场的“阿提格利埃尔”号给英舰“阿哲克斯”号望见了。从《克宁汉自传》中,我们知道“阿哲克斯”号装有雷达。大约就是通过雷达的侦察,所以意舰立即被发现了。在“阿提格利埃尔”号能够运动到发射鱼雷的位置以前,它已经被敌炮打得一塌糊涂,停在水面不动了。舰上军官除了轮机长以外全都阵亡。跟在后面的“阿维埃尔”号也被击中几次,它虽欲实施攻击而不可能,因为敌舰已经改变航向并撤出战斗了。“卡米契亚·内拉”号望见敌舰在改变航向,而且不久即失其所在。于是它便去救助如今成为一堆火焰的“阿提格利埃尔”号。距离最远的“詹尼埃尔”号,则直到战斗完结之后,方才赶到战场,它只好把“阿维埃尔”号护送回基地去。   跟在“阿哲克斯”号后面的其他英舰,一起扬长而去,因此“阿耳契昂内”号才能不受干涉地去捞救“艾云尼”号的幸存者。“艾云尼”号舰长阿耳伯托·班菲少校决定与舰俱沉,因为他不肯离开舰上那些尚未撤走的伤员。幸而一阵气浪把这位舰长冲到水面,所以他违反其意愿地被捞救起来。“卡米契亚·内拉”号把还浮在水上的“阿提格利埃尔”号拖带起来向北航进,但上午8时后,英飞机对该两舰不断轰炸、扫射并以鱼雷攻击。后来“卡米契亚·内拉”号望见有两艘敌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向它驶来,它被迫抛弃其拖舰并撤离接触。“阿提格利埃尔”号因此被鱼雷击中并为英巡洋舰“约克”号击沉。   海军总部于知道遭遇战的消息后便立即下令巡洋舰第三分队出动。该部队以全速赶到战场,但已和英舰“约克”号的舰群接触不上了。   有关这一场战斗的报告,是足以发人深思的。敌人只受到“艾云尼”号和“阿里埃尔”号的几发炮弹,其所受的损害大约与“阿维埃尔”号单独承受的相等。而意大利方面则损失一艘驱逐舰和两艘护航驱逐舰。可是这些意舰在意海军中是效率较高的,而其指挥官是出色的,每一艘与敌接触的军舰,在各个方面都干得很漂亮,甚至还得到敌人的赞赏。但必须承认,意大利人在技术上落后于英国人,至少就海上夜战而论,是这样的。对于这种劣势的解释,事实上恐怕就是由“阿哲克斯”号装有雷达,而意大利人直到1941年3月马塔潘角之战以后方才知道英方已经把雷达装置发展完善到能以用于战斗的程度。总的说来,和“阿哲克斯”号的遭遇是最令人感到不知所措的。(据作者所知,这是历史上海战使用雷达的第一次)。   上述遭遇战发生的当天上午,海军总部曾下令叫舰队做好战斗准备,可是当情报证实敌方主力军舰如今已驶经地中海中部正向亚历山大港回航时,我们认为追赶不上便撤消了出发的命令。空军飞机跟上了英舰,可是出去攻击的轰炸机,却误把返航基地的意巡洋舰第三分队当做攻击目标,侥幸没有造成损害。   这些事情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假如舰队出海却比不出去会要好一些,因为次日上午英国部队又被望见了,这回是在克里特岛的西面。(在这一支英国部队回到亚历山大港以前,有一架意鱼雷机以鱼雷击中英巡洋舰“利物浦”号几乎把它击沉。)但意大利人现在明白了一旦他们的军舰出航便一定会被英侦察机所发现,并被其跟踪。已经远去的敌人,有充分时间撤退,或则进行机动,以避免在不利情况下作战。当敌人发现其兵力处于劣势时,这种事情就反复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意舰队出动,则除消耗舰船和装备外,将一无所得。企图解决如何才能在有利条件下与敌遭遇的问题,成为往后战争中意大利海军总部的每一策略的目的所在。除了不能预见的幸运之外,敌方空中侦察的优势,使我们无法在英国人不愿接受战斗的任何场合迫其受战。以此推论,要使意大利海军在自己所选择的确实有利条件下进行战斗,是绝不可能的。   在这期间,在远远的红海上,战争的继续意味着燃料之日益减少而无法获得补充。尽管处境如此,在红海地区的意大利海军却仍然不放弃在有利态势下进行攻势作战。这种有利态势出现于10月21日晚上,从马萨瓦港出发的意驱逐舰对一支驶向苏伊士运河的大船队发动攻击。有4艘意驱逐舰参加攻击,并与护航舰船发生战斗。意驱逐舰之一“努洛”号的驾驶机构出了毛病,与其他3艘驱逐舰失去连系,它返航马萨瓦港,但在将黎明时为3艘英舰所追上,于是跟着发生一场长时间的战斗。   经过一小时的战斗以后,“努洛”号失去机动力,但它终于驶进马萨瓦海峡,得到哈米耳岛上意海军海岸炮的掩护。