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4)三方原合战

2023-03-19 17:56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甲相同盟的复活


武田信玄的善战让北条氏康、氏政父子感到了威胁,于是在三增峠合战结束以后,北条家将派往骏河国的军队纷纷调遣回国,这给了武田信玄再次出兵骏河国的机会。

十一月五日,距离三增峠合战不过一个月而已,武田信玄便再次率军侵入了骏河国,进入了富士郡的大宫城。十二月六日,武田军攻陷了北条氏信防守的蒲原城,自北条氏信以下千余守军战死。蒲原城陷落以后,萨埵山的北条军后路被断,只得抛弃阵地,于十二日逃回了相模国。十三日,武田军在夺取萨埵山后,进一步朝着骏府进军。没了北条军的支援,骏府的今川家残党根本无力抵抗武田信玄,只得开城投降。武田信玄二度占领骏府以后,在同地对军队进行休整,并在骏府渡过了新年。

元龟元年(1570年)正月四日,武田信玄对骏远边境的花泽城发起攻击,城主大原资良在抵抗一番之后,于二十七日开城投降。花泽城的陷落给予骏远边境的今川诸城极大的打击,在武田信玄的攻势之下,武田家很快就占领了这些地方,并改筑了骏河湾畔的清水城、江尻城,还将今川家的水军收编,组建起了武田家的水军部队,掌控了骏河湾的制海权,切断了北条家与德川家的联系。

五月,武田信玄出兵骏河国河东地区,在下方庄的吉原、沼津与北条军展开激战,之后又率军攻入了伊豆国。另外一边,武田军的别动队从上野国侵入了武藏国,对御岳城发起了攻击,并在六月攻陷了御岳城。在此期间,武田信玄的正室夫人三条夫人去世,武田信玄为了举行夫人的葬礼一度回国,但是不久后又在十二月再次对河东地区发起攻击,包围了深泽城与兴国寺城。深泽城的守将北条纲成是当年“河越合战”时防守河越城的名将,然而此时的他面对武田军的重重包围也是无计可施。

元龟二年(1571年)正月三日,武田信玄给深泽城内射去了带着书信的箭矢,劝说北条纲成投降。另外一方面,武田军派出了金掘众在深泽城下挖掘隧道,打击了深泽城的士气。尽管北条氏政在正月十日率军出阵支援深泽城,但是北条纲成却没能撑到北条军的到来,在十二日开城投降。当北条氏政抵达深泽城外时,城墙上扬起的已经是武田家的军旗了。此外,兴国寺城方面也遭到了武田军别动队的攻击,除了本丸以外全部被武田军攻陷,然而由于守将垪和氏续的奋战,武田军最终也还是没能攻陷本丸。正月二十三日,取得许多战果的武田信玄满意地返回了甲府。

四月,由于北条家在骏河国落入下风,关东到处都流传着北条家将要与武田家和谈的消息,因此上杉谦信(即上杉辉虎,于元龟元年出家,法号不识庵谦信)给北条氏康送来书信质问此事。北条氏康急忙给上杉谦信回信表示此事只是谣言而已。六月,北条家在骏河国修筑了平山城,安排重臣松田宪秀入城防守。然而不久之后北条家的支柱北条氏康便病倒了,并在十月三日病逝。

在北条氏康病逝的同月,武田信玄趁机对骏河国、武藏国发起了攻击,在四处劫掠财物。北条氏康之子北条氏政与父亲不同,他认为北条家的重心在于关东的霸权,而北条家与上杉家的根本矛盾就在于此,因此一直不看好与上杉家的同盟。在北条氏康死后,北条氏政便立即开始着手恢复与武田家的盟约。另一方面,上杉谦信得知了北条氏政的动向,便也让厩桥城城主北条高广进行与武田家的和谈。可是,武田信玄却给上杉家回信表示,武田家已经与北条家达成和睦,如果上杉家想和武田家和谈的话,就必须带着北条家一起,达成三国的和睦。

