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 《请问这是你掉的人格吗》(六)| 长篇科幻连载

晚上好!
今天更新苏民的长篇小说《请问这是你掉的人格吗》第6话!
【前情提要】
林易在与咨询师的交谈中半被胁迫地透露了诱导出多重人格的关键技术——催眠。周璐尔也在李颜发给她的邮件中,读到了催眠中出现的三个人格的描述,其中有一个职业是咨询师的人格,与她相似度非常之高。

| 苏民 | 科幻作家,科幻编剧。心理学专业,前产品狗。现实感薄弱,人格破碎,置身事外的观察者。三体宇宙编剧,短篇小说多发表于不存在、豆瓣、惊人院,长篇小说《小众心理学事件》签于阅文集团。短篇小说代表作《绿星》《替囊》《后意识时代》等,《替囊》获未来事务管理局读者票选「2019我最喜爱的科幻春晚小说」。
请问这是你掉的人格吗
第六话 见面
(全文约5600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林易】
从那间暗蓝色调的咨询室出来,林易觉得脚底发软。眼前最为普通的水泥路面好像一条浮空的毯子,他每踩一脚,都塌软下去一个坑,仿佛正一步步走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咨询师笑容背后冰凉的眼神久久凝视着他,像一个极有耐心并且经验老道的猎人。她知道得太多了,问得也太多了。可他却无法确信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记得的那些就是真相吗?他很明白,同一个片段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很可能组成完全不同的事实。他的确有遗忘症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想存心诱导和欺骗他,太容易了。
她看起来在引导我的回忆,步步紧逼着我说出实话,实则可能在用这种方式诱导我相信一些并非真实的东西?她不顾职业操守,肆意妄为地提起其他病人,是在暗示什么吗,或是想诱导我得出错误结论,让我与公司内部成员为敌?但她又不太像商业间谍,因为光核心数据丢失这一个秘密,就能断送他的公司,她早就发现了却迟迟没有使用。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她的话有几分是真实可靠的?
他必须更加谨慎地用自己的方式验证一遍事实。林易想。
他首先想到可以调查的是随身佩戴的智能手环。这手环功能鸡肋,平日里更多是作为一个饰物和玩具,没想到能在这时候派上用场。他马上从客户端调取出8月2日那天的运动轨迹。他在早上10点15分出门,开车去了H大,路程上有15分钟堵在一个十字路口慢慢挪动。他到达H大,从地下停车场走向脑神经实验室是10点50分。这个时间比他记忆中的要早。这倒不奇怪,堵车的烦躁容易让人把时间估长。接下来他在实验室停留了大约40分钟。有40分钟吗?太不可思议了,林易记得他直奔了李颜办公室,见她不在就走了,顶多10分钟。他在图书馆待着的时长也远超出他的预期,竟然有45分钟。他的主观感觉明明不超过20分钟。但最离奇的是,他从实验室去图书馆前,竟去了餐厅,在餐厅待了半小时。林易以为路线出错了,他完全没有这段记忆。约李颜吃午饭的不是周璐尔吗?
周璐尔,叶零,这两人与李颜是什么关系?这两人与他都在那天去找了李颜,同时看见坠落在地的李颜,同时晕倒,同时得了PTSD,一切都太过巧合了……
而他能发现这种巧合,会不会是咨询师故意卖给他破绽?想到这里,林易先是脊背发凉,随即愤怒袭上心头。他的尊严,他的骄傲,他高度的掌握感,绝对不允许发生这种被耍弄的事。他必须抢先行动。
他从公司名单里找到叶零的邮箱,从资讯中心名录里找到周璐尔的邮箱,立刻给他俩发了约见消息。
过去了半天,那位叫作叶零的数据分析师给他回复了消息,“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技术员应该知道我是他老板吧,竟然毫无措辞地问出“为什么”,八成是一个脑子很轴又缺乏处世经验的宅男。林易想。
他正琢磨着如何给叶零一个不可抗拒的理由,咨询师周璐尔也回复了。
“我们三个,未必见得了面。”
她的邮件带了一个附件,里面是李颜写给她的,实验诱导出的三个人格的描述。
“……有意思的来了,零号人格的职业是数据分析师,一号人格是一个企业家,二号人格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林易对这个内容有印象,他曾经看过诱导出多重人格实验的详细报告,比这详细多了。当时李颜就问过他,“你有没有觉得,一号人格和你很像?”