当“努洛”号正在下沉的同时,海岸炮和英舰打起来了。意海岸炮手一弹击中英驱逐舰“金伯雷”号,使它不得不拖回苏丹港修理。此时“努洛”号的舰长博赛因尼少校于目击本舰幸存者均获捞救之后,拒绝离舰,他的传令兵契阿拉沃洛已经登上救生艇了,当他知道舰长决定与舰俱沉的决心后,便又跃入水中回到舰长身边一起下沉,这样的一个插曲,在海军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对希腊的作战开始了   在此期间,征服希腊的思想在墨索里尼心中已经酝酿成熟了。墨索里尼不但不让其德国伙伴知道这一计划,而且对意大利海军也是讳莫如深,也许他知道海军是坚决反对这种冒险的。(请参阅上述卡夫尼亚里海军上将9月15日的备忘录。)这样一来,意海军不独对此项计划工作一无所知,而其代表们也没有被邀请去参加10月15日在墨索里尼办公室召集的决策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讨论了登陆希腊海岸以及占领希腊岛屿、港口的问题。   意海军于次日得知此项决策时,便提出意见反对冒险。海军认为拟议中的行动除了其他影响外,将使东部地中海和爱奥尼亚海的战略形势恶化;再则,这个举动将使意军在多德康尼斯群岛的守备部队处于严重的困难而且海军兵力势必分散更甚。但这个决策是不能更动的,于是海军又得面对既成的事实,对于海军说来,除立即(10月19日)组织向亚得里亚海彼岸的运输工作外,别无办法可想。这些运输活动势必越来范围越大,它对于该处的陆上作战是非常重要的。   海军于10月22日奉令组织一次对科孚岛的登陆行动,这就更加节外生枝了。为此有必要创设一支所谓“特种海上部队”并从下亚得里亚海各港去征集舰船。有两艘旧巡洋舰“巴里”号和“塔兰托”号配属于这支兵力,还有两艘驱逐舰、3艘护航驱逐舰、4只鱼雷快艇和3艘“塞西亚”级的登陆舰。与此同时,有4支大船队则用来载运登陆军队。应该指出,10月26~28日亚得里亚海上发生一场大风暴把登陆作战日期推迟两天,与其像墨索里尼那样说是致命的,不如说是好运气。   参加科孚岛登陆的各部队于10月31日晚上出发,但次日奉到命令要尽可能快地把军队登陆于发罗拉而取消了科孚岛的登陆。因为这些军队必须火速送到前线以填补意军火线出现的危险漏洞。   在开始希腊战役时对形势低估的这个特点,就在阿尔巴尼亚诸港口也表现出来。这些港口的每日容量最高达3,500吨,但在希腊地面作战每日却至少要求有10,000吨的补充。到11月1日,德腊佐港的不充分的港口设备,已经挤满了70艘船只等待卸货,而且各码头堆满了30,000吨的战争器材了。   在前线发展着的危险形势对于海上运输的流量有了影响,而运输量又转过来影响前线的形势。海军力所能及地尽量运输补给品,而且除了定期的护航任务之外,还要提供派出鱼雷艇、炮舰、驱逐舰甚至巡洋舰的巡逻队,以保障下亚得里亚海的安全。在整个冬季里下亚得里亚海的恶劣天气乃是最难征服的敌人。一个风暴连接着一个风暴,迫使海军有时一连好几天停止一切活动。其结果,在某些期间航运变得如此紧张,以致由于航程较短引起拥挤现象成为不利的因素。要对这些不知其数、类型不一、大小不齐的所有船只,定下有条不紊的航向,使它们不至互相干扰,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夜航时更不得了。   对希腊作战所引致的后果,是迫使希腊人把飞机场交给英国去支配,其结果是使总是拥挤着船只的下亚得里亚海两岸的意大利港口,每天晚上遭到轰炸。海军的防空部队尤其是在布林迪西和发罗拉两港的高射炮兵,曾击落很大百分比的敌机,并使损害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英国飞行员把布林迪西港叫做“下亚得里亚海的火山”,又把发罗拉港叫做“死亡之洞”,可见他们对意海岸炮兵的敬意了。可是,虽然敌机总是回避布林迪西港周围空防地带,而在发罗拉港的护航驱逐舰“昂德朗梅达”号和医院船“波”号则被空投鱼雷所击沉。   尽管有包括敌方日益增长的攻势活动在内的所有这些困难,而在希腊战役期间,自始至终对阿尔巴尼亚的航运却保持不断,归根结蒂,损失是很轻微的。事实上较大损失就是商船“萨代格纳”号于12月29日被希腊潜艇“海神”号所击沉,船上所载的200名士兵有两三个人失踪,这几个人如果留在船上等待转移而不急于跳水逃生,则他们本来也可以免于失踪的。“海神”号潜艇则几乎不旋踵就被意护航驱逐舰“昂塔雷斯”号所撞沉。   总的说来,希腊—阿尔巴尼亚前线时常遭到严重的补给困难这个事实,无论如何也不能归咎于海军。海军的唯一责任在于把陆军自己装运的补给船只护送到达目的地。就海军而论,则对阿尔巴尼亚补给线之维持,其成绩还不止令人满意而已。
