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开心麻花:小品喜剧与沈腾效应

2022-08-24 20:27 作者:终南影话  | 我要投稿

    中国的电影市场需要喜剧,这一推论不仅在于喜剧在我国电影市场所占据的电影票房占比,更是大众文化影响下观众对影片类型的一种选择,喜剧片以较小的受众年龄鸿沟和较广的接受度,成为电影创作中的重要类型。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喜剧电影,国产喜剧中徐峥的“囧”系列、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宁浩“疯狂”系列喜剧,再到如今的“开心麻花”系列,我国喜剧电影突破了我国电影创作单打独斗的缺点,以规模性形成了独特的喜剧王国。从喜剧电影的发展角度看,观众对喜剧的喜爱最初表现在喜剧小品的兴盛之上,上个世纪中期,喜剧小品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而走进千家万户,从戏剧、戏曲到相声、小品,舞台表现力在继承中得到发展,最终呈现为日渐成熟的喜剧小品的模样,尤其在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绝佳表现,喜剧小品逐渐超越其他语言类节目成为历年来春晚优质节目的黑马,而这不仅得益于小品演员们惊人的舞台表现力、优秀剧本的叙事和呈现能力,更重要的是时代发展趋势下,大众文化的促进作用。实际上,从本质上而言,喜剧电影的发展与卓别林时期的默剧关联较深,而小品对喜剧电影的影响可称之为喜剧电影类型中国化的结果,也正是在“开心麻花”厂牌的推动下,放大了这一影响。

一、小品喜剧模式

    喜剧电影的小品化倾向尝试并非“开心麻花”的专利,早在上世纪末冯小刚导演的喜剧电影便以明显的小品化叙事面向市场,开启了小品与电影的对话与结合之路。而发展至“开心麻花”才真正将这一特色发挥到极致。从“开心麻花”的第一部影片《夏洛特烦恼》到最新上映的影片《独行月球》,小品化是其影片创作笑料的核心方式,从影片名称到人物名字的谐音梗贯穿其中,在语言层面留下一种内涵与笑点的滞延。此外,小品化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利用语言的偏差和变化创作文字笑料,而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开心麻花”系列影片当中。作为常驻演员的马丽,常在小品中利用语言和音调的变化制造性格差异从而生成笑点,电影中,马丽所饰演的角色同样包含温柔与暴躁两重性格,而其转换方式亦为音调变化。而这尽管在初期电影创作中获得了喜剧效果的速成红利,然而当观众审美疲劳后,对女性的扁平化处理以及性格讽刺成为电影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康德以其“心理效应”的理论探究喜剧的发生机制与审美特征,他认为“由某种人物的言行引起其他人心理产生相应变化的连锁反应。而当这种连锁反应引人发笑时,喜剧就得以发生。”以行为行动影响受众心理,达到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在小品这一艺术类型中亦有所体现,相对于话剧,小品在同等舞台上需要短时间内完成主题和笑料的融合和表现,在此意义上,对叙事的牺牲无可厚非。而如果将“开心麻花”系列喜剧与其他国产喜剧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开心麻花”系列喜剧呈现出喜剧效果的速食与扎堆现象,叙事的条理性与创造笑料之间形成了割裂,而这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喜剧处理的小品化与段子化。例如《夏洛特烦恼》中“马冬梅,马什么梅”、《羞羞的铁拳》中的“你过来啊”等,笑料本身并未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尽管获得了博人一笑的喜剧效果,但弱化了电影性,露出了小品化所呈现出急功近利的叙事短板。

二、沈腾效应与IP创造

    众所周知,“开心麻花”以舞台剧出道,从而形成一个大的舞台剧厂牌,集结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演员,舞台剧产业的成功使“开心麻花”不再满足于小舞台与小范围受众,要在专业话剧与脱口秀相声的夹缝中险象环生需要一个契机。沈腾的爆火不仅成就了其个人演艺生涯的成功,而且带动“开心麻花”厂牌与旗下一众演员,一同走向更大的舞台。春晚是沈腾人生的转折点,从舞台剧到小品再到电影,亲民的叔叔形象与军艺校草的反差萌、正经的外形气质与幽默的灵魂的反差萌,以及搞笑逗乐与超高情商之间的反差萌,沈腾在台前幕后所表现出来的反差感使其一度成为老少皆爱的国民叔叔,沈腾以其独特的沈氏幽默收获了一群粉丝,打响了沈腾这一国产喜剧的金字招牌,至此,国产喜剧的优秀度与“含腾量”画上等号,而这也是“开心麻花”新戏《独行月球》的宣传策略。戏剧、小品与电影的跨媒介生成,在“沈腾效应”的催生下成为可能,不同于跨媒介叙事对故事世界的延展,沈腾效应更多成为“开心麻花”的流量密码。由此,无论是《王牌对王牌》中作为常驻嘉宾的沈腾,还是《向往的生活》中的惊喜亮相,作为宣传手段与流量密码的“沈腾效应“也发展至无数综艺的吸睛法宝。

    《夏洛特烦恼》以将舞台剧搬上银幕,赋予其电影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开心麻花”的初尝试,也是其野心之作,而后《羞羞的铁拳》《李查的姑妈》《半个喜剧》无一不延续了最初的风格,此外,相比电影产业,舞台剧产业的兴盛使“开心麻花”的电影产出获得了保障,最终为创造IP制造优质的条件。总体而言,“开心麻花”具有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而时代环境的低迷更加促进的喜剧业的发展,小成本获得心理上的狂欢也使观众对于喜剧保持较高的包容度。因此,尽管从电影视角来看,“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并非优秀的喜剧类型,扁平的人物形象、单一的剧情走向、小品化的叙事方式以及略带扭捏的社会批判表达,皆为其电影备受批评的原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影视发展低迷的当下,“开心麻花”不惧寒冬,努力克服劣势、创作中国式喜剧,为观众带去欢乐的精神值得观众为其买单。

开心麻花:小品喜剧与沈腾效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