十二月二十七日,北条氏政宣布甲相同盟复活,同时也宣布了与上杉家断交。北条家在次年正月八日将骏河国河东地区让渡给了武田家,作为交换条件,武田家将早先占领的武藏国御岳城等地归还给了武田家。


武田信玄举兵


就在关东的局势发生变化的同时,京畿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前一年元龟二年(1571年)五月,松永久通与和田惟政、畠山秋高发生内讧,此后松永久通找来了三好义继、三好三人众作为帮手,而三好三人众正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敌人。另一方面,将军足利义昭此时与松永久通的哥哥松永久秀发生了矛盾,加上松永久通的行为,足利义昭大怒不已,下令让织田信长出兵讨伐松永家。

九月十六日,武田胜赖(诹方胜赖)的妻子龙胜院殿病逝,为了继续甲尾同盟,织田信长决定落实早先与武田家商议的将武田信玄的女儿于松嫁给自己的嫡子奇妙丸(织田信忠)之事。

元龟三年(1572年)正月,在甲相同盟恢复以后,武田信玄率军出阵关东,与上杉谦信隔着利根川对峙,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在战场上对阵。闰一月,武田信玄与织田信长开始交涉于松和奇妙丸的婚约,一开始负责织田家外交的是信长的重臣明智光秀,可是因为畿内的混乱局面需要明智光秀协助,因此最终让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同朋众栖云斋岁阿出任外交取次。

此时的织田信长陷入了京畿的战争之中,除了大和国的筒井家、河内国的畠山家以外,织田家在京畿几乎没有了盟友。松永久秀、三好义继、三好三人众再加上越前国的朝仓义景、近江国的浅井长政,让织田信长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因此,织田信长急需维持与武田家的盟约,让织田家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可是,让织田信长没有想到的是,武田信玄的心境却在此期间发生了变化。

五月,武田信玄突然对飞驒国发起攻击,江马辉盛、三木良赖、自纲父子等国人纷纷投降,飞驒国大部分土地落入了武田家的手中,威胁到了上杉家的越中国、越后国等地。收拾完北边的乱局以后,武田信玄便开始准备对付前几年对自己下黑手的德川家康了。用武田信玄的话来说,当年德川家康背叛自己之事乃是“三年以来的忧愤”,足以见得武田信玄对德川家康有着多大的怨念了。

可是,德川家康是织田信长的盟友,一旦与德川家康作对,武田家就必须要考虑到同织田信长敌对的可能。七月,武田信玄通过关系运作,从天台座主觉恕法亲王处获得了“权僧正”的职役,此举意味着武田信玄想要复兴被织田信长烧讨的天台宗根据地比叡山延历寺。此外,武田信玄还对奥三河地区的山家三方众进行策反工作,拉拢了除野田城城主菅沼定盈以外的两家。这一切,足利义昭和织田信长都没有发觉。

八月,足利义昭下令让武田信玄调解织田信长与本愿寺的关系,作为交换条件,织田信长也居中调解武田家与上杉家的关系。九月十日,本愿寺答应了与织田家和谈的条件。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是,武田信玄在这期间的一切动作都只是一颗烟雾弹而已,实际上他早就通过本愿寺与近江国的浅井长政搭上了关系,并表示自己会在九月二十日发兵远江国。

九月二十九日,武田信玄派遣重臣山县昌景率军自信浓国出阵,十月三日,武田信玄率领本阵大军自甲府出阵。此时的织田信长刚收到了上杉谦信同意与武田家和谈的消息,当他得知武田军又再度出兵时,以为武田信玄又要与上杉谦信对战,连忙给武田信玄去信,兴高采烈地表示和谈之事已经谈妥,请撤兵吧。结果,武田信玄只是冷冷地表示自己知道了,而织田信长还在十月五日给武田信玄去信表示感谢理解。

织田信长完全没有想到,武田军的这次出阵,并非是奔着越后国而去,而是奔着自己与德川家康而来的。


信玄之死


十月中旬,山县昌景、秋山虎繁率领的武田军别动队侵入了三河国,在得到了山家三方众的支援以后,武田军攻陷了柿本城。此后武田军继续席卷三河国,在攻陷了伊平城以后切断了三河国与远江国二俣城的联系。

