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装逼正好撞到你擅长的领域上的?
其实我一直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HiFi行业和市场发展都晚于欧美。耳机和音箱的研发能力也落后于一些欧美国家。但中国的民间HiFi专家不论是数量还是分布的密度可能都高于一些西方国家,甚至也许是世界上最多的。你在AES的会议上看不到这些专家,在声学楼和ISEAT的会议上也看不到这些专家。甚至你在各个声学公司和代工厂中都看不到这些专家。但这些民间HiFi专家却长期活跃于各大发烧论坛和互联网平台。
当然,这里所指的民间HiFi专家与老烧还不是一路人。
比如说我分享个动态,晒了一个我自己做着玩的音箱设计的分频器,实际上这个电路并非完全是我设计的,只不过是做了一些修改和微调。因为是我自己做着玩的音箱,所以系统架构和分频器设计和现有的量产型号略有不同。


以下是原设计:


但此时偏偏有人跳出来:(本来想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打个码,但此人一上来就指点江山,而且不但不悔改,据一些人反映还偏面截取聊天记录并且组织了一些人以此攻击,所以就实名吧)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组类似的设计。

没错,这就是被一些发烧友誉为“照妖镜”的JBL K2 S9800的分频器设计。


按照这个人的说法,“这样的电路和HiFi没关系,如果是HiFi音箱这样做就废了”,“都不懂就别笑话别人了”。

的确,号角音箱的设计和分频器设计对于一些二手民家科学家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并且显然,这个人并不清楚这是一个号角高音的分频器。当指出这是一个号角高音时。于是就应验了,“装逼正好撞到你擅长的领域上”。但通常的结果是,一些民间HiFi专家绝不会善罢甘休。

由于压缩驱动高音单元435Be并没有公开的资料,所以我这里列举两个类似的:



其实不难看出,或者说通俗的讲,号角高音的分频器设计和单元本身的“工作范围”并没有直接关系。这背后当然有很多原因,例如需要考虑号角的灵敏度,因为号角高音的灵敏度通常远高于低音单元,需要一定的衰减,而这不但与压缩驱动单元的设计有关,也与号角的设计有关(压缩高音的曲线和压缩高音+号角的曲线是两个概念)。即根据号角的频响曲线而针对不同频段进行不同的衰减,从分频器最终的电频响可以看出这种设计类似于EQ,只不过是模拟的。
压缩驱动单元的电力声模型

号角音箱系统的电力声模型

号角音箱的工作效率公式

无限号角的计算方法与阻抗特性



常见的有限号角的计算方法与阻抗特性
常见号角系统的传输系数
而通常,号角高音或者说中高音的分频器的截止频率与号角的频响截止频率也不一定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还要考虑整个音箱的系统架构,例如如何和差分驱动低音单元耦合、超高音单元的选型与衔接等。
但正如前文所说,这对于一些民家科学家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错不在于这些人不懂,而在于这些人不懂装懂,并且认为自己很懂,还指点江山觉得别人不懂。
此人还问过我的GRAS人工耳是不是USB的。。。人工耳通常经过前置放大器之后是Lemo接口。这真的就好比问特斯拉的充电桩接口是不是USB的。。。
这类人或者说这类问题几乎每天都充斥着,并且通常这些人死不认错,有时还会恶意抹黑。
最后试问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耳机的代工厂 ,处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生产,此时必须使用其他代工厂。由于是同一款型号,所以要求声音必须和之前的量产版本是一致的。但是其他代工厂无法从原有代工厂的供应商获得BOM,你该怎么办?
欢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