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0726中指看报: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

2023-07-26 19:57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中指提示:

1、主题上:今年备考的同学要重点关注“调研研究”这个主题,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及主题教育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都决定了调研已经成为申论、面试的考试热点。申论公文题直接考察调研的可能性极大,单独出调查研究主题作文的可能性不高,作为其中一则材料或者大作文的一个分论点可能性很高;面试更要关注调研,单独出题的可能性非常高,务必关注这个主题。

2、结构上:比较标准的策论文,开头引入,第二段重要性论证,中间三段对策详细阐述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结尾回扣主题,策论文的写作可以参考该结构。

3、内容上:整篇文章有很多可以积累的金句和排比句,用词规范,适当积累迁移。同时重点学习对策的填充,第一个对策的“新+旧”,第二个对策的时间线,第三个对策的群众立场,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对策中进行清晰的分层和填充。


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

郭 祥《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13日   第 05 版)

       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很不错的排比句,调研要走到哪里?既可以作为对策填充,也可以作为开头引入,在写作或者面试时可以稍加修饰,比如“走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屋内炕头”)……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试或者写作中都可以用到的小排比,和开头类似,可以连起来用),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开头为引入段,引入调查研究这个话题。)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定性表述,也是本段的总括句,分成了两层意义,一层阐述“党的传家宝”,一层详细地说明为什么是“基本功”)。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深入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金句,积累,可用在各种调研主题里,对应了“党的传家宝”,要深入学习)。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这一层对应的就是基本功,为什么是基本功呢?因为三个符合,三个小排比积累)。(本段为意义段,阐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对策一,讲调研方式。本段直接讲具体的方法,联想“守正创新”,一层说传统方法,一层说创新方式,我们填充对策也可以按照这种框架,能让对策更充实。)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等优点,应继续坚持(守正,点出了一些常用的调研方法,适当积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努力提高调研对象的广泛性、调研内容的针对性、调研方法的科学性上下功夫,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利用科技手段、发动群众参与、定性定量等等都属于新的方式,学习段落的表述,两个结合让文字更规范)。

       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了解情况(对策二,讲调研要求。一层讲调研过程中求真务实,一层讲调研前期要准备充分。我们的工作都有前中后,按照时间线填充对策也是很好的方法。)一方面,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踏踏实实沉下去,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怎么深入基层呢?直接积累,表述规范且朗朗上口)。另一方面,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扎实,调研成果质量就越高,提出的对策就越有针对性。调研之前,要对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储备,如此,才能发现真情况、提出真问题,拿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怎么深入了解情况呢?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当然除了这两层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调研后要有工作实效,以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开展,要讲调研信息转化成工作实际成果)。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对策三,讲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是人民。直接积累,很规范的表述。)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什么是好的调研?)。要勇于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使调查研究既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过程(调研要走到群众中去,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人民,调研既要去到群众关心的地方,也要通过调研联系群众,前者是出发点,后者是落脚点。)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定性评价)。广大党员干部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研究好这门大学问,不断提升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几个力是非常好用的小标题,联想之前他的要求,“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也对应着脚力、眼力、听力、脑力),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结尾点题,呼应调研是一门大学问,进一步拔高阐述调研的意义。)

 

补充:《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

现在(2003年)全省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之江新语》的第一篇,非常经典的调研文章,也是很好的方法论,调研基本离不开这几个字。另,下个月会专门开设调查研究的理论讲解课,对这五点要求进行具体解读。)

 


20230726中指看报: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