空中侦察的失败   11月7日晚上,海军总部得知直布罗陀部队又复向东运动,同时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的3艘战列舰和1艘航空母舰也出航到海上。在等待有关英方运动的更具体的情报的同时,意舰队也准备出动,可是第二天上午的空中侦察,却说什么也没有看见。侦察飞机于中午过后才报告说,在中地中海望见一支船队向马耳他岛驶去。这就意味着它已经驶进为我方所截击不到的范围了。将近日落时又侦察到亚历山大部队在该船队之南并向南航进着。有9艘意潜艇增派到该地区去,又在马耳他水区部署了鱼雷快艇支队的夜间巡逻,同时又有25架飞机出动去攻击敌人,可是那些飞行员们却不曾找到敌方的舰船。   第二天(11月9日)我们知道直布罗陀部队已经返航回去,这是英方迄今惯行的老一套的活动方式。至于从亚历山大港出来的敌方部队的踪迹,则空中侦察却有各种各样互相矛盾的报告。当天晚上,海军总部只能照例得出结论,认为英部队一定在当天15时左右在距离塔兰托港约300海里处向亚历山大港回航。   第二天上午所得到的消息,令人大吃一惊地感到空中侦察之无能。原来那时班泰雷利亚和林诺萨两处的观察哨发来报告,说前一天晚上望见有一群军舰显然是从直布罗陀部队分遣出来并于当天晚上通过西西里海峡的。战后,我们才知道这支兵力实实在在是派往亚历山大港的增援部队,其中有1艘战列舰“巴汉姆”号 [ Mboat注:即“巴勒姆”号,HMS Barham ] ,2艘巡洋舰和若干驱逐舰。   11月10日下午,意侦察机报告说,有一群不知其数也不知其类型的军舰,正从马耳他东航中。第二天上午几乎在同一位置又望见了这一群,但派去攻击的轰炸机却没有找到它。假如不是有英国人战后发表的材料,则意大利人对于那些日子里的敌方运动,便一直是莫名其妙。显而易见,由于侦察活动之缺点与其不确实性,难怪海军总部不能进行有效的海上战斗了。
塔兰托夜袭   可是意大利空中侦察之不行还表现在第二天晚上,也就是11月12日著名的“塔兰托夜袭”。这个侦察漏洞所引起的措手不及的局势,比以前所说的更其巨大也更其严重得多了。事实上,英舰在11月11日的整天里纵横海上向爱奥尼亚海中部前进,既未被人发现,更未遭到阻挠。20时30分到达距离塔兰托港约170海里之处,于是由航空母舰“光辉”号起飞12架飞机,半小时后又起飞11架,其任务为攻击停泊在塔兰托港锚地内的意大利战列舰。   此时英国急需向希腊增援而力求避免绕航非洲的水道,因为绕航非洲虽较安全但却旷日持久不合兵贵神速的原则。因此他们不得不冒险以船队第一次通过地中海以达希腊。为了掩护这一支船队,英国在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两基地各有战列舰3艘。要把这6艘战列舰通过西西里海峡会合起来成为一支优势的兵力以对付集中于塔兰托的5艘意大利战列舰,这本来是一场巨大的赌博。   被意大利战列舰集中兵力所压制的亚历山大部队,既不能切断驶向利比亚的意大利船队,又不能不经一战把英国船队接入希腊水区,而这样的一战将是极其不利的。形势如此而伦敦方面又对克宁汉施加压力,因此他决定采取在公海上决战以外的手段,来达到攻击意大利战列舰的目的。为此他下令采取其前已计划的鱼雷攻击。(这个解释,可以从英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爵士的无线电讲话中获得证实。他说:“为了要保持马耳他岛与希腊之间水道的畅通,我们有必要采取方法以削弱意大利舰队。……其结果便决定以海军航空兵来攻击驻在塔兰托港的意大利舰队。”)   那天晚上,本书的作者在海军总部作战室值班。