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SK】隐藏在数字中的豆腐人生活——日服档线时速在一次活动期间内的增减趋势
1.引入
档线——这个词的定义是“要在活动中达到某一排名,需要达到的活动点数”。只要是冲榜的人——无论其目标高至100名甚至更高,还是满足于保住100000名——就逃不开与“档线”打交道。档线又有即时档线和最终档线,区别只在于即时档线表示目前的档线数值,最终档线表示活动结束时的档线数值。
档线时速被用于表示即时档线的增长速度,在下文中默认其单位为“活动点数/小时”。本文采用的对某一时刻档线时速的计算方法见专栏附录。
本文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sekai.best。

2.以第78期活动为例,认识档线时速变化的总体趋势
第78期活动“あの日の夢の、彼方向こうへ”的举办时间为2022年11月30日(星期三)到2022年12月9日(星期五),是MMJ箱活,Banner是桐谷遥,活动类型为5v5。

该期活动日服50000档线变化趋势如下,纵轴是档线数值(单位:百万活动点数),横轴是距活动开始后的时长(单位:小时)。

从这张图中我们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增长时快时慢”的规律性,但还是太难从中提取信息了。还是这期活动,还是50000线,我们改以档线时速(单位:活动点数/小时)为纵轴进行作图。

此时曲线中蕴含的信息变得更加清晰了。我们看到:
曲线由活动开始日和结束日的2个翘起和中间的8个峰组成,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周期性。
代表周六和周日(由活动开始于星期三可以知道)的两个“峰”,长得和其它“峰”不一样。
代表工作日的峰,总是由代表东京时间(UTF+9)的早晨7:30、中午12:30~13:00的两个小峰,和晚上22:00前后的一个大峰组成。在代表休息日的峰中,“早晨峰”和“中午峰”都消失。

3.以暑假前后的活动为例,研究学生放假对档线时速曲线的影响
要研究寒假/暑假/春假对档线的影响,以放假时间较长也较统一的暑假为佳。要研究暑假对档线时速曲线的影响,数据较全,时间也比较理想的一例是第28期和第32期活动。
第28期活动“Awakening Beat”的举办时间是2021年7月9日~18日,是VBS箱活,Banner为小豆泽心羽。第32期活动“マーメイドにあこがれて”的举办时间是2021年8月20日~29日,是WS箱活,Banner为草薙宁宁。两期活动的活动类型均为马拉松,且都是在星期五开始,在星期日结束。两期活动中都不存在除周末外的其它日本法定节假日。
在第28期活动的举办时间内,日本部分大学可能已经放假,但小学、初中、高中可能仍未放假。第32期活动则毫无疑问处于暑假当中。
接下来我们对两期活动的档线时速进行横向对比。

将暑假期间的“工作日峰”与非暑假期间的“工作日峰”对比,我们注意到代表当地时间12:30左右的“中午峰”,和代表当地时间晚上22:00左右的“深夜峰”都仍然存在,但代表早晨7:30左右的“早晨峰”在暑假期间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了。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2022年。以下是第68期(晓山瑞希Banner,开始于星期六)和第70期(东云绘名Banner,开始于星期五)活动档线时速的横向对比,其中第68期活动处于暑假当中,第70期活动则处于秋学期。


4.高档线与低档线时速周期性的差异
以上,我们只以50000线为代表,研究了较低档线的时速具有的规律。接下来,我们以1000线为代表,研究高档线的时速曲线与低档线时速曲线的差异。
还是第78期活动,我们把档线换成1000线,重新作档线时速曲线图:

我们看到周六、周日与工作日的差异仍然是存在的。工作日的“早晨峰”与“中午峰”均消失,仅保留晚上的一个大峰。休息日则全天都保持着较高的档线增长速度。
接下来是“暑假内”“暑假外”的横向对比,但是档线换成1000线:

两条曲线在很大程度上重合,无法从中看出暑假对档线增速产生的影响。

5.一些特殊情况
5.1 非周末的节假日
节假日时档线时速的变化趋势同周末。比如在第57期活动“つなぐPainful Hope”,这期活动开始于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结束于2022年5月8日(星期日),是MMJ箱活,Banner是桐谷遥。根据日本法律,当期活动中5月3、4、5日均为节假日。注意日本没有调休,因此所有的周六、周日都仍然是休息日。


