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经济预测(EIU)研读笔记
看了EIU分六个区域的2023年经济预测,简单做下总结。
欧洲——能源危机、失去全球市场份额
俄乌冲突导致的天然气供应危机仍将持续并不断恶化。前面专栏提过好几次了,2023年春季欧洲天然气库存很可能会耗尽,而可用的新供应源很少,这是欧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本来成本相比亚洲就没有优势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产能会继续缩减和空置。尽管资本向亚洲的转移规模受限,但跨国企业关闭欧洲产能,增加亚洲产能的趋势会加速。
冶金行业受成本高企、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几乎已经失去盈利能力。铝和锌的价格下跌,但用电成本飙涨,熔炼铝需要的电能成本甚至是铝现货价格的两倍。全欧钢铁厂有超过一半的高炉处于闲置状态。
化工行业,由于找不到替代天然气的原料,一些重要的工程流程只能陷入停滞,如氨气。全欧70%的化肥产能已无法运行。短期对农业有冲击,长期则会让欧洲进一步失去全球市场份额。经济的广泛萧条会进一步压缩化工产品的需求,比如熔铝产能的闲置,会让氢氧化钠的需求大量消失。化工产业的能源密集程度仅次于冶金,所以受到的打击是双重的。
汽车制造业占欧洲经济产出的7%,在疫情开始之前就已经产能过剩,随着能源和劳工成本的上升,失去盈利空间的产能会被削减。地中海沿岸已经有液化天然气终端投入使用的产能会获得一定优势。
总结,化工、化肥、基础金属会受到持续的能源危机冲击,欧洲工业总体上会失去全球市场份额,拥有能源多样化优势的南欧工业会比中东部欧洲对手表现更好。2026年将引入的“碳边界”会限制一些企业将产能移出欧洲再进口回来的策略,所以在能源使用效率上有优势的产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北美——陡然加息、劳动力短缺
美国通胀在2022年到达40年来的最高点,在2023年随着美联储可能的继续加息,整体和核心通胀率都会从当前高点有所下降,但这种价格上涨趋势的缓解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2023年预计美联储会把利率提升到4.5-4.75%的区间,并维持到2024年中期。这个区间是上一轮紧缩政策时的两倍。
受后疫情经济中报复性消费、名义工资上涨和低失业率的影响,个人消费支出比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支出的下降要显得更有粘性,加上原油价格等外在通胀因素的影响,美国整体通胀的下降可能会滞后于美联储对加息效果的预期,2022年出现5%以上的利率也不是没有可能。
加拿大受益于原油和小麦价格上涨,经济表现将远优于其他西方国家(G7平均值-0.1%,加拿大1.3%)。负面的影响主要是美国的加息和劳动力短缺。即使在2025年前预计会新增150万新移民,制造业、建筑业和医护行业仍然面临严重的劳动力不足。
美国国会的分裂和共和党的内斗,使得2023年他们很难在优势极其微弱的众议院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方面的重要政策。这一趋势会延续到2024年总统选举。
美国和加拿大预计在很多问题上仍然会延续“与中国竞争”的态度,使得北美与中国间的经贸关系在2023年得到缓和的可能性很低。
亚洲——债务成本上升、地缘不确定性
利率升高对经济的冲击是2023年亚洲经济的核心主题。2022年亚洲除中日之外各国央行普遍加息产生的影响会集中到2023年体现。由于银行板块境况尚可,而亚洲大部分公司都有国家资本背书,因坏账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但家庭债务成本上升很可能使经济发展降速甚至出现局部危机。发达国家的家庭债务占GDP比重一般平均为75%,而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100%,其中又大部分与泡沫化的房地产市场有关。2023年的还债成本将升高4-5%,这对经济增长是很不利的。
东南亚很多国家2023年开始进入选举季,地缘上的不确定性也给持续增长的亚洲经济带来一定的忧虑,这其中又给了印度更多发展的机会。近五年印度的投资环境评级一直在上升,和印尼一样成为亚洲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
尽管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亚洲2023年仍将是是全球经济最亮眼的区域。
中东——被能源分化、向东走
能源净出口的海合会国家和其它中东国家在2022年是两个世界,2023年这一趋势还将持续。除此之外,国际旅游和服务的复苏也为海合会国家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尽管客流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疫情发生前的一半。伊朗、埃及、土耳其都面临各自不同的困境,而也门、叙利亚等国的境况得到缓解的可能不太大。
伊朗和海合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投向亚洲和俄罗斯,寻求加深合作。甚至在原油增产等问题上不惜联手与欧美对抗。这些中东的主要地缘玩家未来将如何平衡与美国、欧洲的关系,是一个有趣而值得关注的话题。
非洲——缓慢增长、GERD
欧洲国家在寻求替代俄罗斯能源、矿产的进口渠道,这将使非洲的资源产业受益。气候、饥荒、汇率、通胀、内战等传统问题依然是非洲经济面临的持续挑战。
2023年的一件大事是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GERD)将完全竣工,这是非洲大陆最大的水电站,但埃塞在利益上并未和蓝色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和苏丹谈拢。
拉丁美洲——向左转、水与矿
疫情三年过后,很多拉美国家都经历了“从右向左”的转向,但这种转向并不完整,反而使得治理更加困难,因为分歧使得决策流程变得更加缓慢。在中美之间,历来选择平衡为主的拉美国家将会更倾向前者,因为美国的竞争性倡议B3W已经胎死腹中,而美国的私人公司又对拉美的投资环境充满恐惧。其中巴西、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智利是最有可能吸引外资的地方。
巴西和阿根廷将努力填补俄乌留下的农产品供应窟窿,但气候、经济、化肥供应等多方面因素会使得巴西的表现会更好。
拥有全球最多水资源的拉丁美洲,由于运输和基建的落后,反而是最缺水和经常干旱的地方。但同时这里又拥有丰富的矿产和农业资源。于是如何平衡采矿业、农业和饮用水资源的冲突是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2023年在拉尼娜的光顾下,治理干旱问题将是拉美经济的一个大挑战。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时代,拉丁美洲的矿藏拥有关键性的地位。如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的“锂三角”(全球锂矿储量前三名),智利、秘鲁的铜矿(全球储量第一和第三),巴西的镍和稀土(均为全球储量第三),古巴的镍和钴(均为全球储量第四),墨西哥的铜和锂(全球第五和第九)。
投资环境差、治理体系杂乱、缺乏资本和技术是拉丁美洲矿业发展停滞的一大原因。如玻利维亚的锂矿几乎完全没有商业化,因为开采难度很高。对智利和墨西哥这两个全球最缺水的国家,平衡水资源的使用也是一大难题。尽管难度重重,但矿业待开发的巨大经济潜力仍是拉丁美洲2023年乃至未来的一大看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