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历史人民版时间表(中国古代史最终版)杭高历史满分学长团队倾力打造!

2021-07-26 14:50 作者:浙江杭州用户  |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史

新石器时期 商业:远古时出现早期商业交换;陶瓷业: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    冶金业:黄河流域出土少量小件青铜器   纺织业:陶纺轮骨梭骨针(纺织业萌芽);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半个割裂的茧壳(人工育蚕技术),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丝线丝带,绢片(丝织技术)     绘画:制陶工匠在陶器上刻画图案

 

远古圣王   大禹治水,传子,家天下

 

夏  大禹平息水患,发展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对南方东方部落战争,发生动乱,存在四百年;     政治:甲骨文反映社会信仰体系,制度文化经济生活;人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结合,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主宰国政,占卜天命)

 

商BC1600—BC1046 商业:甲骨卜辞表明商代商业初步发展;陶瓷业: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冶金业: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大,工艺水平高,礼制的象征(司母戌大方鼎);  纺织业:甲骨文中出现祭拜蚕神;出现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出土大量“玉蚕”  文字:出现甲骨文

 

商周时期  科技:冶金实践中广泛使用木炭

周BC1046-BC256

西周  政治:牧野(河南淇县南)之战,占领朝歌;分封制:召公之子燕;周公之子伯禽鲁山东曲阜西周鲁国周公庙宫殿;微子宋;宗法制  商业:商业进步,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增多,流通骨贝和铜贝;   纺织业:《周礼》称妇女纺织生产为“妇功”(并列为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国有六职”)(纺织业相当重要)  农业:井田制    文学:《诗经》出现(四言为主,间以杂言,丰富多彩,音节合拍,艺术感染力强—影响深远,奠定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儒家经典);周宣王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修建土城于山西晋中盆地南端

 

春秋战国 商业: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农业发达地区牛耕技术和铁质农具,铁犁牛耕形成     科技:具备硫磺硝石知识     政治:《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春秋:冶金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器   思想:孔子儒家,先秦儒学;老子

 

战国  商业:商鞅变法明确重农抑商原则(“重本弃末”“强本弱末”)(维护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收获地利,培养无原则守法,老实安土重迁便于控制的臣民,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市与市镇:出现“市井”商业区;  冶金业: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淬火钢件(炼钢淬火工艺发展)   水利:水利事业较大发展,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农业:《战国策》秦国“以牛田”     科技:出现司南韩非《韩非子》中记载(天然磁石)     文学:楚辞高峰(公元前4世纪,浪漫主义,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式—灵活,使用楚国方言;节奏韵律—独具特色———适于表达丰富复杂思想情感)屈原—追求美政:修明法度,选贤举能,变法图强——作品反映人生际遇政治理想心灵创痛——《离骚》——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浪漫奇特;《九章》:直抒胸臆流放经历;《九歌》文辞清婉想象丰富;《天问》强烈探索精神       思想:孟子;荀子(战国晚期);墨子(战国初期);庄子(战国晚期);李悝(魏文侯;《法经》);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战国末期)

韩赵燕三国在北方修长城;战国末年,匈奴夺取赵国河套

 

秦   BC221-BC206      BC246秦始皇践祚   政治:BC230—BC221秦灭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秦王朝;BC215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修直道(九原郡至甘泉)长城(加强北部边防);迁移罪犯到长城一带,迁徙内地三万户定居BC214开凿灵渠,平定岭南,设三郡;在西南夷开五尺道任命官吏;郡县制“郡”监御史;郡守;郡尉,“县”同级少数民族地方“道”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亭负责治安和公文传递;从郡县到州郡县;三公九卿制,中尉主管京畿治安,将作少府主管宫廷工程修建;朝议;皇帝制度   市与市镇:商品交换必须明码标价,当面将金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中,违令者受罚;统一度量衡,由官府有关机构定期校正衡器(工商业发展的必要标准);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稳定经济秩序)——全面而具体严密的控制经济生活   农业:征收“泰半之税”(收成的2/3上缴国家)  文字:小篆出现(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出现隶书;篆书家李斯

思想:焚书坑儒

 

秦汉时期  科技: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工具     绘画: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戏剧:乐舞百戏

汉BC202—AD263

西汉前期:农业:直到西汉前期,中国南方依然刀耕火种,少剩余粮食,农民难以摆脱贫困

科技: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新疆山西甘肃内蒙古出土西汉纸残片,西汉帛竹木纸并行使用(唐代,阿拉伯人用中国技术造纸,之后传入欧洲);     政治:《淮南子•氾论》“神农无制令而民从”;武氏祠汉代石刻画像石“黄帝”像;戴圣《礼记•大传》;匈奴夺取河套,派兵掳掠,毁坏农田,汉朝忍辱退让