从塔兰托打来的电话带来了越来越严重和越来越惊人的消息:第一批告警——飞机纵横于整个地区——轰炸——空投鱼雷攻击——一片火海——“利托里奥”号中了三枚鱼雷——“杜伊利奥”号中了一枚鱼雷——“加富尔”号被另一枚击中——一枚炸弹击穿“特兰托”号的舰桥但未爆炸——“利贝契奥”号被一枚炸弹击中也未爆炸——“利托里奥”号尚未倾斜——“杜伊利奥”号也未倾斜——“加富尔”号情况不妙。消息纷至沓来。看来我们输掉一场大海战,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能不能和什么时候才能从这些严重的后果中恢复过来。   关于英国人此次奇袭成功的理由,已经有很多的记载了。以鱼雷攻击港内军舰的可能性,意海军总部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1940年7月11日“庞卡耳多”号在奥古斯塔港被空投鱼雷击沉之后,曾下令叫所有海军基地增设水下防雷网。但是,单只塔兰托一个港口就需要13,000米的防雷网,而意大利的工业却每月只能生产3,500米。再则海军高级军官不同意海军总部这种做法,认为增加防雷网会妨碍军舰进出港口的运动以致多费时间。因此,这个计划暂不施行,以便寻找一个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所以当塔兰托港遭到空袭时,防雷网的装置尚未完成。   另一方面,意大利的防雷网是设计为对付当时所知道的各型鱼雷的,因此防雷网只挂到能保护战列舰舷吃水最深处为止。可是英国人已经秘密完成一种磁性鱼雷,使它在通过所攻击的军舰的龙骨下面时爆炸起来,这样就使得意大利防雷网等于虚设了。英国把这种新式鱼雷第一次用于对塔兰托的空袭,那天晚上他们把鱼雷调定得能够从已经挂网处下面穿过去。   意海军总部原先是这样打算的,假如英部队驶到距离塔兰托180海里处的海上,即到达使用鱼雷机的航程以内时,意部队便出动迎击以防止敌方对塔兰托的空袭。不幸的是,英海军部队没有被发现,而这些条件便汇集起来使英国的攻击获致成功。   意海军很快采取措施以对付此新武器。那就是迅速生产新式的防雷网,它围绕着军舰一直下垂到港底,网的一端可以打开以容许军舰的进出,空投鱼雷对此种防雷网便无计可施,事实上,在战争的其余时间意海军没有再蹈塔兰托的覆辙。另一方面,一年多以后德美两国海军又分别遭到同样的攻击,他们详细知道塔兰托之役的经过。两艘泊在布勒斯特港的德国巡洋舰遭到空投鱼雷的严重损害,而珍珠港的空袭则使美国受到灾难性的损失。   就意大利的受伤诸舰的打捞工作而言,“利托里奥”号和“杜伊利奥”号几天之内便已“脱险”,并送到船厂进行修理。移动“利托里奥”号是一项特别细致的工作,因为潜水员们在其龙骨下面的泥土中发现一枚尚未爆炸的鱼雷,不消说,那磁性的雷管那怕就是最轻微的移动也会引致严重的危险。   由于不倦的工作和出色的工程组织。使我们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两艘战列舰整理就绪。“利托里奥”号尽管吃了3枚鱼雷,却能于1941年3月末,“杜伊利奥”号则于5月中旬分别完成出海的准备。它们的再度出现使英国人大吃一惊。他们相信那3艘被击中的战列舰全都完蛋了。事实上,他们宣称击中了4艘战列舰。   第一艘经过更新的旧式战列舰“加富尔”号,其隔舱结构是比较差的,所以被鱼雷击中后只好搁滩,实际上它是沉没了的。1941年7月间重新浮起之后,它被拖送到的里雅斯特港去修理,但直到停战之时,还要有六个月才能完工。   塔兰托港的攻击,从战略方面说,导致暂时但却是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一来意大利海军只剩下两艘列舰“凯撒”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在服役了。进行现代化的4艘旧战列舰中的最后1舰“多里亚”号,还没有做好服役的准备。因此敌人觉得自己在地中海地区明明白白地处于优势。此外,在保护网的系统还没有设置以前,残留在塔兰托港的两艘战列舰必须撤离,以免暴露于同样的鱼雷攻击之下。于是塔兰托战队的大部分军舰都立即转移到那不勒斯港去。得力于这大胆的一击,英国人终于使意大利战列舰在东—中地中海失去立足之地。   11月12日晚上的奇袭,还不只以攻击施于塔兰托港为限。与此同时有一个分队的巡洋舰从英国主力队中分遣出来,到下亚得里亚海迅速兜了一个圈子。