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解析、数据分析 【几深教育】
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改成“申请制”先提交材料,材料过线才会进入复试,复试含笔试和面试。
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1月1日-2019年12月10日
现场提交材料:2019年12月11日考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快递材料:现场提交材料有困难的,请于2019年12月11日到13日
材料包括:
A.基础材料类(按照以下顺序排放,不要装订成册)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单独装订);
(2)证明外语能力的外语成绩单复印件(复试时带来原件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绩:英语:大学英语六级(CET6)、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五级(PETS5)、托福(TOEFL)、GRE、GMAT、雅思(IELTS);德语:DSH、TestDaF;法语、日语、俄语等语种成绩单应为国内外权威考试机构颁发的成绩单。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档案馆或者主管部门盖印章)及复印件;
(4)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见附件3:须由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正高职称的专家推荐,推荐书用信封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处签名。未密封、未签名的专家推荐书,一律无效);
B.学术材料类(装订成册,一式两份)
(7)学术简历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构想(内容包含拟研究的问题、知识储备、创新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等;总字数不得超过12,000字)(附件1);
(8)申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生科研情况一览表(附件2);
(9)个人学术成果代表作1-2篇/部原件;
(10)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可提交论文初稿,硕博连读生可提交开题报告);
(11)其他表明考生综合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获奖证书复印件(各限报3份);
(12)报考定向(全日制)的博士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四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
2020年材料审核分数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64分;
政治经济学50分;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0分;
中共党史5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5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73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0分;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62分;
思想政治教育63分;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75分;
党的建设51分;
当代中国史62分;
复试内容与形式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100分)、专业核心科目(100分)和综合素质(100分),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
笔试:专业外语(满分50分);专业核心科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专业核心科目2小时,专业外语1小时。
专业外语考试内容涉及外语学术文献的阅读、翻译、写作等内容。
专业核心科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七个专业以及政治经济学专业,按各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综合命题。其余相关学科专业均按二级学科命题。
我院不指定参考书。
面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满分50)、综合素质(满分100分,含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
外语水平考核、专业核心科目考核、综合素质考核权重分别为20%、40%、40%。
复试流程:
1.报到
时间:2020年1月2日9:00-11:30,14:00-17:00
地点:人文楼900会议室
2.专业核心科目及专业外语笔试
时间:2020年1月3日8:30-11:30
地点:公共教学三楼3201教室
考生于考前15分钟开始携带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入场,按照试题信封标签所列身份信息对号入座。迟到15分钟后不准参加当场考试。
3.加试
时间:2020年1月3日14:00-18:30
地点:人文楼900会议室。
★复试名单备注栏中标注有“加试”的考生须参加加试。请于考前15分钟开始携带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入场。迟到15分钟后不准参加当场考试。
4.面试
时间:2020年1月4日全天。
往年分数线
2019年:
政治经济学:英语60、专业课60、总分190
马克思主义哲学:英语55、专业课60、总分220
当代中国史:英语52、专业课60、总分210
其他专业:英语52、专业课60、总分190
2018年:
政治经济学:英语55、专业课60、总分180
其他专业:英语55、专业课60、总分205
2017年:
政治经济学:英语55、专业课60、总分180
中共党史:英语55、专业课60、总分205
其他专业:英语55、专业课60、总分210
2016年:
英语50、专业课60、总分210
历年年招录考情解析
2020年:总共录取36人,复试人数111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录取4人;
政治经济学录取2人;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录取3人;
中共党史录取4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录取2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录取5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录取3人;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录取2人;
思想政治教育录取4人;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录取2人;
党的建设录取4人;
当代中国史录取1人;
2019年:
进入复试人数95人,实际录取76人;
2018年:
复试人数111人,实际录取72人(统考34人,硕博连读5人,高层次人才24人,思政计划8人);
2017年:
复试人数65人,实际录取48人(骨干计划2人);
下列统计以进入复试被录取人数为准:
马哲报4录取2人;政治经济学报4录取3人;科社报3录取2人;
中共党史报6录取5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报3录取3人;
马基报4录取3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报3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12录取5人;国外马克思报6录4;
参考书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许征帆,吉林人民出发版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蒲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备注:博士研究生考试院校基本不公布参考书,参考书只能作为一个基本,如何高效的复习还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还需要多读读报考老师文献,论文,结合时事热点掌握出题方向。上述参考书只是一些辅助工具,具体还要以老师上课为主。
历年真题回顾
专业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试述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谈谈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专业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2.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评析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犯了“原罪”,即在还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条件的社会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沙夫:《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观点)
2007年:
专业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试述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试述构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
专业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2.试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