 

西汉   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铁质农具大大增加,曲柄锄中耕,大镰收获,耧车播种         自然经济:山东滕州邢道院,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商业: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赋税加倍“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加强国家控制,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盐官和铁官,铁官49处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确立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市与市镇: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亭楼(市楼,管理市场的官署到聚民交易的场所),四面建有门墙,长安有“市”九处;商业繁荣导致“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冶金业: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自然通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纺织业:纺织业发达:《说文》出现大量有关纺织生产汉字,二十余种花色;马王堆出土素纱褝衣,起绒锦(立体感,层次分明),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至罗马,中国被称为“丝国”;官营纺织业发达,长安设立皇家工场“东西织室”,齐郡设立“三服官”制作衣物,属下工人数千名   水利: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     科技:《神农百草经》列硫磺硝石为药材

汉武帝收河套,占河西,打通丝绸之路,于BC127-BC100大修长城;招募内地十万人移居朔方,命令北部边郡驻军屯田;汉代起在长城沿线设专供内地和边外少数民族贸易的市场

书法:草书形成(变化丰富,奔放跃动,将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新朝 市与市镇: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宛成都临淄)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思想:汉武帝董仲舒;太学,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政治:十三部刺史(监察区)和司隶校尉;汉武帝频繁换相,组成内朝(中朝);御史大夫主管机关为中央检查机构;汉武帝继位后,召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推荐道德贤良,六年后下召策试贤良,明确规定郡国必须推荐人数(“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科目,“贤良文学”“贤良方正”)

 

东汉  商业:画像砖体现集市场景;陶瓷业:墓葬中出土上釉青瓷   冶金业: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水排鼓风;   水利: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对东汉前期经济回复和发展作用极大,使黄泛地区广袤土地得以重新耕种)     农业:“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一牛挽犁”出现(便于普及牛耕和山地开垦)   科技:蔡侯献纸汉和帝(105)年;

文字:汉末出现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思想:东汉中期,太学生达三万多人

 

汉魏时期   隶书成熟通行(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北魏时期,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

晋AD265-AD420   南北朝AD386-AD589

魏晋南北朝  文字:晋代行书盛行(工整清晰飞撒活泼),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书圣”  科技:西晋傅咸《纸赋》;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提及“火药”       自然经济: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闭门而为之具以足”市与市镇: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草市《南齐书》草市尉  冶金业:更为先进的灌钢法(坚韧锋利)     绘画:“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戏剧:乐舞百戏    文学:南朝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

政治:九品中正制    

 

隋   AD581- AD618 水利: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提水灌溉;长江流域,高转筒车(引低处灌溉水到高田)     戏剧:四方散乐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实行

 

唐AD618-907农业:均田制     商业:水路商运发达俞大娘航船,江西至淮南;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业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发达,张籍《贾客乐》元稹《估客乐》;西汉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唐代废除历代市的设立与废止取决于朝廷命令的制度,     市与市镇: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华;唐代以前,所有的市都是官市(束缚商业自由发展)  王建《汴路即事》《夜看扬州市》杜荀鹤…;长安洛阳设市署管理交易和度量衡,辨别商品真伪轻重,官员为“令”

陶瓷业:美术釉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陆龟蒙…,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皆通行之”,景德镇白瓷,四川大邑白瓷,杜甫…;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绘画诗文用于装饰     纺织业:唐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发展迅速,规模大,武则天时期,锦绫坊“巧儿”、内作使绫匠,掖庭绫匠;唐玄宗时期,宫中织锦刺绣女工700人;私营纺织业兴起并蓬勃发展,河南定州何明远; 手工业:出现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定期服役的制度(“匠户”)     农业:曲辕犁(结构完备,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科技:出现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雕版印刷品《金刚经》(868年)     文字: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玄秘塔碑》张旭怀素;草书盛行

绘画:王维以诗入画,被称为文人画鼻祖     戏剧:杂技歌舞

文学:李白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诗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导致色彩雄奇豪放瑰玮绚烂——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盛唐艺术的巅峰,盛唐气象文学体现

杜甫诗风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特色为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律诗凝重工整对仗整饬

李杜是历代文人学习的典范;韩愈“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出现“曲子词”(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白居易