“有一点吧,背景挺像。”他不以为然,用简单的回答将这个话题一带而过了。小镇青年,来大城市拼搏创业,这种故事太常见了。当他看到一号人格的详细性格描述,也一点不觉得这人的行为模式和自己相似。“聪明,圆滑,具有丰富的人际技巧,却仿佛关掉了共情的开关,坚韧而残酷,擅长直奔目标。”一个关掉共情开关的人,是认不出自己的面貌的。
即使现在,他也没觉得这是在描述他。他在意的是他的运动轨迹。如果他们三人是同一个人,的确可以解释他的记忆缺失和时间地点的不匹配。而且,自从李颜死后,那位被试也再没出现过,好像随着李颜的死一块儿消失了。各种线索都汇聚向同一个方向,指向同一个结论,使林易不知不觉出了一身冷汗。他在惊愕中站起来,胳膊肘碰掉了桌上的马克杯。他绝不能接受自己并非独立完整的人。这绝不可能发生,他的骄傲不允许发生这种事。马克杯砸在地上碎了,咖啡淌了一地。
叶零对这份人格描述的反应就简单多了。“是巧合吧。”他回复道。
【叶零】
收到约见邮件时,叶零正埋头于他的小世界进行着紧张而愉快的运算。他盯着发信人的名字反应了几秒,才想起林易是公司CEO。至于另一个收件人周璐尔,他从来没听说过。
那段三个人格的描述,在他眼中就是个粗陋的恶作剧。数据分析师,小镇青年,从小父母外出打工,内向,孤独,一个人长久地待在家里面对着墙壁。这几项特征描述的确与他相符,但他可不会轻易中了巴纳姆效应的圈套。巴纳姆效应,即人们很容易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座算命那一套能有那么多受众,都是靠巴纳姆效应。但只要懂一点统计学就知道,越笼统的描述打击面越大,与你一样具有这个特征的人就越多,你根本不具有独特性,更别说精准描述了。“小镇青年,从小父母外出打工”,能符合这两项的留守儿童在中国就有九百多万。“一个人长久地待在家里对着墙壁”,他倒是有这个记忆。他记得夏日黄昏,窗外树枝的影子映在卧室淡黄色的墙壁上,微微摇动。凉下来的风从窗户吹进来,吹拂着他脸上的绒毛,让他觉得温柔,又有点儿痒痒的。“内向”,从小到大他都被视为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总是远离集体活动,没有朋友。“孤独”,这是外界对他这类人一厢情愿的同情。人们总是把一个人待着视为孤独,他这种无法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人简直孤独透顶。但他可不这么认为,这段一个人的童年片段对他而言美妙绝伦。日后他很难再找到这样僻静不受打扰的环境,能容许他一个人长久地呆坐。这个世界上正在越来越挤,越来越吵闹。至于“数据分析师”,这个岗位的需求量很少,相比于前面几个tab,这是在统计学上将范围缩到最小的一个了。所以他才认为这是一个针对他的恶作剧。
他从抽屉里拿出咨询师给他开的药,上面贴着一张纸片,记录着他每次吃药的时间。除了8月2日那天,之后的每一次吃药他都有印象。8月2日正是他目睹李颜死去的日子。
如果这是个恶作剧,这个恶作剧的人必定在他周围,与他的生活非常近,熟知他的职业,知道他近期经历过的重要的事。他没有朋友,连称得上熟人的人都没几个,更不会对人诉说自己的生活,除了咨询师。这么一排除,他觉得唯一可能制造这个恶作剧的,只有那位咨询师了。他答应了见面。
【周璐尔】
林易提出明天在李颜的实验室见面,周璐尔回复了同意后,便无法继续在电脑前安坐了。她想起姑妈家的老居民楼里那条又长又黑的走廊上,每次摸黑走过,她都觉得走廊的尽头有头怪兽在黑暗中等她,却不得不继续往前走。她离开书桌,走到家中唯一一面窄小的试衣镜前。镜中的她穿着一条裙摆略微收紧的墨绿色长裙,个子偏高,上下一般宽,缺乏女性的凹凸有致,笔直得像一柄短刀。她弯腰脱去长裙,脱去米色衬衫,脱去内衣,再一次审视自己。尽管性征算不上明显,但可以肯定这具身体是个女人。她开始在家中翻箱倒柜,仔细地搜查了衣橱、卫生间,床底的纸箱。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穿衣品味,当他们占据身体时,会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将另一个人格衣物当成莫名其妙的垃圾扔掉或藏起来。如果她是多重人格之一,另外两个人格是男人,必定穿男人的衣物出门。很快,她的内衣、碗具、鞋子,都零零碎碎翻在了地板上和床上,好像家里遭了贼,但她没有找到任何男性用品,也没有半点男性留下的痕迹。