11月12日1时30分它对一支由4艘商船编成的意大利船队开了火,该船队是卸货于发罗拉港之后回航到布林迪西港去的。   这4艘商船是由旧护航舰“法布里齐”号和辅助舰“兰姆三世”号护航的。“兰姆三世”只是一般改装的武装商船用来担负不重要的护航任务的。它用19发的齐射来保卫自己并成功地撤出战斗而未受任何损害。“法布里齐”号是一艘旧式护航驱逐舰,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享有盛名。它毫无畏惧地冲到前面去攻击具有压倒优势的敌方部队,但立即被击中而发生严重的损害。该护航驱逐舰奋不顾身地继续发炮希望把敌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便那4艘商船可以乘机逃脱。只有当“法布里齐”号被击得遍体鳞伤之后,方才停止攻击,但仍然力求机动以便把英舰诱进意大利的雷区中来。但此时英脱却分兵对付各个目标,将4艘商船全都击沉,然后迅即撤退。这样一来,使巡航在发罗拉以北的鱼雷快艇和从布林迪西港出动的巡洋舰第七分队都截击不到它们。   11月12日晚上的事件,再加上多次别的教训,极其彰明昭著地证实了意大利空中侦察之致命的缺点。事实是大批敌舰头一天在中地中海巡航了一整天,而于日落时便闯进爱奥尼亚海和亚得里亚海;可是意侦察机却不曾发出一点点的警报。再则,空中侦察直到11月13日即敌空袭成功两天之后,方才找到敌方的部队。当英舰后来终于被望见时,它们都已进入马马里卡水区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归咎于飞行员,他们确是勇敢而干练的。在那些天里有3架意海军侦察机失踪了。看来,正当他们找到英舰并正拟发电报告敌踪之际,便被英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击落了。这个假设终于在英将克宁汉的自传中获得证实。在自传里,他叙述意大利侦察机为何遭到英国福尔麦新式战斗机所截击和击落的情形,而英战斗机则是由英航空母舰“光辉”号的雷达所指引的。克宁汉写道:“我们不能不为意大利飞行员悲悯,他们乘坐在笨重不灵活的飞机上去执行一件毫无希望的任务。”   海军总部于是又向空军提出关于空中侦察的问题。其中指出,由于飞机数目之少,使每一架飞机担负过多的任务;指出旧式的Z501型侦察机无法避免惨重的损失,指出本应于10月15日开始把新式的Z506型水上机交给海军作侦察之用,却迄未实行。   空中侦察之不可靠迫使海军进一步分散兵力去保护通向阿尔巴尼亚的航道。从11月12日以后,每当接到英方兵力调动的消息,尽管此项情报是十分含糊的,也得在亚得里亚海入口处部署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快艇的巡逻。每回当意大利军队运输舰或特别重要的船队横渡时,尽管空中侦察没有发现敌人,这些巡逻也同样不可少。
太乌拉达角的遭遇战   邱吉尔在下院宣称,由于塔兰托的一击,英国人可以确信“意大利舰队已经被歼灭了。”但意舰队虽然遭到严重的挫折而斗志则丝毫不受影响。在塔兰托攻击仅仅四日之后,据报英直布罗陀部队又已出海向东航进,一支意海军部队立即出发迎战。这支部队是由两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编成的。   英舰队的意图在于从巴利阿里群岛南面把一队飞机送往马耳他岛,这种意图,我方是不知道的。意大利部队占位于撒丁岛西南准备于11月17日黎明与敌接战。在头一天的整天里,意空中侦察却得不到关于英舰动向的情报,而在17日送来一份十分含糊的报告,说于上午10时望见英部队在布日伊附近向西航进。意部队依照这一可疑的情报向该地区进发,但关于敌踪的进一步的报告则迄未收到。于是意舰于抵达崩内附近的一点之后,便返航向基地驶去。   这个插曲使英国人知道意大利战斗部队仍然可用,而且还拥有两艘可以作战的战列舰。这个情况迫使敌人把穿越地中海的护航计划作了某些改变,即从亚历山大港抽调若干军舰以增强直布罗陀的兵力,因该处如今只有一艘战列舰了。一支由3只货船编成的船队,不但有5艘护航舰护送,而且还有巡洋舰“曼彻斯特”号和“南安普顿”号的参加,整个护航队则由在宋默维尔司令指挥下的、由战列舰“声望”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巡洋舰“设菲耳德”号和“火速”号以及9艘驱逐舰编成的。