遭到武田军入侵的德川家康猝不及防,连忙向织田信长求援。而老实人织田信长得知武田信玄背盟以后,气得破口大骂武田信玄为“不知武士义理的无耻行为”,并表示这辈子都不会与武田家和解。此时东美浓岩村城的远山景任、苗木城的远山直兼在武田家攻打飞驒国期间曾随同出阵并在战场上负伤,此时恰好在同一时间内因伤情恶化病逝。为了巩固东美浓的门户,织田信长紧急派遣了家臣河尻秀隆前往美浓国岩村城防守,并安排了五子御坊丸(即织田信房)入嗣岩村远山氏,饭狭间远山氏的远山友忠入嗣苗木远山氏。

然而,作为织田家与武田家“两属家臣”的岩村远山氏中有不少支持武田家的武士,这些人很快就对织田信长举起了反旗,宣布加入武田家。武田信玄随后派遣了下伊那郡的下条信氏进入了岩村城,俘虏了织田信长的五子御坊丸。十一月十四日,美浓国郡上城城主远藤庆隆、木越城城主远藤胤基被武田信玄拉拢。此外,武田信玄还在十一月十九日去信朝仓义景,表示自己将会在来年五月出兵攻打织田家,希望到时候朝仓家能够和一向一揆等一同呼应武田家在各地发起攻击。

远江国方面,武田信玄的本阵大军于十月十日渡过了骏河国的大井川,侵入远江国并包围了骏远边境的高天神城。二十一日,高天神城城主小笠原氏助开城投降。次日,武田信玄得知德川军前来救援高天神城的消息,便大举朝着德川军攻去,于一言坂追上了德川军。幸亏德川家康的重臣本多忠胜的奋战,德川家康方才逃出生天。德川军败走以后,武田信玄相继攻陷了各和城、向笠城、饭田城、一宫城、天方城、只来城、勾坂城等地,朝着二俣城进发,与山县昌景、秋山虎繁率领的别动队会合。

十一月十九日,武田军对二俣城发起攻击,由于守将中根正照、青木又四郎据城坚守,武田军迟迟无法取得战果。为此,武田信玄下令切断了天龙川通往二俣城的水源,在弹尽粮绝之下,中根正照、青木又四郎只得以保存守军性命为条件开城投降。武田信玄占领二俣城后,任命依田信守、信蕃父子进驻二俣城,自己则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午率领大军朝着德川家的根据地浜松城进军。

为了救援德川家康,织田信长派遣与德川家的外交取次佐久间信盛以及水野信元、平手汎秀等率军三千人进入浜松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也给德川家康送来书信,谴责武田信玄的背盟之举,表示武田信玄是谋反之人,并鼓励德川家康一定要坚持抵抗,等候时机讨伐武田家。

武田军抵达浜松城附近之后,并未朝着浜松城攻来,而是转头向三方原台地进军。此时武田信玄的目的十分明确,除了欺侮德川军人少不敢出城作战,羞辱德川家康一番以外,武田信玄还想直接对德川家康的老家三河国发起攻击。此时浜松城内的许多守军的家眷都在三河国内,如果放任武田军西去,德川家康必将失去许多人心,因此德川家康被迫率军出城作战,尾随着武田军西去。

可是,让德川家康没有想到的是,武田信玄早已料到了自己的动向,在三方原布下了军阵。当德川家康进入埋伏圈后,武田军立即对德川军发起了攻击。在武田军的猛攻之下,德川军很快就发生了崩溃,德川家的家臣鸟居忠广、夏目吉信、本多忠真、米津政信及织田家的援军大将平手汎秀战死,德川家康只身逃回了浜松城内。

