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径01】拼命学习的她,却换来这样的成绩

重现目标与泛化目标
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信息,一种是知识。
信息是相对具体的,因为它只描述一个情况,
比如,中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但知识所描述的却不是一个情况,
而是同一类问题的所有情况,最关键的是,包括从未提及的新情况,
就不得不用概括性词语,来描述各种情况的共同特征。
因此必然是抽象的。
比如,“偶数是能够被2所整除的整数”。
这个知识所描述的,并不是2、4、6、8这些具体的偶数,而是所有偶数的共同特征。
包括我们从来都没有数过的偶数。
掌握信息时,我们的目标是“重现旧信息”,用于达成这一目标的行为叫做“记忆”。
比如,记忆“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只需要原封不动地把该信息重述出来即可。
而掌握知识时,我们的目标是“生成新信息”,“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
用于达成这一目标的行为叫做“学习”。
比如,学习“什么是闰年”这个知识时,需要用闰年的共同特征,来判断随意一个我们从未记忆过的年份是否是闰年。
又比如,若老板在开会时,让某员工记住ppt,就只是期待该员工能够重现这张ppt。
但若老板让员工学会ppt,那老板所期待的是,以后每场会议,该员工都可以做出新的ppt
“生成新信息”,或者说“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的目标,也叫作“泛化”。
泛化才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真正原因。
如果可以提前见到所有情况,那么采取记忆就可以了,
因此判断一个行为是学习还是记忆,
就看该行为是否可以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
记忆的目标是重现
学习的目标是泛化
二者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方法,应根据实际目标来选择对应的行为。
不过,记忆的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因为记忆的前提,是必须事先见过这种情况。
只适用于情况有限,且可以提前记忆的问题。
但对于情况无限、无法提前记忆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得“泛化能力”。
记忆适用条件:情况有限、事先可知
学习适用条件:情况无限、事先未知
【寻径01】拼命学习的她,却换来这样的成绩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有一说一,个人认为b站目前2022年1月22日为止,这个pc网页端的笔记功能还是有些鸡肋。快捷键没有,操作起来比起其他专业的笔记软件确实弟一些。
所以我这里把我的OneNote笔记发出来,

希望能帮到大家,
喜欢可以点赞投币收藏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