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保国|大道至简—2023年度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个人简介】
慕保国
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政协书画院院士内蒙古第十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社主编助理、特约撰稿人、《新时代艺术名家》学术主持、艺术顾问。曾在《中国书画》、《中国书画博览》、《中国书画报》、《中国画市场》、《中国画廊》、《中国城市金融》、《书画名家报》、《巨匠之门》、《新时代艺术名家》等全国多家刊物发表美术评论20余篇。曾在《中国书画报》、《中国画家》、《时代名家》、《艺术镜报》、《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第四期研修班作品集》、《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文艺》等全国多家刊物上发表美术作品80余幅。草原系列作品被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石齐画院美术馆、内蒙古政协书画院、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内蒙古四子王旗美术馆、《中国画家》杂志社、北京华夏丹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墨真书画院、天津宝地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1976-1978年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插队。198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乌盟师范学校美术专业。2010年7月结业于内蒙古大学首届妥木斯油画创研班,师从妥木斯先生。2014年7月毕业于北京画院,师从石齐、袁武先生。并师从贾浩义、杨刚、刘巨德先生。艺术成就2008年1月25日《内蒙古日报》记者专访——“打造草原画派品牌”。2009年策划《艺术丰碑——当代中国画名家巨幅画作展》并任学术主持,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社主办,参展画家有张仃、李宝林、贾浩义、史国良、龙瑞等50位当代著名画家参展。2009年12月8日参加北京“中国气派——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画家学术邀请展暨高峰论谈”。2010年1月22日内蒙古政协两会访谈——直通两会(乌兰察布电视台呼和浩特演播室专访)“慕保国文化访谈”专题。2010年6月18日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内蒙古首届妥木斯油画创作研修班结业作品展”,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油画作品《大漠风》参加展览。2010年作品《唐人马球图》被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收藏。2011年出版《实力派精英——慕保国专集》画集。2012年12月3日《内蒙古日报》以“写意草原——慕保国草原鞍马人物”由评论家贾德江撰文。2012年作品《大漠风》在北京翰海2012年秋季拍卖会当代书画专场成功拍卖。2012年12月20日由中国艺术报道主办,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世纪风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邀请展”,作品《穿越草原》参加展览并被收藏。2012年作品《伯乐相马图》、《秋郊牧猎图》等被个人收藏。2013年3月28日油画作品《大漠风》参加荣宝斋(呼和浩特)分店举办的“草原视界·风格世纪”展览。2013年作品《吉祥蒙古》在北京翰海2013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当代书画专场成功拍卖。2013年作品《大漠风》被北京石齐画院美术馆收藏。2014年11月18日内蒙古乌兰察布电视台“身边”栏目专题——“草原画家慕保国”。2016年作品《蒙古高原》被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8月19日《中国书画报》由著名评论家贾方舟撰文,“豪放的草原之歌——慕保国笔下的人物画”专题介绍。2017年12月30日作品《草原长调》参加由呼和浩特市文广局、呼和浩特市书画院主办的“瀚墨华章——呼和浩特市书画院建院30周年书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长调》被内蒙古四子王旗美术馆收藏。2019年1月14日作品《灰腾锡勒之冬》参加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办的“四十如歌·砥砺同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作品《灰腾锡勒之冬》被内蒙古政协书画院收藏。2020年5月29日《中国画家》杂志社发表,由贾方舟撰文“牧马人之歌——慕保国笔下的草原生活”个人专题。2020年作品《草原长调》、《灰腾锡勒之冬》等被《中国画家》杂志社收藏。2022年6月参加“丹青追梦·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云展览”,由北京墨真书画院、天津宝地美术馆等主办。《锡拉木伦河》、《风雪灰腾锡勒》、《草原牧马人》等作品被收藏。2022年6月1日-3日“咫尺乾坤——2022年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小品展”,由北京华夏丹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在北京长城美术馆举办,《草原那达慕》、《草原双骏图》、《大漠深处》等作品参加展览并被收藏。
【作品鉴赏】
写意草原——慕保囯草原鞍马人物风格谈文/贾德江

每个人的绘画都有自己的特点,特点可以发展,但是不可以泯灭;特点一旦消失,就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止,这个画家也便随之消亡。因此,在当代没有一个画家不在追求自己的绘画特点上着力,无不为自己的艺术个性的寻求和确立而煞费苦心、殚精竭虑。

在这异彩纷呈、群雄逐鹿的时代,只要稍作比较,我们并不难发现,画家慕保国则以他具有独特的内在艺术个性和外在风格体貌的水墨人物画,卓然而立于北方画坛。慕保国选择的是一条从写实走向写意之路,只表现他熟悉和热爱的生活,那就是以草原鞍马人物为主题,以粗犷洒脱的笔墨气度、简括朴拙的传神造型、有声有势的气韵营造,抒发他对草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深沉挚爱之情。笔墨是豪放的、造型是大气的、布局是奇崛的、意境是清逸的,一派大写意的浩然之气,却给人一种质朴、平易、亲切的感觉,清新自然又神到笔随,真情内蕴又热烈奔放,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跃然纸上,一种浓郁的草原之情、乡土之恋蓄于笔端,朴质中追求奇巧,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他画出了马的倔强剽悍的风骨,画出了马背民族的阳刚与壮美,画出了自己的风格,画出了自己的神采。

