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如果问能够伴随人的生命从始到终的事情有哪些?那么,学习肯定是其中一件。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吃饭、喝水,再到人类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都在不断的学习。这样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情必然值得我们认真了解。
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里,在人与人有着基本一致的生理“配置”上。为什么就出现了,人与人之间或大或小的不同差距呢。在忙碌的生活间隙中,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如果说,你认为这些都是“注定”的,改变不了,那么朋友要不你是没仔细的思考过这些问题,要不你是生活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如果说,相信科学,实事求是还是你在这个世界里的基本认知法则。那么科学已经帮你验证了,同样是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留存率有不同的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都是同学最后却有不同的差别。
来一起看看是哪些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了不同的效率。1946年,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之后,美国国家实验室通过实验,又给出了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教授他人。
其中各个方法对知识的留存率分别为:听讲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讨论50%,实践75%,教授他人90%。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了,原来所有同学里最厉害的是老师!所以,老师才是出题的哪个人。而我们只有被考的份。这句玩笑话并不是说老师就一定是创造一切的人,只是想告诉你,同样的知识老师为了教给你,他必须先把这些知识吸收进他自己的知识体系里,然后转化成让你能够明白的知识,最后才能完整的教授给你。
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了,怪不得哪些羡慕已久的学霸们从来不上额外的补习班,因为人家自己就已经是老师了!既然明白了学习方法的这些秘密,那么深度学习里的这个深度概念也是很好理解的。
我们把知识留存率的多少,比作是知识体系里的深度,那么深度学习就是用留存率最高的方法来学习。举个例子,比如“费曼学习法”这个知识点如果你使用留存率只有5%的听讲的方法来学习那么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你只吸收了5%的内容,假如你换个方法使用留存率高达90%的教授他人的方法,那么你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如今我们进入了物质和信息非常丰富的时代,有很多人认为学习已经不必那么费劲、艰辛,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很轻松的获取知识。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参加名人的线上课,订阅名家的专栏等等。轻松高效,干货满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有所成就。可惜,这只是一种错觉。科技和信息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人类的学习机制并未随之快速变化,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几乎和几百年前一样。更坏的消息是,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深地损耗着人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你是不是隐约已经看到:现如今的社会里一小部分知识精英依旧直面核心困难,努力地进行深度钻研,生产内容。而大多数信息受众始终在享受轻度学习,消费内容。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应该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的能力,逆流而上,成为稀缺人才,否则,人生之路势必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