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我们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

2022-07-19 16:10 作者:白梵野火  | 我要投稿

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以相反的方向起作用,不仅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也可能影响态度。

当我们做事时,我们往往会夸大事情的重要性,特别是当我们为该事负责时

许多研究可以证实这一点,社会角色规定的行为铸造了角色扮演者的态度

我们所说所写会强烈地影响我们随后所持的态度

对登门槛现象的研究说明,对一个小行为的承诺,可以让人们更愿意做一件更大的事。


行为也影响我们的道德态度,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正确的

我们的种族政治行为也可以塑造我们的社会意识,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我们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

三个可能性原因:

1、自我表露理论    印象管理 

2、认知失调理论    自我辩解

3、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 


理论比较:

自我表露 理论解释了 为什么从表面上看起来行为会影响态度 

另外两种解释了行为确实影响态度的原因 

认知失调理论假定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以此来减少我们内部的不适 

自我知觉理论则假定同观察和推断他人态度一样,我们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并且做出合理的态度推断。


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与预测结果较多:

失调理论有强有力的支持证据

失调是一种对令人不适的紧张的激活状态,为了减少这种紧张感,我们会相应改变自己的态度。

做出与自己态度相反的决定或行为,会激发个体的不适感,倘若行为引发了不必要的后果,而个体会认为自己需要对其负责的时候,就会引发失调。

如果你觉得你应为这些后果负责,如果应为你自己同意这样而且你事先就已经预见到事情的严重后果,那你就很难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借口,那么不适的失调就会被激活。

自愿去说 或 做令人不快的事 会激活失调

因为这种行为很令人尴尬,它们使我们觉得自己很愚蠢,它们破坏了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善良感。

证明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肯定理论)

它保护并维持了我们的诚信和自我价值 

当人们开始做出引发失调的行为,非强迫性的逆态度行为,他们的左额叶会有额外的兴奋,这就是信念改变的齿轮在运转。

随着自我概念的恢复,人们感到没有什么必要再去证明自己的行为,那些自尊感很强的人也较少再进行自我辩解

失调状态确实会激发紧张感,特别是当它威胁到对自我价值的积极体验之时,

态度 依从 行为 效应一定会激发这种情绪 。

失调过程会激活不适感,

在行为和态度间出现矛盾时,

它会进行自我说服 

失调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行为与明确的态度冲突时出现的结果:

由于感到紧张,所以我们调整态度来缓解紧张 

失调理论解释了态度的改变 

在我们的态度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形下,自我知觉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态度的形成。

当我们做出行为反应时,我们会产生更可接受的态度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自我表露理论:会因为他人的想法而调整自己的态度,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控制自己行为,但也发现有时真的会引发真实态度的改变。


认知失调理论:

我们的行为会促使真实态度做出改变:

当我们的行为   与 态度相反或者很难做决定时,我们会感到紧张 

为了降低这种情绪的激活,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为了降低紧张失调情绪,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减少负罪感,合理化行为)

失调理论进一步认为,我们不当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少,我们越觉得自己对其负有责任,从而会产生越多的失调,态度也改变得越多

(为什么喜欢甩锅和骂外界)---->(外在理由越少,紧张失调情绪越多)


自我知觉理论:

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以及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我不是很喜欢,但是系统给我推了这个视频,别人也点了赞,我应该是比较喜欢吧)--->(态度不坚定时,会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推论:过度合理化效应 

付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将他们的这种乐事转化为苦差

(如果这些报酬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报酬)

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我们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