他的作品内容取材全是草原景物,他的表现风格全是水墨写意。他认为,那种工整严谨的画法,那种细腻如实的表现,不足以表现他心中草原的宽阔与博大,不足以表达马背民族的豪放与强悍,不足以表述马的激越与奔腾。茫茫草原存活在他的心里,他要用手中的画笔写意草原,写出心中的意象,通过画马及与马相互依傍的牧民,写出一个民族的英雄本色,写出一个民族的寂寞与孤独,写出草原以生命堆垒起来的飘游变幻的风景。他以他的作品表明,画家关注的不是生活的记录,不是草原的再现,而是用画笔写出野性的纯真和种种无言的生命状态,写出荒漠原野的灵魂,写出一个民族奔波劳顿的历史与未来。

在他笔下的草原,无论是《烈马追风》的雄强与气势,还是《静静的锡拉木伦河》的苍凉与美丽,无论是《套马杆汉子》的威武雄强,还是《草原牧马图》的耳鬓厮磨,抑或是《草原搏克手》的英勇,《灰腾锡勒草原》的祥和,都是草原万象的某种写照,都是生命不同侧面的图解,其中饱含着人性和人格的诠释。

慕保国的艺术根基在现实生活。为了画出更符合本真的艺术风采,他不止一次地深入牧区,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克什克腾、灰腾锡勒、杜尔伯特草原写生,从理解饱经沧桑的牧民、铭记民族的苦难,走向与草原人们的沟通,他提炼了草原人们特有的气质——淳朴、诚实、热情、坚韧、豪爽的品格,并以艺术的手法塑造他们在当代生活中的坚强与乐观。他要在平凡的人物中开掘更深层次的精神内蕴,他的作品也因此留下了当代人身心的种种烙印。

在他的写意草原的天地里,表现的意象并不复杂,是以简约洗练为特征的男人和马,没有多余的东西。他的造型以线为主,不施明暗,略加皴擦或敷以点泼的墨块或色块,看似草草勾勒,随手写出,却松活灵秀、雄健生动,充满草书的笔意,从中可以看到画家勤于生活速写的影响,而更偏于鲜活畅达。就水墨技巧而言,画家从写实中脱颖而出的表现性的线、墨元素,尤重心灵与外物相交的一种感发作用,强调运笔施墨的性情化和灵感性。特别是对线的运用,十分娴熟,各种不同的线型、线性、线态都关联着人物的形态与神韵,控制中尽显潇洒,飞动中寓有严谨,并借助线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虚实的运用来暗示明暗、主次、结构与空间秩序,来抒写自己对于草原的民情风俗和文化传统的体察和感悟,抒写胸中的豪情、欣慰和乡愁。

每位画家都要为自己所要表现的感情选择适合的绘画语言,这里包含着画家掌握绘画技巧的程度和艺术思想的成熟,也包含着画家的睿智、修养和才情。慕保国选择的是趋向水墨大写意的表现形式,以近乎速写的笔法入画,以传神为主旨,保留了写生原初感觉的敏捷和情绪即兴发放的生动,把蒙古少数民族的人物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只有这种语言才能表达出他面对草原的心境,才能表现出“以心状物”的绘画精神。

艺术必需真诚,而创作更需激情。他厌恶那种毫无感觉的重复前人、重复他人的无病呻吟。对他来说,艺术在于创造,而创造是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画家特有的语言模式和具体的景观交融去表现一种全新的情感意识。慕保国生活在草原,他生命的血液、骨骼的发育无不与草原上的阳光、河流、风雪有关,他的丰富感情也无不得自于草原的风情。看他那些画幅中的敦厚无华的蒙古汉子、千姿百态的鞍马,无不是饱含真情地自心底经笔流出,没有矫饰,没有物炫,没有虚华,没有陈套,那朴美真淳的画风通于大自然之性,通于人民之心,无不给人以亲切奋发之感。这些常被人熟视无睹或不屑一顾的场景,经他迁想妙得之构思和艺术之提炼,创造出“人人眼中物”而又“人人笔下无”的意境。慕保国似乎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和精神上寄托的独特绘画语言。

画草原、画骏马、画山峦、画天空、画河流,实际上是画人生、画性情、画境界,慕保国的草原鞍马人物,从未把再现自然作为目的与方向,大自然的生动细节在他的笔下只是笔墨转换的一种符号化、程式化的意象,神韵的表达和笔墨风格化的追求才是他水墨人物的终极目标。面对永恒的草原文化主题,慕保国选择的是审美创造,他把精力投放在“写”字上,提高了线的内涵与形质,致力于“意”的传递。应该说,他是承继了他的老师妥木斯、贾浩义等艺术家的创造性一路走下来的,没有囿于传统的定式,而是根据景物表现和意境营造的需要,探寻新的笔墨结构。完全可以说,写意草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是他作品的灵魂;同时致力于原生态气息与意象符号的整合、文化审视与浪漫情怀的整合、笔墨意趣与抽象方式的整合,使慕保国的作品跃上了新的高度,并具有了现代感,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今,慕保国仍然跋涉在这样一条看似寻常却艰难漫长的艺术征途上,凭他的眼光和能力,他的辉煌是只日可待的(贾德江 著名美术评论家)。
2011年12月15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