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身的作用+结合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2排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新颖别致,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紧凑感,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增强节奏美和韵律美。
排比: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1产生连贯的气势,增强行文的语势。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透辟。有利用排比来状物,可以把事物刻画的细致入微。
2增强语言的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对比、反衬:突出/反衬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感。
破折号:注释,总结,话题转换,插说。
引号: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论点
六,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取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结尾段,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主题,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
1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2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
3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深化主题。
4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实性。
5反衬人物形象。
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基调。
社会环境:
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通过整个时代和社会背景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写其无法改变的命运。社会环境同时还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特色及风土人情,刻画出某种特定的社会氛围及社会缩影。
1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民俗民风等
2通过时代背景描写人物
3刻画社会氛围及缩影
4展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故事情节展开提供舞台场景
5揭示人物性格成因及命运结局
八,标题的作用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陈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旨
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造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意义
一般作用:
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
九,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十,引用名句和某句子在开头或结尾有何作用?
引用名句使文章有文化内涵,有风采,也增加文章内容,同时能很好地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情感;某句子在开头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某句子在结尾的作用是呼应前文/标题、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十一,概括文章主旨
通过……故事歌颂了/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十二,某文段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方法+内容+效果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朴素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
夹叙夹议: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灵活多变,表意自由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做铺垫/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来表达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激发联想,势力强
抑扬:反差中突出事物,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行文跌宕,曲折多变
十三,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形象
1先总括人物形象,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概括(时代,地点,身份,地位)eg.典型的旧时代上海工薪阶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2详细分析人物性格(好的,不好的)eg.生性淳朴。祥子是一个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并追求独立的人(+具体分析)自私。在祥子的身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
3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时代/社会意义,然后再用一句话定性式的总括
分析人物形象:
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细节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