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愿天下从此烽烟忘

2018-01-18 22:27 作者:索年35  | 我要投稿

以下是《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看到第36集的所感。

在乐乎发过,因为想分享想疯狂安利这部剧所以再在专栏发一遍,是同一个人。

写这些时一直在听两版的《清平愿》,越写越觉得,这句“愿天下从此烽烟忘”是心中所想,就用成了标题。


用怀化将军萧平旌做分割线,很喜欢昊然这个泪眼的镜头


榜二的剧情,说实话,看的我既“憋屈”,又难过。

“憋屈”是为长林王府中那些承袭了长林风骨的人。

难过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也别无选择,人心难测,世间上路那么多,他们偏偏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能守住他们赤子之心的路,哪怕这条路上的人不过寥寥。


到目前为止,剧情的反派,前期是濮阳缨,后期是荀首辅和太后,可他们给长林王府设的局,细思之下,更是悲从心来。


濮阳缨自幼受母亲抛弃、杀死长兄,心里是没有一点爱,不信爱的人。可是在他局的最后最关键的一步,却压上了平章对平旌的爱为赌注。

可是平章义无反顾,明知是死局,还要以命换命,救回平旌。在他心里,他别无选择。


荀首辅百般筹划,为的是大大削弱长林王府的影响,在得到机会时,毫不留情的要给平旌扣上一个抗旨不忠的罪名。

可是在他这个局里关键的是什么呢,是朝堂制衡,遏制住长林王的势力,以护幼主之名让长林王府再无翻身余地。

但长林王府的势力又从何谈起。长林王府护守边境,得先帝和武靖爷信任,庭生既有皇家之名,又戎马一生,功劳无数。长林王府赫赫威名还不够培养自己的势力么?但是长林王府可有权臣来往?长林王何时拉拢官员?哪怕是为护平旌,也是用最坦荡的方式父子二人共担,绝不是在朝中分立阵营。

我不信长林王府若有志权谋还会容荀首辅和太后如此摆弄,只是庭生不愿,长林王府不会去做,他也没有选择。


飞盏和荀白水争论时最后有点不可置信说:“长林之罪,罪在将来”。

荀白水无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多么正确,也不得不承认,这才是他最阴暗、不能言说的心思。

忠良帅府,保边境,护江山,却只能被人猜忌,被人不顾一切的想要扳倒。怎能不让人寒心。


老王爷对飞盏释明不拉拢朝臣的原因时说:“这立场,必会大于是非”。

我忍了好久的泪,也是因这句话落下来了。

老王爷看的通透,他深知党争的弊端,哪怕事情到了连飞盏都来劝了,也绝不如此,这党派若分立争执,那么往后必会陷入如此循环,就算长林王府忠心纯正,也不免朝堂上只知党争,不知百姓。那年太子和誉王斗的如此惨烈,于百姓有何益?而林殊用权谋助靖王登上太子之位,是手段。庭生说了,武靖爷最厌党争。

可是世间如此通达事理的人又有多少,哪怕把长林王府的忠心赤裸裸放在他们面前,那些人,也不愿信。


好像就这样陷入了一个死局,忠良之人不使阴谋诡计,不做违本心之事,可暗箭明枪还是不断冲他们来。理由是,不信他们不会变心。

这怎么不让人寒心。


按照现在的剧情发展和预告,长林王府会不再,暂不论元启谋逆线如何展开,只觉得,这样归隐也好。

大渝二十万皇属主力被灭,至少保边境多年平安,长林军应尽之责,已经尽了。

而这金陵,腥风血雨,如履薄冰,哪有江湖的逍遥自在。

这世事一桩桩一件件,岂能都管着。

他们做的都够好了。

足够了。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愿天下从此烽烟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