从直布罗陀一直伴送到萨丁岛西南的一点。到达该点后,便由一支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由战列舰“雷米里”号、巡洋舰“伯威克”号、“新堡”号和“科文特利”号以及5艘驱逐舰编成的部队前来迎护。这样一来,该船队便可以在最大限度的保护下通过最危险的地区。一俟到达邦角时,直布罗陀部队便返回其基地,其余的舰船则继续驶向亚历山大港。不消说,当时意海军总部对于上述计划是一无所知的。下面的叙述,表明意大利人目击的情况以及战斗进行的概况。   11月25日上午意海军总部得知直布罗陀英舰已经出海向东航进。可是情报没有提到船队及其护航的军舰是直接从大西洋开来的。次日从亚历山大港西驶的部队,在克里特岛附近被望见了。估计敌人是从事一项重要的活动,海军总部便立即派舰队出海,命令它要在27日上午以前到达撒丁岛西南占取战位。意部队是由两艘战列舰“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和“凯撒”号加上6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编成的。此外还在西西里海峡部署夜间巡逻,其组成部分是一个护航驱逐舰支队和两个鱼雷快艇支队。   11月26日中夜过后不久,有一艘护航驱逐舰望见若干“未经识别的军舰”在邦角附近向西航进。它发射鱼雷向之攻击,它自己没有被人发现,而鱼雷也没有命中。这个情报很含糊颇难进一步说明敌方运动的发展情况。   英侦察机于11月27日9时56分望见意大利部队。于是宋默维尔司令提高航速以便尽快和“雷米里”号等舰会合,45分钟后一架意侦察机报称:在崩内港附近望见宋默维尔部队,但又说只有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意方康姆皮翁尼司令立即向英部队挺进,希望趁着英队尚未与来自西西里海峡的亚历山大港部队会合以前,与之接战。   此后不久,意方却收到一些不准确的侦察报告。虽然两支英部队已经于11时30分会合起来,而意方的空中侦察情报却互有出入,以致很难断定敌方兵力究竟是多少。可是,推断的结果,认为敌方兵力几乎肯定是处于优势的。这些报告使人相信英方除一艘航空母舰外还有3艘战列舰。由于塔兰托攻击后意舰队处境困难,总部下令只许在拥有决定性的优势时才可以求战。因此在接近中午时,当情报表明英方确居于优势时,康姆皮翁尼司令便机动避开接触,返回基地去。我们如今知道双方兵力是,意:两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英:两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意大利空中侦察之不充分性又一次引致我方做出错误的指挥决策。  可是,正当意部队于12时15分改换航向朝着那不勒斯港返航时,行驶于主力之南的巡洋舰第三分队(桑宋内提司令)望见了英巡洋舰群了。意巡洋舰于12时30分在23,000米距离开火。在伊亚金诺司令指挥下的巡洋舰第一分队随即加入作战。开头时意方的射击是很准确的。依据英方报竹,最初两发齐射的落弹点离开“曼彻斯特”号仅只90米。不久“伯威克”号便吃了有损害性的一弹,接着该舰于第二次被击中后便被迫退却向直布罗陀缓缓航进,多数齐射散布在“曼彻斯特”号周围,使其舰桥遭到水柱的淹没,但该舰却不可思议地没有直接被击中。至于意大利方面,虽然英战列舰“声望”号也开炮射击,却只有驱逐舰“郎契厄尔”号被击中两次,失去活动能力。   康姆皮翁尼司令此时继续相信他所面对的仍然是一支优势的兵力,因此他命令各巡洋舰后退以便获得“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的支援。各巡洋舰在继续作战中放出烟幕,一方面用以分散英战列舰“声望”号的火力(它于12时24分加入作战),一方面掩护意巡洋舰“阜姆”号(它因轮机暂时发生故障而速率降低)。此时英军司令宋默维尔从“皇家方舟”号派出11架鱼雷机进行攻击,其中5架飞向意巡洋舰“阜姆”号而6架则飞向“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发射鱼雷,但由于意舰的机动,均未命中。