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常见考题 | 农业起源
01
答题要点
中国是水稻、粟和黍最早栽培和驯化的起源地之一,中国的农业起源问题主要指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起源,除此之外,还包括块茎类植物栽培、“五谷”起源和小麦、大麦等西方作物的传入等问题。答题时以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起源为主,其它的几个问题可以简要说明。
开题首先说明农作物的驯化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农业起源具体是哪些问题,在叙述每种作物的驯化和起源问题时,需要答出主要的考古发现、起源地、起源时间、驯化过程和阶段等问题,最后总结点明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02
已有成果
稻作农业:中国的稻作农业起源于约 1.2万年以前的南⽅腹⼼地带,以江⻄仙⼈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粟作农业起源于约⼀万年前的华北地区,以柿⼦滩遗址、东胡林为代表。距今 9000-7000 年左右,原始稻、粟作农业有所发展,稻作农业区扩⼤,在⼈类⽣产⽣活中的⽐例增加;北⽅粟作农业占有᯿ 要地位,导致聚落数ᰁ 增加、规模扩⼤、⼈⼝膨胀,促进了磁⼭⽂化、裴李岗⽂化、贾湖⽂化等新⽯器时代⽂化的发展,后续迎来了灿烂的仰韶时代。在仰韶时代,⽓候适宜,稻作区北移,全国形成了三个农业区。距今 5000 年前后,稻粟混作区南移,稻作区缩⼩,粟作区扩⼤,⼈类不再简单适应⾃然环境,会因地制宜调整⾃⼰的⽣存策略。距今 4500年前后的⻰⼭时代,⻩河流域普遍为粟作农业,稻作区扩⼤,稻粟混作区北移。⼩⻨传⼊中国,和粟、⿉、⾖类⼀起成为⻩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农业进⼊稳定发展时期。
粟作农业:指的是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的旱作农业粟,即中国先秦古籍中所记载的“稷”,也就是北⽅的⾕⼦,其⽶称“⼩⽶”。除了粟之外,还有⿉等⾕物。粟(稷),在北⽅新⽯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最为普遍,是⻩河流域新⽯器时代诸⽂化的主要农作物。进⼊历史时期以后,仍然是这⼀地区居⾸位的粮⻝作物⽽受到普遍重视,以⾄⼈们常⽤“社稷”(⼟地与粮⻝)作为国家的代名词因此,关于粟作农业的起源问题,历来为中国学者们所特别重视。
⽬前,在⻩河流域已发现的最早的农业遗存是距今 8 000 -7 000的河北磁⼭⽂化、河南裴李岗⽂化、陕⻄渭⽔流城的⽼官台⽂化等。从这些⽂化的⽣产⼯具、聚落规模等⽅⾯进⾏综合分析,可知他们已是发展到⼀定程度的农业⽂化,推测还应存在有更早的、更为原始的农业遗存。河北徐⽔南庄头遗址,碳⼗四测年约公元前 8500 年⾄前 7800 年(经校正约公元前 10000年⾄前 8700 年)。遗址⾯积⼩,发现灰坑、⼩灰沟和⽤⽕遗迹,有⽯磨盘、磨棒、⻣⻆器、⽊棒(柄)等⼯具,少量质地 差的陶器,有猪、狗⻣头可能为家畜,还有大量陆、⽔⽣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当时⼤概已实⾏定居⽣活,采集和狩猎仍是主要的谋⽣⼿段,同时作为辅助性的旱⽥作物栽培可能已经产⽣。这⼀发现,为探索中国陶器和粟作农业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 要线索。据此估计,⻩河流域农业发⽣的时间,有可能早到距今 10000~9000年。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美工:Iron柱
内容:小哈
编校: 双鱼
审核: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