武田军在三方原合战后乘胜追击,但是在浜松城附近的犀崖遭到了德川军的夜袭,战死了不少士兵。武田信玄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强攻浜松城并非易事,便在浜松城附近的刑部度过了新年,同时还将砍下的平手汎秀的首级送到了织田家,以此来羞辱织田信长。

元龟四年(1573年)正月三日,武田信玄率军侵入了三河国,并在十一日包围了山家三方众中唯一站在德川家一方的菅沼定盈防守的野田城。此时,德川家康已经派出了家臣松平忠正进入野田城协助防守,而德川家康本人也亲自出阵至东三河的吉田城作为后援。

二月十日,野田城开城投降,菅沼定盈、松平忠正被武田家俘虏,送往了信浓国。三月十五日,武田信玄用菅沼定盈、松平忠正以及攻打骏府时俘虏的酒井忠次的女儿换取了山家三方众在德川家的人质,强化了山家三方众的从属关系。

在武田信玄攻陷野田城后不久,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便对织田信长失去了信心,宣布与织田信长断交,开始与松永久秀、朝仓义景、浅井长政及本愿寺和谈。在足利义昭的判断中,处于各方势力重重包围之下的织田信长必然撑不过今年了,与其同织田信长一同奔赴地狱,倒不如以将军的身份屈尊和反信长势力和谈。二月十三日,足利义昭派遣了若狭武田家出身的武田中务大辅前往武田信玄阵中,送去了命令武田信玄讨伐织田信长的御内书。武田信玄摇身一变,从去年足利义昭口中的“谋反之人”变成了幕府承认的“官军”。

可是,让足利义昭没有想到的是,武田信玄在攻陷野田城之后便因为长期以来的征战病倒了,不得不暂时进入三河国的长筱城休养。三月,由于武田信玄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武田军难以继续在远三地区作战,便决定暂时撤军回国。可是,武田信玄在撤军途中的四月十一日病危,并在次日于信浓国病逝,享年五十三岁。

武田信玄在病逝之前留下遗言秘不发丧,宣布让四子武田胜赖继承家督,对外则宣称自己因病隐居。武田胜赖为了稳定人心,在父亲死后伪造武田信玄的花押继续给武田家的家臣下发文书,从这点上来看,不管武田胜赖的能力如何,他对统治武田家始终是没有信心的。


从“诹方”到“武田”


在武田信玄死后继承家督的是武田信玄的四子武田胜赖,然而他的家督之位实际上得来得十分意外。武田胜赖出生于天文十五年(1546年),母亲乃是被武田信玄消灭的诹方赖重的女儿。

天文十一年(1542年)九月,武田信玄以拥立诹方赖重的遗子千代丸复兴诹方家为名击败了诹方家的分家高远诹方家。然而在高远诹方家败北以后,武田信玄却并未让千代丸继承诹方家的家业,而是让诹方赖重叔父诹方满邻的儿子伊势宫丸出任诹方大社上社大祝。等到武田胜赖出生以后,武田信玄便想要让武田胜赖继承诹方家的家业,可是此举却引起了诹方家的不满,诹方赖重的叔父诹方满隆随即掀起了反旗。此外,被武田信玄废嫡的千代宫丸也对武田家十分不满,一度想要刺杀武田信玄,最终却因为刺杀失败被幽禁在了甲府的一莲寺之中。不知是否有意,有一天千代宫丸趁看守不备逃出了一莲寺,想要前往骏河今川家寻求庇护,结果在甲斐国的川内被武田家的追兵追上并杀害。

由于诹方总领家的一系列叛乱,让武田信玄对诹方家感到十分不满,因此最终他也没有将武田胜赖送入诹方总领家入嗣,而是将儿子送到了诹方家的分家高远诹方家继承了高远诹方赖继的家业。在高野山成庆院中的供养帐中可以发现,武田胜赖在永禄十二年(1569年)时曾经委托高野山祭祀高远诹方赖继、太方样(武田胜赖外祖母)、乾福寺殿(武田胜赖母亲诹方御料人)的记录,当时高远诹方赖继名字下的备注乃是“神仪”,而其他人仅仅是“灵位”,说明在委托高野山为家人祈福时,武田胜赖眼中的高远诹方赖继的地位十分之高,由此可以推断武田胜赖继承的乃是高远诹方家而非诹方总领家。

