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生物钟”
正确认识“生物钟” 什么是“生物钟”?“生物钟”就是动植物生命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生理现象。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有这种现象。人体的“生物钟”规律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它是长久以来生物演化的结果。比如,一个正常的人不必看钟,就知道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到了。人们感到饿或困的时候,总是非常接近平时就餐和就寝的时间。早晨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人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醒来。 科学家证实,人体存在一个33天的智力变化周期。在周期低谷时,人的智力下降,情绪容易激动,工作容易出错,发生口角、车祸、工伤大多数集中在这一时期。在外国,一些人在这几天在胸前挂上鲜艳的牌子,提醒同事帮助自己避免错误。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智力变化周期,在每个周期的智力高峰时认真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由于长期的周末休息制度,人们还形成了每星期的智力周期。在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人们总是争取在星期二至星期四生产汽车,因为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有下降的趋势,容易出次品。在一天之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早晨和晚上8点到10点最高,上午次之,下午又次之,最差是黄昏。 在学校,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埋头苦读的学生成绩一般,一些平时很活跃的学生反而成绩优秀,我们往往认为前者笨而后者“天分高”。其实,这和“生物钟”规律很有关系,前者由意志控制时间,经常破坏“生物钟”规律;后者往往顺应自然,困了就休息,和高效率学习时间成正比,而高效率的获得主要依靠良好的休息。一些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在工作之余,总是抓紧时间洗澡、散步、打球、听音乐、跳舞、绘画和练书法,就是为了休息,使“生物钟”得以正常工作。 认识“生物钟”,承认它的存在,尊重它的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会使我们学习进步、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