虽然战场就在撒丁岛附近,却看不到意战斗机出来保护意舰。这次鱼雷攻击的确阻止了意战列舰迅速向前去支援其巡洋舰,后者此时已处于英战列舰“声望”号的射程之内了。   康姆皮翁尼曾经要求意空军前来支援,但它们没有及时出现,直到14时07分英舰才遭到第一次空袭,第二次空袭发生于16时45分,有一些炸弹落在“皇家方舟”号附近。   13时0分英巡洋舰进入“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的射程。到了第四发齐射时,意战列舰对英巡洋舰已经取得基准射向角度了。当英舰发现自己处于381毫米大炮射击之下时,就赶快撤出战斗向东南航进并放出浓重的烟幕,这样便失去接触了。到了13时10分双方都停止射击。按照他的命令和他对情况的估计,康姆皮翁尼认为不宜恋战,于是他下令舰队返回基地。另一方面,宋默维尔也没有表示需要把战斗继续下去,虽然他有比实际情况更多的理由去感到自己处于比较有利的态势,因为他的鱼雷机宣称已经击中“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和3艘意巡洋舰了。无论如何当意巡洋舰第三分队回来救助失去活动力而留在原地的“郎契厄尔”号时,英方已不再加以干扰了。“郎契厄尔”号被拖带到卡利阿里港去而一路无阻。英司令的措施在伦敦引起强烈的不满,因此当他回到直布罗陀后,他还得置身于质询法庭之前去为自己的行动进行辩解(《见克宁汉自传》第294页)。   就意大利海军而论,在太乌拉达角遭遇战中,虽然所遭到的损害较轻,却也不能免于被责难。英国人完全实现其目的使船队安然通过,这是有记录为凭的。再则,就舰数和炮数的实际情况看来,意部队本来可以迫敌受战以取得较好的遭遇战结局的。不消说,这些见地都是事后的高明,而当时则由于意空中侦察发来不准确的情报,引致海军总部和康姆皮翁尼司令都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为英方的兵力是处于优势的。   此外,这次遭遇战清清楚楚地表明,缺乏有效而及时的空中增援在海上战斗中意味着什么。虽然意大利舰队十分靠近撒丁岛的飞机场,而英国鱼雷机却能攻击自如而不受意战斗机的阻挠。正如克宁汉在庞塔斯提洛能以飞机获致战术上的巨大成效,宋默维尔也能如法泡制一番。为了对付敌方这一手,康姆皮翁尼却不得不向海军总部申请派遣轰炸机,而海军总部又得把要求向空军最高指挥部提出来,后者于权衡局势并作出战斗计划之后又得下令给遣外的空军部队并层层下达到战术现场和具体的战术部队之手,既然辗转周折如此之多,也就无怪乎意空军到达战场如此之晚了。   英船队就这样通行无阻地通过西西里海峡,在该处意大利人对它是无可奈何的。首先,由于海峡的狭窄,其次,由于该处有意方布下的雷区,最后,由于意舰队不敢暴露于以马耳他岛为基地的英空军兵力之下。(唯一的例外是1942年6月15日在班泰雷利亚岛附近之战,但那只由一个巡洋舰分队在特殊有利条件之下进行的。)英舰船当然得在西西里岛意空军的短促航程之内通过,但他们进行夜间运动,他们深知意空军还没有能打夜战的任何飞机。当英方被迫须在白天通过海峡时,他们便在战斗机的保护伞下通过,而其空中掩护兵力之强又是意大利海军指挥官所不敢梦想有朝一日拥为己有的。   为了这些理由,所以这一支英船队通过西西里海峡时只遭到少数意水面轻型军舰和潜水艇的阻击。有4艘意护航驱逐舰曾与各种英舰船接触过,但都是零星行动没有什么协同,结局也一无所获。意鱼雷快艇没有和敌任何舰船接触过。潜艇“坦比安姆”号和“代西”号在马耳他岛附近攻击一阵,据报有两枚鱼雷命中。
重新编组时期   12月10日里卡迪海军上将取代了卡格利阿里海军上将出任海军参谋长。康姆皮翁尼上将调任海军副参谋长(原副参谋长为桑米格利上将)。原任第二战队司令的伊亚金诺上将则升任舰队指挥官。舰队各舰除暂时不能作战者外,重新编组为一支单一的部队,其编成如下:

  • 以“维托里奥·万内托”号为伊亚金诺上将的旗舰随带两个驱逐舰支队。

  • 第五分队:由旧战列舰“凯撒”号、“多里亚”号连同一个驱逐舰支队编成,以布旺内斯为司令官。

  • 第一分队:由重巡洋舰“扎拉”号、“波拉”号、“格拉齐亚”号和“阜姆”号加上两个驱逐舰支队编成,以卡汤内奥为司令官。