武田胜赖复姓“武田”的时期不明,永禄十二年(1569年)武田军攻打伊豆国韮山城时,北条家还称呼武田胜赖为“伊那四郎”,说明当时北条家眼中的武田胜赖还不是武田家的继承人。但是武田信玄曾在元龟元年(1570年)时向幕府将军足利义昭讨要武田胜赖的官位和名字下赐,说明至少在这时候,武田信玄便已经将武田胜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了。

在《甲阳军鉴》的记载中,因为武田胜赖有信浓诹方氏的血统,所以武田信玄临死前将家督传给了孙子武田信胜,再任命武田胜赖作为家督“阵代”(指在家督无法处理政务时,通常从一门众中选择一人代行家督职能,直到家督复归为止,此即阵代,例如今川氏的今川范满就曾在今川氏亲成年前出任过家督阵代),在武田信胜成年前代理家督施政。一些人甚至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推论,认为武田胜赖成为家督阵代之后,武田信玄时代的老臣对他面服心不服,处处与武田胜赖对着干,导致武田胜赖不得不四处出击建立战功,以在家中立下威望。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甲阳军鉴》的记载,武田信玄去世前留下的几条遗言如下:


1、要武田胜赖与家臣们隐瞒自己的死讯三年,并且希望武田胜赖不要对外用兵,专心领内政治。若是织田家、德川家侵入武田家领内,就以武田领国险峻的地势将其击败。

2、武田胜赖在嫡子武王丸(武田信胜)成年以前出任家督阵代,等武王丸成年以后,武田胜赖需将家督大权归还武王丸。

3、武田胜赖不许使用诸如武田家的御旗以及武田信玄的孙子大旗等这样象征武田氏家督的旗帜与指物。

4、许可武田胜赖使用武田信玄的诹方法性兜。


从上述内容中可知,除了三年内秘不发丧以外,武田信玄在2、3两条明确地表现出了自己不认可武田胜赖继承武田氏的家督之位。在江户时代创作的《长筱合战屏风图》之中,武田胜赖使用的也是“大”字旗而非“风林火山”的孙子旗,“大”字旗指的便是“诹方大明神”。再加上武田信玄许可武田胜赖使用诹方法性兜的第4条遗言,可以看出遗言处处都在针对着武田胜赖的诹方氏出身。考虑到武田胜赖是武田氏的末代家督(阵代),《甲阳军鉴》中武田胜赖的力挽狂澜但又最终失败的悲剧形象便赫然纸上。

不过,《甲阳军鉴》虽为研究战国大名甲斐武田氏的重要史料,但是该书的许多内容都尚待考证。例如《甲阳军鉴》一书假称是武田四名臣之一的“高坂昌信”所作,但是却连名字都搞错了。“武田四名臣”指的是山县昌景、马场信春、内藤昌秀、春日虎纲四人,其中的春日虎纲便是传说中《甲阳军鉴》的作者“高坂弹正”的原型。前文提到过,春日虎纲的出身同羽柴秀吉差不多,出身于甲斐国石和的一个富农家庭,后来春日虎纲被武田信玄提拔,并让其作为养子入继信浓国牧之岛国人香坂氏。所以,实际上春日虎纲继承的乃是香坂氏而非高坂氏,《甲阳军鉴》中所谓的“高坂昌信”,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如果武田信玄希望武田氏政权稳定的话,就绝不可能在众多家臣以及一门众面前留下这种遗言,因为这种遗言无疑是在打击武田胜赖的权威,将使得武田胜赖在家中的执政寸步难行,甚至可能导致家中内乱和分裂。因此,除非武田信玄病糊涂了,否则《甲阳军鉴》中所述的武田胜赖为“家督阵代”之事从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另外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虽然《甲阳军鉴》的风评较差,但是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完全否定它的史料价值。


武田胜赖是否是家督


那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武田胜赖并非家督阵代,而是名副其实的家督呢?

