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姓氏为何如此奇葩?
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姓氏文化一定会让大家格外好奇,鬼头、犬养、我孙子、小龟等奇葩名字是如何形成的呢?
今天小禾酱和大家详细聊聊~
其实明治维新以前的一般日本老百姓从来都是无名无姓的,有也只是便于称呼的“诨名”,类似“狗剩”、“二蛋”;或者更简单的,直接按家中排行称呼,如太郎、二郎、三郎……
明治时代后,为了征兵、征税和管理户籍等需要,明治天皇在1870年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但是日本人对自己没有姓氏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了,并没有多加响应。于是又颁布《苗字必称令》,强制国民必须拥有姓氏。这个时候,大家才开始急急忙忙给自己取姓。
于是,日本全国掀起了造姓热。
有些胆子大的人,他们可能会在古老的姓氏上改一改给自己取个沾点光的姓,一些农民或许会随主人的姓。而另外一些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字的农民,一时也想不出来,也没法跟一大家子人召集到一起好好商量,就随便取一个吧。这时候大多数人的取姓意识还不太高,所以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姓是行政命令的产物。
但是,一般日本平民不识字,于是取姓就没有太多文化性,只能“因地制宜”地随意取姓,就成了日本社会的风潮。
比如家周围是稻田的姓个“田中”、“田边”、“藤田”、“吉田”;住在山林之中,就取“山中”或“中山”;后面有一片大树林的,叫“大林”,树林不多的叫“小林”。门前有一座坟的,叫“大塚”。如果住在山脚下,就取为“山下”、“山本”之类……
日本人的姓一般由一至五个字组成,其中以两个字居多,字数最少的如“一”和“乙”;最多的达7个字,甚至有12个字,如“大身狭屯仓田部”,“藤木太郎喜佑之卫门将时能”。日本人的名字也是以两个字的居多,也有不少四五个字的。
实在太没有文化的人,遇到户籍普查员,被问到“你叫什么姓?”时,刚好老婆在身边,忙回到“我老婆”。如果身边有孙子,忙喊一句“我孙子”。于是户籍普查员就很认真地记录下来——你姓“吾妻”,他姓“我孙子”。
此外还有一些从外国传入日本,或与外国关系很深的外来姓氏。其中大多数是从朝鲜和中国传播而来的,主要姓氏有大里、长野、广野、道田、大市、清水等。
此后两百多年间,日本人的姓氏就开始疯长。中国从古至今也不过几千个姓氏,而到现在日本姓氏有十几万个,弄得谁也搞不清。于是我们见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日本姓氏也见怪不怪了。
到了现代,有不少外国人加入日本国籍,叫“归化”。按照规定,外国人加入日本国籍,必须改为日本姓,而日本姓必须是日本众多姓氏中有的姓。于是,外国人加入日本籍,取姓大多走两个极端,要不跟日本人丈夫或妻子的姓,要不取自己喜欢的日本名人的姓。所以,喜欢山口百惠的取“山口”,喜欢“木村拓哉”的取“木村”,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如今日本姓氏中,已经有“孙”、“张”等中国人常用姓氏,所以,加入日本国籍时,基本上还是可以保留中文原姓。
关注小禾酱带你深入了解日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