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刘渊 字元海

刘渊 字元海

刘渊(约251年-310年),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刘渊是西汉时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刘邦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刘渊亦是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部帅刘豹子。
刘渊童年时便十分聪明,连当时曹魏司空王昶听闻其行为后都赞赏他,收他作学生。刘渊亦十分好学,学习《毛诗》、《京氏易》和《马氏尚书》,尤其喜欢《春秋左氏传》及《孙吴兵法》,《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同时,刘渊认为文武兼备才能获世人欣赏,因而习武。刘渊臂力过人,善于射击,可谓文武双全。崔懿之、公师彧、王浑等都与他结交。
咸熙年间,刘渊到洛阳作任子,受到当时曹魏权臣司马昭厚待。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后,王浑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刘渊,武帝接见刘渊后亦对他十分欣赏,更打算任命他参与平灭东吴的事,但因孔恂和杨珧反对而作罢。后来刘渊回到并州接替父亲左部帅之位,于太康末年官拜北部都尉。刘渊在当地申明刑法,禁止奸邪恶行,很得声望。
八王之乱爆发,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刘渊的叔祖父刘宣决心乘机振兴匈奴,便秘密与族人推举刘渊为大单于。永安元年(304年)司马颖击败司马乂,成为皇太弟,任命刘渊为屯骑校尉。由于东嬴公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凌等就起兵讨伐司马颖,刘渊趁机向司马颖建议让他回匈奴五部领部众支援司马颖。司马颖同意并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
刘渊回左国城后,二十日之间就聚众五万,定都离石。永兴元年(304年)十一月,刘渊以自己祖先与汉朝宗室刘氏约为兄弟而自称"汉王",建国号汉,改元元熙,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又设为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汉昭烈帝刘备、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等八位西汉、东汉和蜀汉皇帝的牌位;前三者为三祖,后五者为五宗,以汉室继承者自居。永嘉元年(307年),刘渊已攻陷并州大部份郡县,同时,汲桑、石勒、王弥等军事力量都相继归降刘渊,刘渊亦一一任官封爵,令汉国力量更为壮大。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改元永凤。永嘉三年(309年),刘渊迁都至平阳,改元河瑞。次年七月己卯日(8月19日),刘渊逝世,由太子刘和继位。九月辛未日(10月20日)下葬永光陵,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后改太祖。
统帅 C+
(刘元海策马腾风,五部高啸,遣豺狼之将,逐鹰犬之师,雄图内卷,皇汉俯临。虽其未有克定中原之力,亦得逞流毒天下之能也。)
武力 B+
(刘渊猿臂善射,膂力过人。)
军谋 C+
(刘元海通晓兵事,妙绝于众。然连攻洛阳不下,折兵多矣。)
智略 A
(刘元海习以华风,温乎雅度,《诗》、《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及於天下鼎沸,见归五部,遂追尊后主,自称皇汉。观其黜乔晞,斥刘景,非徒肆虐,实有抚平天下之志也。)
内政 A-
(刘渊拜北部都尉,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魅力 C+
(刘元海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当於武帝时,拟为由余、日磾之器,则未必背晋而思灭之也。逢惠帝失驭,刘宣等推而嗾之,始以卷扬胡尘,争衡天下。然推祸源所启,数之元海,不为谬乎?王彭祖结垢于外,司马氏自讧于内,而欲元海忘猜忌之衅,兴勤王之义,岂不躬自薄而厚责于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