在武田信玄的诸多儿子中,武田胜赖虽然身为四子,但是因为次子海野信亲是个盲人,三子西保三郎早夭,所以武田胜赖名为四子,实为次子。因此,在嫡长子武田义信死后,武田胜赖理所当然地就成为武田家家督的顺位继承人。

有的文章里为了贬低武田胜赖的地位,甚至故意颠倒是非,将武田家的一门众穴山信君的继承权抬高到和武田胜赖同级,简直是贻笑大方。要知道穴山信君只是武田信玄的女婿罢了,除非武田信虎、武田信玄的子孙都死绝了,否则根本不可能轮到穴山武田家来继承宗家的家督。不客气点说,武田信玄就算传位给侄子、一门众笔头武田信丰,都不会传给穴山信君。

在日本战国时代,过继给外姓后再返回本家继承家督之事其实非常常见,例如武田家的家臣真田昌幸,早年继承了甲斐国的名门武藤氏。但是在两个兄长去世以后,真田昌幸便恢复了“真田”苗字,返回信浓国继承了本家。北条氏政的儿子北条氏直也曾当过今川氏真的养子,后来照样回到本家继承家督,所以过继后就不能继承宗家的规矩,实际上纯属谣言。

永禄十三年(1570年)时,武田信玄曾写信给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侧近一色藤长,希望幕府能够给武田胜赖下赐将军的偏讳以及帮忙申请官位。虽然这个申请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但是武田信玄此举无疑就是在给武田胜赖成为武田家继承人铺路。若是足利义昭下赐名讳的话,武田胜赖也有可能会按照其兄长武田义信的先例,将名字改为“武田义胜”或“武田义赖”。

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秘不发丧,对外只称武田信玄因病隐居,将家督让给了武田胜赖。武田胜赖还在外交文书上伪造了武田信玄的画押,以武田信玄的名义下发命令。

七月十四日,北条氏政在写给长延寺的书信中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通知我们武田胜赖已经继承了武田氏的家督,并且为了两家日后依旧会保持之前的紧密关系,互相交换了起请文。”

九月二十一日,本愿寺显如给甲斐送来两封回信,一封给武田信玄(不知道武田信玄已死),一封给武田胜赖,祝贺武田胜赖继承了家督。

在战国时代,战国大名在家督更替之时会派出使者通知盟友,以巩固先代家督时期的同盟,织田信长当年和斋藤道三见面就是如此。所以,武田胜赖继承了家督后,才会派出使者前往盟友北条氏政与本愿寺显如处传达消息,大概为了稳定人心,武田胜赖对盟友也隐瞒了武田信玄的死讯。

在前文有提到过,武田胜赖有可能还以武田信玄的名义给松永久秀的家臣冈周防守送去效忠幕府的书信,表示为了响应足利义昭打倒织田信长的号召,武田信玄将会亲自率军上洛。武田胜赖的这封书信,其实是在武田信玄死后开出的空头支票,虽然他口中说希望武田家能够加强与各家的同盟关系,但是实际上武田家只想让他们充当炮灰拖住织田信长,好渡过家督交替的这段不稳定时期。

后来,在武田氏灭亡以后,穴山信君在祭奠生母南松院殿的法会上的写的法语中,也有“本州太守胜赖公,在其位已十岁”这样的记录,“太守”在室町时代指的就是“守护”的意思。

综上所述,武田胜赖既要冒充武田信玄,又要替儿子代行家督阵代之事实际上是一件相当滑稽的事情。结合当时的书信和记载来看,无论是武田家的盟友还是家臣,时人的认知都是武田信玄隐居、武田胜赖继承了家督。因此,《甲阳军鉴》当中的记载应当是不属实的,而《长筱合战屏风》等江户时代的作品之所以也会将武田胜赖作为阵代,应该是受《甲阳军鉴》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也不足为信。


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4)三方原合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