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奢侈品:浅论网络文学的尴尬地位
非洲有一种猩猩叫黑猩猩,还有一种类似差不多的猩猩叫倭黑猩猩,也可以叫矮黑猩猩。有一种天体叫行星,还有一种天体,比行星小一号的,叫矮行星。由此推看,叫矮什么什么的,通常都是和“正版”差不多,却是形体小一号,或者是连逼格都小一号,档次都矮一截的东西。(至少在字面上有这个意思。)
网络文学作品这种东西,就是矮奢侈品。虽然没有什么逼格,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价值(绝大多数网文的确如此),然而本质上却是一种奢侈性的存在,所以,我给它起了一个小名,叫矮奢侈品。
所谓奢侈品,有几个特征。一个是非刚需的,非必须的,有它你也喘气儿,没它你也喘气儿的。只要是刚需,再贵也不是奢侈品。比如说,你的房子很贵,贵到你根本买不起,乃至于要掏空你家六个钱包的程度。然而,你能说房子是奢侈品吗?不能。因为房子是刚需,你必须买,不买不行。又比如说,得了大病的患者,需要吃特效药,虽然很贵很贵,可还是必须咬着牙买。这药是奢侈品?当然不是。因为是刚需,不买不行。
只要是刚需品,不买不行的,再贵也不是奢侈品。非刚需的,可买可不买的,即使很便宜,其实也是有奢侈性的消费品。
奢侈品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其用途的不明确性,对于其价值认识的主观性,对于该物品的需求来源于自身的个性化感受,以及,其价值主体由玄学性内容组成。也就是说:奢侈品是玄虚性的东西。比如说,牙刷就是刷牙的,剃须刀就是刮胡子的,洁厕灵就是刷马桶的。这些用途明确的东西都不算奢侈品。
而……你买了一只猫,一套战舰模型,一套俄罗斯套娃,一本明星写真集,一张唱片……这些东西到底有啥用?你能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说清楚吗?你大概也就是说一句“我就喜欢”而已。对吗?你说不太清楚,只能归于主观感受。你在玩弄鉴赏这些东西时,固然得到了巨大的心理安慰,可是,她们的用处到底还是模糊的。因为,这些东西本质上是有奢侈性的商品。然而,如果你就是特别喜欢这些,离开了这些就活得很难受呢?对于你是不是刚需?当然可以是刚需,你又不是消费不起。我管这种有奢侈性但还不够奢侈品的产品的生存策略叫“有限刚需”。
再比如说,高性能的电脑配件。因为其价值是与性能参数绑定的,是科学性的,而且对于需要高性能的用户来说是刚需,所以虽然贵也不是奢侈品。然而,如果你买了顶级配置却只是偶尔刷一下贴吧呢?这是不是奢侈?
再比如说,你戴的手表,如果是一千块钱的表作为计时工具,当然不是奢侈品。然而,如果你的表是三十多万的百达翡丽呢?这玩意儿作为计时工具的价值,占了多大比例?她凭什么这么贵?到头来不还是要讲历史,说故事,扯文化,谈逼格,排座次,研究市场走势……这不就是已经进入玄学了吗?除了价格,你还能找出什么客观数据来描述这玩意儿比爱彼宝玑江诗丹顿之类高多少吗?然而,价格作为数据其实已经足够。如果你买这玩意儿只是认为她会升值而作投资工具,或者,是用于场面上的社交工具,显得你是“圈内人”,那么,这玩意儿对于你其实已经不是奢侈品了。
之所以要说这些废话,其实就是要说一个东西:奢侈品与非奢侈品的界限其实没有那么清楚。看似没用的没用的可能是有用的,看似是玄学的可能是功利的,看似是个性的可能是急需的,看似是无聊的可能是普及的。(比如说,大家都玩电脑游戏,你不玩是不是显得有些太特别了?虽然那玩意儿其实也没有啥用。)
大家看,网络文学作品,是不是显得很“奢侈品”?非刚需,用处不确定,价值评价看自己感受,主要价值(其实就是全部价值)属于玄学性……那么我为什么仍然要说网络文学作品是矮奢侈品而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呢?是因为:真正的奢侈品玩的是逼格,有着价格门槛来维护伪贵族的防御圈,卖的是伪贵族意识。网文这玩意儿逼格太低,贩卖不了伪贵族意识,无法给消费者带来一种由价格堆砌的伪贵族的伪荣耀感。这就是矮奢侈品的尴尬。作为文字产品,网文的价值比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更虚拟化,玄学化,更依赖于主观感受,可是,偏偏就是没有奢侈品逼格。那么,既没有实用价值也不能提供伪贵族伪荣耀感的东西,又凭什么存在呢?
