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新:在朝鲜开城前线的日子里

2021-03-06 22:35 作者:HBTSLTLAJY  | 我要投稿

刘新:在朝鲜开城前线的日子里

作者: 刘新 日期: 2020-12-05 09:04:46

【作者刘新近照】

  刘新,河北省河间县人,1929年2月出生,1947年1月由县城小学教师参军入伍,1947年7月入党,1951年2月入朝参战时任65军组织科干事。参加过第五次战役和保卫开城斗争,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立过三等功,并获得朝鲜政府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1953年10月归国,后从65军调至24军工作,在72师副政委岗位上离休。

91岁抗美援朝老战士以亲身经历挥毫写史

  刘新:在朝鲜开城前线的日子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五次战役,使朝鲜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东西一线。我所供职的65军,入朝后即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结束后驻在新溪、大坪地区,进行整补和训练。先后补入山东、四川籍新兵5100余名。部队齐装满员,集中进行了一段训练,又总结接受了第五次战役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部队战斗力很快恢复,并有了新的提高。部队上下情绪高昂地准备迎接新的任务。

  从1951年7月开始,以美方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同意与我方进行停战谈判。会址设在朝鲜西部三八线以南的开城。开城地区,原由47军、64军防守。根据新的形势,兵团命令65军结束大坪地区休整,接替兄弟部队担负开城保卫任务。从此,65军配合我方谈判代表团,与敌人展开了复杂、激烈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直至1953年停战签字。共战斗了一年零十一个月。这期间的详细斗争过程已有大量文献介绍,我只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记录下一些零星的回忆。

(一)战场斗争与桌上谈判

  在开城保卫战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句名言得到充分诠释。停战谈判就是军事手段与政治斗争交替运用的生动实践。我军始终以军事战斗的胜利,作为政治谈判的坚强后盾,有力地配合谈判斗争。两条战线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才取得最后胜利。

1952年底,艾森豪威尔刚当上美国总统,就跑到朝鲜战场指挥部署,声言大举向北进攻,从东西两边海岸登陆,再次打到鸭绿江。美方代表团也紧跟着挥舞大棒,在谈判桌上狂叫:“让大炮在战场上去辩论吧”、“让飞机的炸弹去作结论吧”。随即,拂袖而去,蛮横而随意地中断谈判。

  敌人的恫吓是绝不能吓倒我们的。我军立即以“打大仗,打恶仗”的果断姿态,紧急动员,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敌人觉得大举北犯并无胜算,被迫又回到谈判桌上。

  但是,敌人的反动本质是不改的。在后来的一系列谈判中,敌人的讹诈伎俩仍不断地重复表演。以致形成了“谈谈打打,打后又谈”周而复始的怪圈。当谈判桌上的政治斗争无法进行时,我方就以强有力的军事斗争,作为它的后续手段,迫使和平谈判再生希望。

  记得有一次,我方代表团感觉到敌人在砂川河以东的几个阵地,直接干扰、威胁到谈判。而敌方代表竟强迫我军撤出开城战区,企图以武力使我方屈服。我65军立即动员,发出“积极战斗,创造保卫开城英雄部队”的号召。各部队连续展开反击和争夺作战,配合谈判桌上的斗争。

65军的军首长亲率194和195师的各级指挥员,到现场勘察部署,指挥部队连续打下了西场里北山、六七高地、八六点九高地等6个敌人阵地。彻底解除了敌人对板门店谈判的干扰破坏。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我65军积极战斗,配合谈判,先后组织“打小仗”350次,大的战术反击作战11次。在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各部队涌现出大批英模人物,激励了部队高昂的战斗士气。在英模中,有一人连续爆破敌人5个地堡,俘敌8名的“二级青年爆破英雄”,584团副班长郑定富;有掩护部队撤退,自己负伤7处,掉在敌阵地后方,坚持爬行五个昼夜终于冒雨返回连队的钢铁战士,580团班长钟绪钢等。在攻打“红山包”时,582团7连二排,以勇猛灵活的动作,摧毁敌人三道铁丝网,仅用45分钟就打掉敌人的指挥所,全歼敌人一个加强排。兵团批准给其记二等功,授予“保卫开城二级英雄排”称号……

