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高等教育经费排行榜,北京只排第二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宽敞的宿舍、明亮的教室、高端的实验室、和蔼的老师……
那么,这样美丽的大学生活离不开什么?
“钱”
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5.69%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
各省高等教育的情况
01
生均经费显著下降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持续上涨趋势,为363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4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 %。
2020年为近六年来教育经费首次下降,此外,下降幅度也相当惊人,达到-4.65%。可能的原因是即便总体的教育经费在增长,但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在显著增长,平均下来导致人均经费降低。

最舍得花钱:山东
从各省的教育经费占比来看,山东教育经费占预算的比例最高,为20.31%;青海占比最低,为11.38%。占比高的省份多是教育大省,高考人数也相对较多,可能也由于这些省份学生人数较多。
各省占比普遍在15%以上,说明各地对教育的投入都相当重视。我国对教育相当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西藏:人均9万
令人稍有意外的是,生均高等教育经费最高的地区是西藏,而非东部相对发达的城市。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学校名单,截止9月30日,西藏仅有7所高等教育学校,其中4所本科3所专科。西藏大学是211,也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排名第二的就是北京,北京拥有众多全国排名前列的高校,经费支出多也是合理的。
在第二小节分析中,青海的教育经费支出仅占公共预算的11.38%,但生均经费并不低,排全国第三,为39749.32元。
排名第一的西藏生均经费91263.60元,排名最后的广西生均经费仅14130.41元,相差约5.5倍。排名前列的地区大多为自身经济相对发达、高校实力强劲或需大力扶持教育的地区。

增长最快:西藏
尽管西藏的教育经费占公共预算仅13.27%,在31个省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七,但西藏同时也是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增长速度高达55.87%,这体现出国家要加强西部地区教育的决心和魄力。
2020年,全国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呈下降趋势,降低4.65%。共有超过17个省份的生均高等教育经费持下降趋势,甘肃、贵州的下降比例甚至超过10%。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经费支出少并不意味着高校“没钱”。高校收入来源还包括事业收入,即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投资收益、捐赠收入、租金收入等。
例如,清华大学财政拨款占其收入总预算的仅为13.76%,而事业收入占总预算的一半以上,也难怪清华那么有钱了。
本文为高考e志愿app原创,转载请注明完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