也许另外两个人格不住在这儿,或者不在就寝时间出现?她有过选择性遗忘,无法判断失落的到底是哪些时间。她设想了无数种可能性,却没有一丝线索能够立刻证明她只是人格之一,或者证明她是个完整的人。
走廊的尽头是否有怪兽,只有走过去才能知道。
她瘫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胸部激烈的起伏。不是因为体力上的劳累,而是神经性的恐慌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巴不得马上天亮,马上去赴约,到那时,她就会知道真相了。
周璐尔瞥见书桌中间带锁的抽屉,那是她放重要证件的抽屉。她仿佛又找到一条线索,就像沙漠中的人找到一个水坑般,疯狂翻起来。当她把咨询师资格证、工作合约、房租合约等全都搬出来铺满桌面,她看到抽屉最里面躺着一个从未见过的钥匙。这个钥匙不太大,看起来是个寻常的门的钥匙。把头非常简单,没有任何花纹装饰,一看就是配的备用钥匙。不过把头上贴了一张白色小标签,写着“802”。
这个数字给周璐尔一种熟悉感。她迅速打开电脑里关于李颜的那个文件夹,翻了好多张图片后,她确定802就是李颜的脑科学实验室的门牌。这是脑科学实验室的钥匙。她既不是实验室的成员也不是学校学生,不可能拥有实验室的备用钥匙。但叶零是实验室成员,林易是公司的拥有者,他们俩有这个钥匙,就十分合理了。
终于发现破绽了。她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恐慌。
她在屋里来回走动着,强行让自己安静下来。她接触过多重人格病人,她很明白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也许他们中的一个或两个人格会吓得休眠,再也不出现,或者会进行激烈的争论,抢占身体的使用权。她不希望陷入更深的混乱。三个人格中只有她能担负起沟通的任务。她不能散架,她不能慌乱。她必须做好即使自己只是人格之一,这具身体依然有效运转的准备。
她从柜子里翻出一个落灰的摄像头,匆匆套上衣服前往实验室。进门就是实验室成员们日常开会的工作的大开间。她环顾四周,迅速确定了书架顶层的位置,将摄像头摆上去。
对于多重人格患者来说,接受自己是个多重人格是最难的一步,但又是必须跨出的第一步。每个人格在认清自己、接受自己之时都会经历一遍漫长的排斥、惊恐,和沮丧。每个人格的性格不同,接受度不同,反应也不尽相同。让他们看自己多重人格表现的视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是周璐尔在治疗多重人格患者时学到的方式,没想到有一天会用在自己身上,她不禁苦笑。
下一步是建立三个人格的初步沟通方式。她拿出纸笔,写下一行字。
“我是周璐尔。8月28日,凌晨5点。我来实验室安装了摄像头。我们可能要面对一个不太容易接受的真相,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做完这一切,周璐尔趴在书桌上沉沉睡去了。她做了杂乱破碎的梦,梦见她没有地方可去,梦见儿时姑姑叔叔们鄙弃的面孔。你是谁,这里没地方给你睡觉,哪儿也没你的地方。他们对她说。她跌入虚空,被卷入深不见底的黑暗,一种窸窣的声音围绕在她周围,像指甲盖磨玻璃般令人心里发慌。她猛地睁开眼睛。
已经是白天了。门口传来钥匙开锁的声音。咯哒,门开了。一个穿着T恤和发白牛仔裤的男人低头走进来。他略微驼背,背着一个大双肩包,嘴唇紧闭。紧接着,另一个男人走进来。这个男人与上一个身高体型差不多,气质却截然不同,脊背笔直,胸肩展开,回身关门的动作简洁落拓。
墙上的时钟正好指向九点,是他们约定见面的时间。
周璐尔松了一口气,恍如从噩梦中醒来。因为此时她清晰地看到,他们是三个人,拥有三具身体的、三个独立存在的人。可是下一秒,当两个男人转过脸来,她又跌入一个布满碎镜子的可怖梦境。
三人照镜子般相互盯视,目光激烈地颤动,来回对照着彼此脸上的细节。瘦削的脸颊,高高挺立的鼻子,深陷的眼,他们拥有同一张脸。
(未完待续)
上海果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获得本篇权利人的授权(独家授权/一般授权),可通过旗下媒体发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不存在新闻”微博账号,以及“未来局科幻办”微博账号等
责编 | 康尽欢
题图 | 动画《未麻的部屋》(1995)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