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征精神
【精神内涵】
长征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份最珍贵的财富。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反映,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它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并得到不断传承,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精神起源】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开启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完成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性转变。在全党为挽救革命、探索革命道路的艰苦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使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等。1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也先后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撤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到1936年10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和红一、红二方面军分别在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完成历时两年的长征。其间,党领导下的各路红军将士,在前有敌军堵截、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敌军追击的情况下,战略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于数万里崎岖道路上,用双脚与敌人的飞机汽车竞赛,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先后与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浪涛汹涌的江河,征服约40座人迹罕至的皑皑雪山,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超凡的勇气和毅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精神意义】
长征不但是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的奇迹。毛泽东同志曾经豪迈地宣告:“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把红军长征誉为“军事史上伟大业绩之一”,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赞颂长征是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称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博大胸襟和壮美情怀。长征中,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指挥率领红军将士,以压倒一切敌人、踏平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奋勇前进,落脚陕甘。长征的胜利,掀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图谋的破产,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长征的胜利,标志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保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大本营由南部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为将陕北确立为党中央领导指挥抗日斗争的中心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