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买越上瘾,这届年轻人为啥沉迷买黄金?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母女的喜好似乎总是惊人的相似。许多老妈喜欢的东西,长大后自己也会深深入迷。
黄金就是典型。
随着理财观念深入人心,在股市里被狠狠教育了的年轻人们,纷纷入坑黄金。 根据《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显示,在金店消费群体中,25~35岁的顾客占比75.59%。
今年618期间,京东新百货服饰开门红10分钟,黄金首饰便迎来爆发式增长,周生生、六福珠宝、潮宏基等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同样的盛况也出现在唯品会,618活动开售仅一小时,黄金手镯订单量同比上升121%。
在这场大促中,不少年轻人贡献了自己的钱包。
“一入黄金深似海,再问就是还想买。”
那些沉迷黄金的“大妈们”,终于后继有人了。
01 进击的年轻买金人
受疫情影响,攒钱和消费降级,正成为当代年轻人较为认同的消费理念。可购买黄金,仍是他们不忍舍弃的一项消费行为。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19年发布的《中国金饰零售洞察》报告,18-24岁的消费者对黄金相当感兴趣,59%的消费者虽然从未购买过黄金首饰,但正在考虑买的路上。与3年前仅有16%的年轻人有购买意愿,形成了明显对比。 中国黄金协会统计的数据也说明了这点。 2021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1120.9吨,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711.29吨,较2020年同期增长44.99%。
其中,首饰作为黄金消费的大头,离不开年轻消费者的贡献。

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情人节买黄金的人群中,95后和00后占比过半;除了线上发力买买买,同期北京几家商场的黄金消费者里,90后们占比也超过了20%,而去年,这一数字只有10%。
黄金,正在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受年轻人们欢迎。连带着金条、etf基金也是年轻人的关注目标。
说到这,可能有人质疑,“土气”的黄金,凭什么俘获年轻人的芳心?
02 黄金,有颜值,还保值
提起黄金饰品,如果还有人的认知停留在"奶奶才喜欢""暴发户专属",那可能有些肤浅了。
如今经过工艺革新的黄金饰品,设计更偏向潮流年轻化,早已不再是“老气横秋”的代名词。
古法金运用到磨砂工艺,特有的哑光质感,克制又高级;硬度高、耐磨性强的3D硬金,可塑性更强,能制成造型精致、花纹复杂的首饰;5G金、珐琅金等新工艺,在颜色、造型上都有更丰富的设计,贴近年轻人的审美。

黄金的制作工艺卷成这样,款式设计也不甘落后。麦穗戒指、小桃花转运珠、金蝴蝶项链、羽毛吊坠等,比起单一的传统款式,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大。
黄金品牌还与不同领域的文化IP合作联名款,增加国潮元素,搭配直播卖货的营销方式,配合年轻消费者的步调,更容易获得好评。
比如,周大福虽然是老品牌,但“传承系列”依然被年轻人觉得“真香”。在去年4月至9月期间,95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贡献了该系列销售额的56%以上。

高颜值,是年轻人购买的黄金的理由之一,但也不免让人担心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
对于这点,许多搞钱青年则认为,如果黄金能保值、甚至增值,那就不算乱花钱。
由于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乱世买黄金的古训又浮上心头。
黄金作为贵金属,在古代是妥妥的硬通货。在动荡时期,古人携带实物黄金,出逃避难,方便还保值。
当代年轻人也知晓这个道理:
"富时当首饰,穷时做盘缠",黄金首饰在假想的“末世”便于交易,未来还有可能变成传家宝;如果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运气好还能小赚一笔。 趁年轻,攒点黄金,看起来稳赚不赔。 但黄金真的一定能保值吗?
03 黄金一定能保值吗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黄金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保值作用。
研究发现,从1875年到2006年的这130年间,美国黄金价格月度增长率为 0.2024%,超过了同期消费者物价指数 0.2022%。尤其当通货膨胀加速时,人们担心手里的钱变得不值钱,投资黄金能有效对抗通货膨胀。
但短期来看,黄金投资依然有风险。
因为除了基本的供需关系,黄金价格还受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世界政治局势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对金价造成冲击。
一项对1982年到1999年美国黄金市场的研究证实,这一期间内,黄金并不能有效保值;在2012年至2013年金价回调期间,一度跌至每盎司 1192 美元,下跌幅度达到 36.5%。
总之,黄金投资有风险,买入需谨慎。
对普通人来说,金条更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手段之一。
在楼市、股市都不景气时,用一小部分闲钱,找准时机,以低价买入金条金块,或长期定投黄金etf基金,都是相对适合的理财方案。

而黄金首饰,一般分为“按克买”和“一口价”两种。
“一口价”黄金按件计数,原料和工艺成本打包计算,往往采用独特工艺,造型更美观。相对地,它们的价值也比其本身克数更贵,商家的利润空间更大。
“按克买”则没有这些顾虑,从投资角度来看,会更划算。 只不过,购买黄金首饰,也存在一些坑——
| “以旧换新”未必等于回购
虽然不少金店都号称可以"以旧换新",但很可能只是把旧的金饰换成新的。只要不能把黄金变成现金,金饰依然是一件消费品。
| “一口价”黄金 定价标准模糊
部分一口价金饰并不会标明克数,换新时还可能需要新增加工工艺费。
| 佩戴损耗导致兑换总价变低
金饰由于常年佩戴,难免会产生磨损。日后重新定价时,克数会相应减少,折旧和手工费用也要扣除。柜姐售卖时承诺的1:1兑换,可能很难实现。
总之,如果购买金饰是为了馈赠情意、悦人悦己,挑选高颜值的即可;如果出于投资的考虑,黄金首饰的效果可能不如预期,需要多方考量后再决定是否要买。
不过,无论是为了开心,还是为了投资,都不要盲目跟风。
科学种草,理智消费,才不会掉入消费主义挖下的坑。
参考文献:
[1]中国黄金协会行业统计
[2]中国黄金报(2021). 《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发布.
[3]黄金投资能够对抗通货膨胀吗——兼论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的启示. 上海金融, (3), 89-93.
[4]尹力博, & 柳依依. (2015). 黄金是稳定的避险资产吗?——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视角. 国际金融研究, (7), 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