  当时比较突出的英模还有580团5连共青团员梅怀清。在攻占开城以东163点3高地时,那年刚20岁的梅怀清先用手榴弹引爆敌阵地三个地雷,又手擎爆破筒冲向敌陡壁上的铁丝网。不料,爆破筒三次塞进,三次滑落。危急时刻,梅怀清毅然再次塞进,用右手紧紧托住,拉响导火索,高呼毛主席万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了道路,全歼守敌。

  为配合停战谈判,我军将“用战争消灭战争”演绎到了极致。各部队积极捕捉战机,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战斗,争取杀敌立功。真是“遍地开花,各显神通”。

578团9连在汉江痛击美军船只。他们用巧妙的办法,把偷渡汉江的美军第五海兵队后路截断,突然开火,激战十分钟,就把敌人的汽船、木船击沉于江中,把侵入滩头的敌人就地消灭。共击毙敌人50余名,俘敌2人。我部队仅轻伤1人。

579团侦察分队夜袭敌人桃夜洞。他们深入敌后30余里,一举捣毁敌军指挥所。在敌巢里大显身手,烧毁敌帐篷40多顶,击毁敌人大小汽车几十辆,当场毙伤美军骑兵一师官兵40余名,俘虏其警卫兵一名。自己无一伤亡,胜利返回。

  还有更为广泛的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活动,不断给敌人以杀伤,限制敌人的自由。狙击手的神奇枪法,使敌人惊魂不定,不敢在战壕露头;炮兵的冷炮轰击,更使敌人防不胜防。193师仅在1952年下半年打冷炮127次,毙伤敌700余名,击毁敌坦克3辆。

  我方谈判代表团,对部队涌现出的英模人物和生动事迹,以及各次战斗的胜利,都十分重视。及时地给予祝贺、鼓励。1952年10月,当代表团闻讯我军砂川河大捷时,首席代表李克农同志,亲自打电话,向参战部队的军、师首长王道邦、赵文进等祝贺、致谢。还与军师领导干部一起到582团参战的各连队慰问、致谢。当场对部队赞扬说:“你们的重大胜利,支持了我们在谈判桌上的正义立场,打击了美方代表哈利逊的气焰和无耻行径!”又说:“在斗争中,我们政治、军事两条线是一个目的。都是为了共同的胜利,大家一起努力!”在场的人们听后,既受到极大鼓舞,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加坚定了保卫开城、保卫和平谈判的决心和信心。

(二)王成式英雄与作家巴金

  一部《英雄儿女》电影,把王成式英雄形象传颂至今。说起王成式英雄的原型,很多入朝参战部队都争着说出名字。可被电影原著作者题名为“王成式英雄”的只有65军的副指导员赵先友。

【“王成式的英雄”赵先友(巴金用名)即赵先有(实名)烈士】

582团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在开城以东的六七高地防御作战中,五次负伤后仍让通讯员扶着他指挥作战。当敌人集团冲锋上来时,他果断地拿起报话机,向团长高喊:“向我们这里开炮,敌人上来了!”按照他以自己的身躯指示的射击目标,我方炮火很快猛烈袭来,打垮了敌人,巩固了阵地。赵先友同志与敌人混战在一起同时身亡。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他所在的连队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勇顽强,守若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

1952年巴金同志就随祖国赴朝慰问团到了朝鲜。那时,他是慰问总团的副团长。到达志愿军总部时,曾代表慰问团写出了热情生动的访问记《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各大报刊都予以登载。

  不久,巴金同志到了开城谈判中立区。当时,我们住在开城西部的松岳山。这里是秀丽的风景区,有一处名叫“图书亭”的景点,其附近有几户居民,我们住在居民家中,向山下走一里多路,就是来凤庄。来凤庄是开始双方谈判的,谈判地址移至板门店后,成了65军司令部所在地。巴金同志和几位同行的作家就住在“图书亭”旁的一个较好的房子,在此地算是最高级的住处了。我们相互的住处只距三、四十米,出门入户时常常碰面。

