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骑逝精神:克雷西战役 法国人悲惨的失败 百年战争系列第四期:克雷西之殇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
原因:①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法王查理四世去世,英王爱德华三世想以外孙身份继承王位,结果遭到法国贵族的反对,引起英王的不满);②争夺封建领地(阿奎丹);③争夺羊毛市场佛兰德尔;④法兰西为苏格兰提供援助,为此苏格兰始终不愿臣服英格兰且经常越境偷袭。
过程:第一阶段:1337-1360年,以英国胜利结束(英国于克勒西战役、普瓦提埃战役均重创法军,双方暂时签订《布勒丁尼和约》)。
第二阶段:1369-1380年,法国反攻,法国查理五世即位后颁布诸多抵御英军的改革政策(如建立税收制度以增加财政收入,组建和整顿军队,起用优秀将领等)。于1369年法国开始向英国发起反攻,并宣布废除《布勒丁尼和约》。最终迫使英军于1380年停战(英国除保留加莱等几个沿海城市外,其余领地归还法国)。
第三阶段:1415-1422年,英军卷土重来。英国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建立后不久,即开始筹划对法国的新一轮战争。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率大军在塞纳河口登陆,10月在阿让库尔一战中大获全胜。1420年,法国被迫签订屈辱的《特洛伊斯条约》,除割让大片领土外,还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法国查理六世(1380-1422)的王位继承人。
第四阶段:1422-1453年,法国反败为胜。1428/1429年,英国进攻并围困奥尔良,农家少女贞德宣称上帝授意她解救奥尔良之围,并乘胜追击,收复巴黎东北的兰斯城。不幸的是,圣女贞德最终被俘虏,以巫术和异端罪被处以火刑。在贞德爱国精神的鼓舞下,法国军民奋勇作战,节节胜利,最终赢得了百年战争最后的胜利。1453年,英、法两国签约,除加莱港外,英国军队全部撤出法国。
历史影响:①加剧了英法两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法国扎克雷起义、英国瓦特·泰勒起义);②打击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同时也造成了英国封建主内部的残杀,从而为16世纪英法君主专制政权的出现铺平了道路(百年战争之后,法国逐渐完成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初步形成了民族国家;英国则由于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主要发展分化成为南【约克家族】、北【兰凯斯特家族】两个敌对封建主集团,爆发了“玫瑰战争”)。③百年战争为法兰西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觉醒(如圣女贞德勇敢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增进了民族情感),更推动了法国由封建君主政体演变为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推动了王权的加强。④在百年战争中,两国发展出诸多新战术和武器,深刻影响两国的军事发展;在这其中,两国战争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贵族军人发展为招募下层人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