政治:三省六部制,门下省政事堂会议;御史台定期到京都监狱视察执法情况;道州县

布达拉宫:643红山宫

大昭寺:7世纪,建“惹萨”,九世纪,大昭寺,经堂大殿一层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文成公主入藏图》;寺前唐蕃会盟碑

BC636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 907—960    科技: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     文学:花间派词人韦庄

 

宋  960-1279北宋时,胡氏五祖胡士良迁至西递商业: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商品远销至东南西亚东欧北非——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税收;北宋 益州出现“交子”;商贾旅途盗劫为患严重,王安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市与市镇:“市”突破时空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形成商业街;原来禁止置“市”的城郊乡村出现“市”;草市具有较为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陆游…;都市商业繁荣,庙会集市汇集各种商店和手工作坊;   冶金业:以煤做燃料的明确记载(炉温提高,加速进程,提高效率)苏轼《石炭并引》  纺织业:纺织业更大发展: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至闽粤地区;丝织工艺有所提高   

手工业:匠户被官府强制役使     水利:水转翻车(提升低处水到高田)     科技:北宋《武经总要》(1044年)地磁场磁化法指南鱼,记录多种火药武器和三种火药配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磁石摩擦钢针磁化法;北宋《萍洲可谈》记述中国航船海上航行场景“观星观日指南针”;南宋《梦粱录》“风雨冥晦时针盘”(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唐福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给宋朝廷;石普用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表演(火药于十二十三世纪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印刷术经由波斯传至欧洲,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板雕印印刷品,德国十五世纪出现金属活字)

文字: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绘画: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注重表达主观情致,不拘泥于对客观景物逼真摹写强调个性表达,追求抒情写意,熔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炉—体现画家全方位文化素养)     戏剧: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说唱形式发达,杂剧南戏脱颖而出;          文学: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标志:柳永——入词——1切身感受2市井风光3清浅婉转语言和口语;笔法:白描,不避俚俗,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

苏轼:打破诗与词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苏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南宋词:慷慨悲壮低迷伤感,反映时代特征:李清照:南渡悲苦山河破碎,蕴含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张元干张孝祥:豪气纵横,悲壮慷慨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艺术功力高超,爱国情怀强烈,个人风格鲜明——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政治:设中书门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二府三司制;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路州县

 

唐宋以来     陶瓷业:河北定窑(白瓷,孩儿枕藏于故宫),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瓷路”)外销重要产品   

纺织业:绒线毯

 

金元时期:文学:在北方流行散曲(元明时兴盛:小令和套数,音节和用韵自由,语言幽默通俗,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句子长短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时语新词——增加灵活性生动性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诗歌体裁的革命,使人耳目一新);金代于玉泉山附近设行宫(金山金海)

 

元    1271—1368     冶金业:王祯《农书》水排鼓风装置;   纺织业:纺织家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新式纺车,织造技术(推动棉纺织工业发展),面部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手工业:匠人被编入“匠籍”,世代相袭,不得脱业改籍;     科技: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试印《旌德县志》   文字:赵孟頫赵体     戏剧: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       文学:元杂剧兴起,勾栏瓦肆,《感天动地窦娥冤》(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山西翼城武池村乔泽县元代戏台;

政治:人命重案移交御史台,送监察御史复按;行省制,十个行省,中书省直辖“腹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北部蒙古南部(元大都周围地区)),宣政院(国师,僧俗并用军民通摄,管理佛教僧徒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管辖西藏四川,路府州县;在西南实施土司制度;改称金山为“瓮山”

 

元末明初     文学:在宋元话本基础上产生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为后来历史演绎小说英雄传奇小说树立楷模);南曲广泛流行,顾坚创制昆山腔

 

明清   商业:京省城商埠出现会馆——同一地域商人(商帮)停宿储运交际重要场所;商帮中晋商推动山西经济进步,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徽商以广阔的活动区域和众多经营行业闻名;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市与市镇:都市商业区繁华,千街错绣灯火连昼,富商衣服屋宇穷极华奢,金钱珠宝视为泥沙   水利:风力水车

 

明  1368—1644商业:丝织业发达的江南(苏州云云)出现——以生产商品进入市场获利为目的的机户,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对外贸易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严阻民间出洋贸易;朱元璋:屡次颁布“通番禁令”“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宋应星《天工开物》瓷窑图;花机图;造纸工序示意图     纺织业:棉花桑蚕蚕桑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业手工作坊集中雇工,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便民图纂》     手工业:匠户制度改革为轮班轮作,匠人分班定期服役,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        科技:火器制作工匠制造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定时炸弹;明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南京苏州应用广泛;

