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症

戴绿帽可能是全人类,不分民族,肤色,最同仇敌忾的话题了。
因地制宜,讲讲我们民族的绿帽症。
在没有爱的情况下,保持忠贞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或者说是一种魔怔,道德苦行。
封建时代,没有爱情,婚姻是条件匹配。女方相中男方的条件,嫁过去后操持家庭,把持财产,培育后代,同时警惕其他觊觎财产的女性上位。这是其人生目标,对她来说,出轨是自毁前程。与之相反,男性出轨则是可以接受,虽不提倡但做了也无可厚非的。
现代婚姻,以爱为核心。奈何过渡漫长,封建残余仍需上百年涤清。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婚姻,并不建立在爱情上。
比如这样的例子。妻子出轨,丈夫发狂,施虐(贾平凹的《废都》)。丈夫将妻子当作财产,妻子出轨,是对他最大的羞辱。在整个过程中,夫妻关系没有爱。丈夫觉得自己无辜,努力养家却遭受羞辱;妻子也觉得无辜,他对我不好,我只负责生育,操持家庭,不如说是一个奴隶。
很多女性成婚,出于恐惧,服从。女方出轨,除去反击,多是因爱。男方出轨则较为简单,因为权欲,和以前类似。还有一种情况是巨婴,婚姻由父母安排,成家后心智才发育,最后找到“真爱”,出轨。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戴绿帽最大的根结在,双方没有爱。既然无爱,何谈忠诚?没有爱的忠贞会是什么?恐怕它什么也不是,只是道德的一具行尸。
社会规定忠贞,出于对婚姻制度的保护。这种约束形同坐牢,监牢里男女俱是受害者。男说服自己成家立业,女说服自己结婚生子,双方一起迈入生活的煎熬,实在无法忍受,出轨。
也有刻苦者,拼命打消自己的爱欲,将精力转移到家庭,事业的方向。彼此在沉闷中煎熬,直到生命尽头。
婚姻越偏向形式,社会就愈发对绿帽症敏感。大家相互开玩笑,同时暗暗提防自己后院不要失火。但每家每户后院都燃着火苗,无非是比谁撑得久,掩得好。
一方爱,一方背叛的绿帽。一个人的爱,主观讲是纯净的。但客观来说,求爱动力的形成,受个人性格,环境影响。我们很难去说性格,环境,亲朋好友的影响都是正向积极的。最后形成爱的激情,可能并不如你想象的那般纯净无暇,对方将你的爱认作一种廉价的形式而接纳,在遇到更珍贵的后,舍而求之。笔者这么说不是苛责付出爱的一方,想到一句话,这或是爱的最高形式:“我爱你,与你何涉?”爱了便成功,即使遭遇背叛,也不后悔。
爱如花蜜,尝到一口,便满足一分。得陇望蜀,求全责备而害怕绿帽,是不曾尝到花蜜之人对爱的扭曲觊觎。绿帽恐惧折射出现代人对爱的怯懦。为遮掩怯懦,裹上一层又一层的遮羞布,最后糊涂地骗过自己。
青年。青年是最敏感,也是对绿帽最脆弱的群体。心智初启,对爱满是期待又无法操持,一方变心,另一方心中的理想大厦轰然倒塌。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又是必需的心智磨练,只有流血,才能摆脱孩童的稚嫩,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