  • 第三分队:由重巡洋舰“的里雅斯特”号、“特兰托”号和“博尔臧诺”号加上一个驱逐舰支队编成,以桑宋内提为司令官。

  • 第七分队:由轻巡洋舰“尤金亲王”号、“阿奥斯塔公爵”号和“蒙太库科利”号加上两个驱逐舰支队编成,以卡萨迪为司令官。

  • 第八分队:由轻巡洋舰“阿布鲁齐公爵”号、“加里博尔迪”号和“阿坦多洛”号加上一个驱逐舰支队编成。以勒格南尼为司令官。

  • 第四分队:由轻巡洋舰“邦德尼尔”号、“迪亚兹”号和两艘驱逐舰编成,以马兰科为司令官(该分队受海军总部的直接指挥)。

   在往后的两个月里没有发生具有任何重要性的海军大事,但在此期间海军却从事于紧张的活动以满足利比亚和阿尔巴尼亚前线的补给和增援的需要,此外还有别的许多任务,而其中没有一件对海军说来是重要的,但就其总体说来,却那一件也少不了的。海军的装备和兵员的精力便完全被这种貌不惊人却又关系重大的活动所吸收,因而也便受到甚大的损耗。海军参谋部从新近艰苦取得的经验和被强迫承受的现实中认识到战争的长期性并对整个战略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虽然由此而来的关于计划和条文之重新审定,无须在这里加以细述,但为了使人们对于海军所面对的复杂问题有些概念,则某些方面仍有一述之必要,这些问题通常是和海军的直接利益远不相干的。例如,由于现有设备不能适应对阿尔巴尼亚大量通讯的要求,海军便派出电缆船“米兰城”号在6艘军舰护卫下从布林迪西到德腊佐和萨赞岛布下新的电话线,又修复了奥特朗多港和发罗拉港之间以及布林迪西和发罗拉港之间的原有的电线。为了常常要搜寻和捞救落到海里的飞行员们,海军还把5艘小船改装为医院船,装有海上救生的各种装具。而英国政府却不肯承认这些救生船作为医院船的身份,因为这些类型的船是没有包括在日内瓦议定书之内的,其结果使这些医院船时常遭受攻击,有些还遭到击沉。   在11月以前,有17艘意潜艇已经丧失,由其余的潜艇担负紧张的工作,以致潜艇和艇员都大为损耗而疲劳,尽可能快地培养新的艇员就成为十分必要,为此便把新装备和新潜艇以及辅助舰船发给在波累港的潜艇学校以便直接在海上进行训练。   跟着英国人对提尔索水力发电区的堤坝施行空投鱼雷攻击之后,意海军便在撒丁岛的提尔索和科京纳斯的堤坝设置水下防雷网,并在卡拉布里亚的昂波林诺和阿沃两堤坝作同样的措施。   在港口防空方面,进行过人造雾的实验,就当时的空袭方法说来,这个防空措施是有效的,虽然到美国飞行堡垒出来之后,这种空防便失去了价值。为了对付当前的空袭方式,我们在各港口设置数以千计的特种烟幕发生器。在各港口上空还展开了气球阵以阻碍低飞的空袭。在补给舰和驱逐舰上防空武器大为增强,同时这些舰船又装置新式的人造雾发生器以便在空袭时放出烟幕。   意海军继续尽力所及地协助发展鱼雷机,并将另一批的空投鱼雷移交给空军去。它还编组鱼雷专家团到各机场去服务。德国也开始使用鱼雷机并向意海军要求供应这种用于飞机的鱼雷而以意海军所需要的其他器材为交换。   不顾恶劣的天气条件,在整个冬季里沿着意大利海岸和围绕马耳他岛,海军继续布下雷区。在西西里海峡又敷设若干新雷区,因为该地区的冬季巨浪使从前布下的水雷漂失了许多。在这一地区的布雷活动绝大部分是由驱逐舰支队执行的,在冬季里有三次布雷有巡洋舰分队参加,这些活动都是非常危险的,耍弄清上次布雷是在何处和这次布雷要从哪里开始,这是很困难的问题,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在狂风骇浪中和在夜里进行,既无地物标志也没有参考资料以便利布雷。   由于新地区的占领和海上航运之延伸与增加,扫雷作业也迅速增加。在冬季里,海军推行一个改进扫雷作业的计划并装备一批新的扫雷舰。再则,由于在通向利比亚的航道上有多数松了缆的水雷漂流着,因此有必要组织一批舰船去消除由漂雷造成的巨大的危险,此项工作是由辅助舰船在特腊帕尼-的黎波里之间的水道上作为常规业务来进行的。   由于在希腊作战的过程中,随时都要做登陆战的准备,因此“海军特种部队”便得一直保留着。这支部队还到波累港从事集中的训练并试验新发展的登陆装备。


第三章 斗争更加艰苦(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