  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巴金,但早就知道他的大名。之后,在一起相处了十几天,觉得这位大作家平易近人,工作认真。见到人时,他总是微笑着点头致意。不论是谁请他签字从不拒绝。巴金同志待人非常随和。有一次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聊到高兴时,他拿出他与女儿的合影给大家看。他一边笑着,一边把照片送到大家面前。在场的人边看边称好。那时,巴金同志40多岁,女儿看样子10岁左右,柔稚中透着秀气,亲昵地依偎在爸爸身旁,充满温馨。

  每天清晨,人们在山坡间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一天早上,我们几个人散步时无意中溜达到巴金同志的院外。只见他正在同几位作家围坐在炕桌旁一边讨论一边写字。看样子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有的急着说什么,有的在修改什么。只见几篇稿纸翻来覆去,总在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巴金同志一锤定音,说了声“不行”,就把眼前的几张稿纸用笔狠狠勾掉,又用力撕碎,随手扔到了一旁……

  看到如此情景,我们都有些吃惊:太认真了,这么大的作家,真不容易啊。几十年过去了,巴金同志严肃认真的作风有时还浮现在我脑际。

【两次赴朝鲜前线的巴金和小说《团圆》】

1952年9月上旬,65军在开城召开英模大会,巴金同志参加了全过程。他还在大会上讲话祝贺。他的上海口音虽听不太清,但人们还是静静地听着,最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记得,当时陈超讲到东一个西一个摆放帽子时,巴金同志听得笑了起来。不久,巴金同志根据大会的感受,以及到英雄部队采访的见闻,写出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的通讯,传向全军及全国各地。

  在后来的日子里,巴金同志又一次来65军采访。经我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介绍,巴金便去582团采访了团长张振川,后便一头扎到6连,亲密接触战士,抓紧时间采访赵先友等英雄事迹。

  巴金同志非常关注赵先友烈士的事迹,他以赵先友烈士为原型,当然也有陈超等英模的影子,除了写出大量新闻报道外,还在朝鲜抓紧采访,为写出小说《团圆》奠定了基础。小说歌颂了英雄王成兄妹及赵连长、通讯员小刘的感人事迹,广受好评。后来又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使王成“向我开炮”英雄形象更为高大丰满地树立起来。

【巴金为赵先友烈士题字】

我们与巴金同志在多日的相见中,逐渐熟悉起来。他那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们以及广大指战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在胜利归国30多年后,巴金同志已年近九旬,仍然热心地为我部特等功臣赵先友烈士的塑像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三)胜利归国

1953年7月27日,在我中朝两军战场上的连连胜利中,凶恶的敌人终于在谈判桌前低下了高昂的头,被迫签字停战。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哀叹着:“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书上签字的指挥官”。至此,我们近两年保卫开城的任务圆满完成。我65军先后组织战斗380余次,歼敌14300余名,击落击伤敌机290多架;击毁击伤敌坦克30余辆。

  在归国前的送别大会上,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给予65军高度赞扬与评价。然后说:“我还要代表我方谈判代表团的李队长和乔指导员,向部队深深地致敬、致谢。感谢部队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奋斗,取得最后的胜利!”那时,我方代表团的领导人对外统称:李克农队长、乔冠华指导员。

杜平主任最后给部队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和平卫士,人民开城”。这,是对我们保卫开城的65军全体指战员的最高奖赏和最大鼓励!

1953年10月初,我志愿军65军胜利回国。


【刘新参加抗美援朝的奖章和纪念章】

【刘新参加抗美援朝期间用过的老物件】

来自:复兴网

http://www.mzfxw.com/m/show1.php?classid=18&id=145129&style=0&cpage=0&cid=&bclassid=4

腾讯网:https://new.qq.com/rain/a/20201008a083n700


刘新:在朝鲜开城前线的日子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