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月23日【常识午餐】

2023-03-23 09:07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 (单选)明成祖姓名朱棣,其子明仁宗姓名朱高炽,仁宗之子明宣宗姓名朱瞻基,宣宗之子明英宗姓名朱祁镇。从这几位皇帝的名字来看,体现了明朝皇室命名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五行相生

D.押韵合辙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明朝皇室命名的思想。

第二步,五行相生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题干中皇帝名字中的“棣”(dì)字含木,“炽”字含火,“基”字含土,“镇”字含金,既体现了他们之间是父子相继的关系,又符合五行相生的思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由庄子阐述,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B项:“人定胜天”的思想出自《周易》,“人定”本质上是人心安定,各守其本分。天,被古人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胜天”即高于“天”,重于“天”。“人定胜天”是指人心安定高于一切,现多指人能战胜自然。

D项: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诗、词、歌、赋、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但不算韵母相同。明清以来,北方民间戏曲把“韵”叫做“辙”(车轨的意思),把押韵叫“合辙”,后来,人们把“韵”和“辙”合称“韵辙”。合辙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唱易记。共有“十三辙,十八韵”。与题干无关。

 

 

2.(单选)关于生活中的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中加入硫醇,可以中和有毒气体,降低煤气中毒的可能

B.在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C.用酸性物质浸泡蔬菜,可以降低残余农药的药性

D.清洗干净的鸡蛋比没有清洗的鸡蛋保存时间更长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常被用来制作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硫醇一般有难闻的气味,煤气中加入硫醇是为了在煤气泄露时更容易被人觉察出来,避免煤气中毒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硫醇并不能中和有毒气体。

C项:日常使用的农药多属酸性物质,用碱水浸泡,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有效清除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

D项:鸡蛋壳表面布满了小孔,其表面胶状物能减少细菌入侵和蛋内水分蒸发。用水冲洗后,蛋壳上的胶质溶解在水中,细菌便可从小孔乘虚而入,破坏蛋内组织,使鸡蛋变质。因此,没有清洗的鸡蛋比清洗干净的鸡蛋保存时间更长。

 

 

3. (单选)关于环境问题及主要原因,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气体大量增加

B.酸雨: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酸性物质增加

C.臭氧层空洞扩大:大量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D.水体富营养化:过度捕捞导致鱼类减少、藻类大量繁殖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使藻类等水生物大量繁殖,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并非由于过度捕捞鱼类造成的。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被大气吸收,加剧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B项: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成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等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酸性物质增加,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C项: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氟利昂挥发到大气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4. (单选)有关社区宣传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宣传教育是社区工作者必须精通的一种工作方法

B.社区教育的重点宜放在大力开展社区儿童教育上

C.社区宣传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模式

D.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智力支撑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区宣传教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它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并非重点针对儿童。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社区工作者只有精通社区宣传教育,并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中,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C项:社区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服务的社区性和整体性。社区教育可以创建学习型社区,通过实现社区范围的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以适应终身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D项: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开展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智力支撑。

 

 

5. (单选)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空前繁荣,这在唐诗中就有大量记载,下列诗句中,描写物质文化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

A.养蚕缫丝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B.番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C.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D.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

第二步,古代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出自杜甫的《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诗句中的勃律国在今天的克什米尔西北部,在唐朝时是西域一个较大的国家。和田古称“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盛产美玉。坚昆经丝绸之路来到唐朝,带得最多的礼物是珍贵的碧碗,而碧碗代表了西域的物质文化。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出自王建的《凉州行》,意为辛辛苦苦养蚕缫茧才做成一批批布帛,可是居然用做了炫耀富贵的围帐和招展的彩旗。体现的是养蚕缫丝技艺的传播,属于非物质文化。

B项:出自王建的《凉州行》,意为胡人以前不懂农业,现在开始学习汉人种植作物。体现的是农耕技术的传播,属于非物质文化。

C项:出自元稹(zhěn)的《法曲》,意为女人愿嫁给西域男子为妻,学习西域的衣着打扮;以歌舞为业的歌女也愿学习西域的音乐舞蹈来表演。指西域非物质文化传入汉地。

解题技巧:物质文化是指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指各种精神文化。本题适用排除法。“养蚕缫丝”技术、“种禾黍”技术、“学胡妆”、“务胡乐”都是非物质文化。排除A项、B项、C项。

 

 

6. (单选)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座次尊卑顺序。

第二步,在先秦时期,人的住宅可以统称为宫或室,二者是同义词。若区别开来,宫为总名,指整所住房,也包括环绕着住房的围墙。而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即指住室。到秦汉之后,“宫”才变成帝王住所的专称。宫室建筑的主体由堂、室及房组成,均建于高台上。堂的位置在住室之前,东、北、西三面有墙,东墙叫东序,西墙叫西序。南边临庭大开,与今天的戏台相似,其间有两根柱子,称东楹、西楹。堂是平时活动、行礼、待客的地方。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西阶。东阶为主人行走之用,而西阶则供宾客行走。

堂后是室,有户(室门)相通。要进室必须先升堂,要升堂必须登阶而上,所以古人常有“登堂入室”的说法。室与堂之间还有窗子,叫牖〔you 有〕。户偏东,牖偏西。室的北墙上也有一个窗子,叫向。室的两旁若再盖房子,就叫房(近似后代的耳房)。室内的四角(隅)都有专名:“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yi 夷〕,东南隅谓之窔〔yao 要〕。”室内如有礼节性的活动,其座次也有明显的尊卑之分。室内座次以西边(面向东)为最尊,其次为坐北朝南,再次为坐南朝北,东边的位置最卑。

项羽是主人,当然要居最尊贵的座位。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只好让他跟自己同坐。范增南向坐,而刘邦北向坐,说明刘邦在项羽眼里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张良是刘邦的下属,当然地位更低,只能坐在东边。这种以座位次序显示尊卑高下的礼俗,普及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一直在古代社会流行,并相沿到近现代。

因此,选择A选项。


3月23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