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炸药包的坦克,二战德国的特殊工程车

二战初期,德军面对的欧洲战场其实充满了各种要塞防御体系,著名的如马奇诺方防线、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等,为了突破它们,德国研制了很多重型攻城装备,其中就包括一种用坦克改装的特殊工程车:Panzer I Ladungsleger explosives layer。

这种特殊工程坦克是用一号坦克改装而来,一号坦克原本是德军预想的训练坦克,它的火力和防护都偏弱,因为战争准备不足等问题,它一度成为德军坦克部队的主力之一。

改装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在后部车体上方增加一套铰链臂,可以向车尾展开,另一种是安装一段滑轨,轨道向车尾下方倾斜。这两种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携带和投放一个装药量达50千克的炸药箱。

按照预想,坦克将凭借自身防御力和机动性靠近敌方碉堡等目标,通过铰链臂或滑轨将炸药箱放在目标上方或其他合适位置,利用巨大的爆炸摧毁目标,50千克的装药足以应对大部分工事。

除了一号坦克之外,德国人还尝试了用体型更大的二号坦克进行类似改装,携带的炸药箱装药量增加到75千克,不过这种改装的总量要少得多。

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初期动用了这些工程坦克,它们被补充到一线的坦克排中,总的改装工程坦克数量不多,其中一号坦克改装版本100辆。

这些工程坦克的作战效能不算好,它们只能采用近乎自杀式的近身作战方式,在敌军反坦克武器面前生存能力堪忧,这或许就是很少看到有关作战记录的原因吧。实战证明部队需要突击炮这样的装备,在相对安全的距离用榴弹精确轰击目标,面对更加加固的目标则需要祭出卡尔臼炮这种大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