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渠水长流,逐梦不止
“三下乡”社会实践—— ——渠水长流,逐梦不止 [图片] (“渠水长流,逐梦不止”实践团成员刘宇豪来到大别山)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大别山精神,我来到了信阳新县学习。作为“渠水长流,逐梦不止”实践团的成员,我于7月10日,来到了信阳新县大别山。(机制2205刘宇豪) [图片] 大别山在哪里,为什么要到大别山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绵延八百里、地跨鄂豫皖三省,大别山是一座革命的山、一座红色的山、一座英雄的山。大别山是我国中部自西向东、蜿蜒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一条山脉,属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相连的边界地区,主要包括信阳、黄冈、六安等地。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人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的气魄,不畏牺牲的精神,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极强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被概括为“大别山精神”。 [图片] 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别山有着怎样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建立了以大别山区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继而经历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而闻名于世。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诞生,大别山坚持28年革命红旗不倒,先后有200万人参军参战,为革命牺牲了近百万人,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有349名开国将帅在这里工作或战斗过,留下了数不清的革命事迹。正是在这样深厚的历史基础上,孕育形成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成为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最生动的活教材。捧读大别山革命斗争史,就如同打开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感悟出理想高于天,信念坚如铁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 大别山红色教育三大核心优势:1、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大别山横亘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队伍。全国十大将军县中,大别山区就占有五个。这里留下来数不清的革命历史遗迹,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2、多样化的培训模式。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既感动一阵子,更受益一辈子”。3、丰富的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单位需求,利用鄂豫皖三省红色资源定制培训方案。 [图片] 大别山红色教育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共鸣中传承精神。走进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聆听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奉献与牺牲精神;重走一段红军路,体验革命前辈足迹,探寻成长规律,获取精神力量。经过这次实践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大力传承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肩负起我们青年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