当然是有两条路。一个是饭圈化,即特化一部分人的需求以制造相对于他们的刚需以稳定基本盘。也就是制造有限刚需。就像制造出爱猫人士就有了养猫的刚需,制造出模型玩家就有了玩模型的刚需。那么,作为无形之物的网文凭什么制造有限刚需?一个是网文本身的魅力,而另一个……对的。你会惊讶的发现,网文竟然需要IP来反哺来获得基本盘了!如果网文的基本盘需要IP来圈定,那么,网文和IP之间究竟是谁成就谁其实也就说不定了!
那么,网文本身的魅力呢?还是两种选择。一种是所谓的文学性,另一种是简单有效的生理刺激。这两种,究竟哪一个更有效,自然是不必多说的。然而,即使是生理刺激也远不如IP轰炸来得简明有效。这样,第一条路已然确定。饭圈化的有限刚需路线当然只能是IP开道,影视剧游戏动漫甚至流量明星这些东西一定是跑在前头的,网文或实体书籍注定仅仅是从属之物而已,也就是说:书本身是什么水平其实没有任何意义。逻辑上不是书成就了IP,而是IP成就了书。
那么第二条路呢?那当然就是彻底放弃那点儿奢侈性,把网文彻底改造为完全彻底的刚需之物,也就是“以迈凯伦的速度在生理刺激的道路上狂奔”。对于身心疲惫压抑烦躁心理压力极大的现代人群,生理刺激确实是刚需,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追求生理刺激的刚需性网文也必将遭受到更高维度对手的优势碾压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网文也只能向着生理刺激的方向发展。因为,生理刺激网文在网文圈子内部碾压非生理刺激网文,那更是毋庸置疑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在网文圈子内部,作者不写生理刺激文就活不下去,而生理刺激文在网文圈子里的主导地位必将导致网文作为一个整体的越发弱势。这个死循环目前正在延续而且深化着。
这样看,无论是有限刚需还是作为刚需的生理刺激,这两条路对于网文好像都不太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其实,好像是有的。不妨想象一下,如果,阅读某些网文变成了一种有面子的,显得自己有品位的,有鉴赏力的,有格调的事情,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而且,文化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不需要什么高不可攀的价格门槛也可以给自己营造出一种高级感来。虽然,这种高级感可能有点假。所以,网文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阅读那样的网文必须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事情。想象一下,这种穷酸味道的高级感是不是有点儿意思?虽然,这大概是可笑而幼稚的。
所以,免费阅读也许不是坏事。既然,网文的价值本就是玄虚的,那就干脆完全彻底虚拟化算了,把价格的符号都虚拟掉!至于,一个网文究竟该值几个钱的问题?各位看官,你们看着办!你们的评价决定了她的前途。
即使没有几个钱,你们也可以炫耀品位。因为,你们读的东西和别人读的东西不一样。我想,这样的玩法应该还是挺有意思的。
这样,网文可以不是矮奢侈品,而是变成了伪奢侈品。即使你没有几个钱,也可以追求一种所谓的品位。不过,前提是,你必须给予这样的作者以足够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