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长处在于对疾病的追根究底,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但中医体
中医的长处在于对疾病的追根究底,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但中医体系复杂,繁琐难学,医疗人员的培养往往依靠世家承传、师徒相授,或穷经皓首自学苦读。时至目前,用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规模化培养中医人才还没有成功案例,真正的中医人才只能在民间自然形成,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需求。 中医当下没有必要做双盲实验,我们可以从中医传承中寻找双盲实验的影子。经方治病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也是中医的瑰宝,是中医治病的标准模型,相似病症通过加减化裁灵活运用。我们可以认定经方的创立者是双盲实验的设计者,现存记录经方最多的是张仲景《伤寒卒病论》,也就是张仲景是双盲实验的实验者,他设计出了健康人伤寒表实证的感冒模型,“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喘”四个指标为标准,每个中医医生都是助手,完成对实验对象的鉴别,达到要求即为受试者,给与麻黄汤,这就是中医经方治病的过程。 整个过程张仲景只是提供一个标准,没有和任何一个患者沟通,符合以上四个标准的病人到中医院给与麻黄汤就相当于实验组,到药店自己胡乱买药就相当于安慰剂组,于是,中药治病的双盲实验就形成了。检验试验是否成功则是社会监督,使用中药的患者来说话,这就是口碑效果。可以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医都是从双盲实验走过来的。 不要总是拿“双盲实验”说事儿,那是对单一病种,特定群体验证效果的方法,20年前通过这种试验通过这种试验上市的“新药”,现在大多数都消失了,双盲试验并不完美和科学,中医需要提高说服能力,中医走向世界需要理论创新,不要总是说自己“不科学但是有疗效”,古人们由于受环境的限制,他们用“古代语言描述治疗机理”,后人需要用现代思维,解释个破解古人们的真知灼见,建立让世界能听懂的“语言和文化”,是科学工作者的使命,理论创新不是另搞一套,更不是用西医学的思维思考中医。 对中医的疗效,科学界无人否定,西医治不了的病,医生们都会和病人说:去看看中医吧?此次抗击冠状病毒也都如此,治疗新冠状病毒中医药效果很好,这是公认的,科学家们有责任对这一“现象”说清楚,这对中医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所有的科学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