5.2 角色生日
无论是低档线还是高档线,没有证据表明角色生日会促进活动档线增速的提高,即使过生日的角色就是该期活动的Banner角色。比如,第68期活动“そしていま、リボンを結んで”(举办时间2022年8月20日~29日)是晓山瑞希三箱,而晓山瑞希的生日(8月27日)也恰好处于这次活动期间。该期活动第1、100、10000、100000名档线时速曲线如下:


5.3 当有任务需要完成
至今布置过活动任务的,只有第72期活动“この祭に 夕闇色も”(举办时间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10月10日(星期一),混活,朝比奈真冬Banner)。我们看看这期活动的档线发生了什么:

在活动最开始的一两天内,档线增速似乎有了小幅提升。不过作为孤证,我们还不能说这一现象就是活动任务导致的。

6.讨论
到此为止我们得到在五种情况下,一天中的档线时速变化趋势:
①活动开始日:档线增速很大,但逐渐放缓,到当天晚上24时之后就回到正常水平。
②活动结束日:档线增速逐渐变快,越接近活动结束就越快。
③活动中间,周末或节假日:档线全天以较高速度增长,在晚上22时前后增长得尤其快一些。
④活动中间,学生上课、工人工作的工作日:低档档线在(东京时间)早晨7:30、中午12:30前后、晚上22时前后增长速度较快;越接近晚上增长速度越快;凌晨4时/28时前后档线增速最小。高档档线越接近晚上增长速度越快,没有“早晨峰”和“中午峰”。
⑤活动中间,学生放假、工人工作的工作日:低档档线的“早晨峰”变得不明显或消失,档线增速在总体上有所提高。高档档线基本没有变化。
总结到这一步,日本豆腐人们的年龄结构、作息习惯如何,已经是呼之欲出了。我们可以作以下大胆的推测:
豆腐人可以分为学生豆腐人和工人豆腐人两拨。仅从档线增速中我们无法直接推断二者各占多少百分比,但可以肯定二者都占有不小的比例。
高档位中,学生豆腐人较少。如果冲击1000名及以上排名,从卡组到火罐的准备都是不可少的,这背后可都是白花花的日元啊。学生一方面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工人,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未成年人的氪金限制,因此更难以冲击高排名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如果是在上课的日子,学生豆腐人以在早晨七点半打开PJSK清火的为多。即使是在高中,日本的早晨第一节课时间也远远晚于中国的高中,甚至晚于中国的大学,因此在早晨七点半前后清火是完全可能的。无论是在上学途中的电车上,还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等着吃早饭,都可以拿着手机清火。
中午12:30~13:00是豆腐人清火的好时候。一方面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工人,此时都是宝贵的午休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在早上七八点钟清过火了,则此时火正好又回满了,也是时候清一下了。
下午五点开始豆腐人放学/下班,因而有空了,并且越晚就越有空。工作日自下午五点前后开始,档线时速开始提升,达到一天当中增速最大的时段。档线增速在晚上22时前后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到深夜4时/28时达最低值。深夜4时/28时也确实是最“青黄不接”的时刻:熬夜党差不多都去睡觉了,而早起党这个时候也大多还没起床。
休息天什么时候清火全看心情。在休息天的清晨和深夜,档线增速仍然遵循人类生物钟的昼夜节律。但在其余时候,档线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匀速增长,增长速度只比工作日的22时前后略低一些。


这样的研究对于玩家有怎样的意义呢?理解档线增长的规律如何,对于指导冲榜、档线预测都是有帮助的。档线增速的U形曲线,提醒我们为什么第一天的档线增速不作数,为什么在活动最后一天要很小心地盯住的排名,且越到结束关头越不能掉以轻心。档线增速在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差异、在长假内与长假外的差异,提醒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节假日天数、寒暑春假对活动热度的影响。这样的研究也提示我们,在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一样可以藏着有趣的小细节和生活的烟火气。■

附录 档线时速的计算方法
sekai.best只提供了一次活动中部分时刻(通常以半小时为间隔)的档线
的数值。对于其中任意一个有档线记录的时刻
(第一个时刻和最后一个时刻除外),找到前一个有档线记录的时刻
和后一个有档线记录的时刻
,则
时刻的档线时速
由下式给出:
实际上,该式只是把前后两段时间的平均档线增速,按照时间间隔再次进行了加权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