文字:书法家文征明董其昌     绘画:《江城送别图》     戏剧:传奇剧—广泛吸收民间音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主腔;皮黄腔梆子腔兴起—创板式变化体声腔(赋予戏曲以更大表现力,促成京剧繁荣与发展);自元末到明中期,昆山腔未登台;嘉靖隆庆期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隆庆末年,梁辰鱼《浣纱记》;万历中期,“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全国性大剧种《玉簪记》《红梅记》

文学:明中期以后,工商业繁荣,市民阶级进一步壮大,长篇白话小说盛况空前《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西游记》(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积极进取精神);短篇白话小说三言二拍   政治:监察御史王忬象牙腰牌;谢环《杏园雅集图》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朱元璋废丞相,皇帝直属六部,朱棣设内阁,入文渊阁当值,司礼监太监牵制,特务政治,东厂西厂内行厂;出现改土归流做法;永乐年间修故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建成御花园

明朝初年,平遥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规模

明代在瓮山南面修圆静寺,湖滨修好山园;在长城沿线设九个军事重镇,派驻重兵,三七,开放私人交易的民市,小市

 

元明时期:纺织业:绒锦,织金绒,天鹅绒;   

   

前清  1636-1912科技:支撑式指北罗盘;遍定《古今图书集成》(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数量最大的一部书)   商业:1834年出现我国最早金融机构——票号,徐扬《盛世滋生图》(苏州),王翚《康熙南巡图》,黄培芳…;出现成熟的手工业体系,且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继续发展和扩散(山东宁津,南京机户李扁担李东阳,广州佛山棉纺织业工场2500家,景德镇制瓷,江西制烟陕西造纸云南冶铜福建制茶)侵蚀传统经济形态(《古今图书集成》);政府加强对商业手工业控制与掠夺:“采买采办”低价派织、“抑兼并”限制织机数、高额税金、织造批准制度,严密控制矿业;继承发展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世界贸易活跃;“海禁”扼杀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可能性,使中国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黄遵宪《番客篇》     文学:吴敬梓《儒林外史》(高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红楼梦》(揭露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衰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清初,昆曲名目诞生《十五贯》   政治: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行政管理;中央设置主管边疆事务的理藩院,蒙古到西藏新疆,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地方交通建设军事防卫,

 

顺治:手工业:顺治二年,宣布废除“匠籍”,匠人获得自由身份;颁布“海禁令”“迁海令”鲁粤间沿海居民内迁,禁止商船渔船出海;赐予达赖五世封号,达赖返藏后下令重建宫殿并改称布达拉宫

康熙:陶瓷业:粉彩瓷器工艺发明;重修现存太和殿,洞房时睡坤宁宫;住乾清宫;特派汉满工匠入藏扩建布达拉宫

1661康熙继位,擒鳌拜,平定三藩 1681收复台湾  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乌兰布通战役     多伦会盟,册封活佛     昭莫多战役        1702设立热河行宫

雍正:一度“开闽省洋禁”准浙江“一体贸易”;陶瓷业:粉彩瓷器(浓淡协调,艳丽匀称,色彩丰富)达到巅峰造极的水平(品种多达十余种);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军机房(军机处),密折制加强对地方控制;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做出很大努力,使各衙门处理政务有章可循

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秘密建储制

乾隆:市与市镇:苏州十万烟火富甲天下地值寸金,吴江盛泽舟楫塞港街道摩肩;汉口人烟数十里贾客数千家,佛山景德朱仙镇;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发给徽商运销执照;乾隆二十年,苏浙闽粤四口通商;乾隆二十二年,粤海关一口贸易(官方垄断);沈阳故宫藏乾隆帝玉玺;改瓮山为万寿山,昆明湖,清漪园;1777金发塔

戏曲: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三庆班”四喜和春春台);乾隆嘉庆时期花雅之争

道光20年京剧正式形成(具备唱腔板式;形成艺术特点;角色行当出现新变化;出现京剧特色新剧目——京剧全面集中体现中国戏曲精华,是中国“国粹”)

同光两朝,慈安慈禧垂帘听政于养心殿

清末改建西六宫变为四个

藏:达赖五世于17世纪大规模修葺扩建大昭寺

 

1823日升昌创立


高中历史人民版时间表(中国古代史最终版)杭高历史满分学长团队倾力打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