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成祖朱棣不迁都北京,明朝真的会存续更久吗?

2023-07-31 00:12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明朝迁都北京并非其亡国之因,反而是其国祚276年之久的主要原因之一。


准确来说明朝如果不迁都北京,那么是不会延续到1644年的。


首先我们不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分析这个假设,因为这样分析的话就是没意思的分析。下面我们结合当时现实以几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说朱棣迁都北京是对的。


一、迁都可以避免藩王之乱或者说藩镇割据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能成为唯一逆袭成功的藩王还要得益于当时的历史环境。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后,参考唐宋时代主弱臣强局面,还有当时北方草原的北元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复国的威胁。)大封诸子为藩王,其中以边疆的九大塞王实权最为大,因为这九大塞王要抵御北元南下,所以要最大限度上集合当地的资源也就是掌控军政大权才可以保证前线的胜利,虽然不如汉初分封的诸侯王那般成为国中之国,但也拥有很大实权。


燕王朱棣就是当时九大塞王之一,正因为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还有在边疆的实力积累。他才可以在之后的靖难之役中战胜侄子建文帝逆袭成功。


朱棣逆袭成功以后,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面对北方的蒙古之患,虽然明朝北伐开国元朝灭亡成为割据政权北元,朱元璋在位时期的第六次北伐使北元割据势力再次退化成为蒙古部族状态,但蒙古依旧是明庭的心腹大患。


朱棣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明太祖时代的藩王格局,这样可以有效抵御蒙古。但后遗症很明显,雄才大略的他在位没什么问题,如果后代子孙有不争气的,边疆强大的塞王趁机效仿他再进行一次靖难之役又该如何呢。二是派心腹大将镇守边疆替代塞王的权力用以抵御蒙古,但是塞王都可以造反,拥有实权的大将谁会保证他没点野心不会造反呢,到时候又是一个唐朝藩镇之乱,后果也很严重。


朱棣经过深思熟虑以后,采取了迁都北京天子亲守边疆,既不用塞王也不用大将守边,避免了这一大隐患。


二、以攻代守的战略考虑


朱棣迁都还有一层思考就是以攻代守,这种方法还不错,而且朱棣做的相当不错。


朱棣迁都以后五征蒙古,东北设奴儿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卫,实现了大规模的开疆拓土,打下了明朝最巅峰的疆域,北京也成为内地城市,并非边疆城市,当然明末随着国力的衰弱疆域的缩水,北京再度成为边疆城市那是后话了,只能说朱棣的后代不争气了。


三、明朝并非亡于满清而是亡于李自成


很多人认为明朝亡于清朝,所以如果明朝如果不迁都北京等等就会避免亡国,多延续几十年什么的,其实很搞笑。


首先明朝是亡于农民起义者李自成,并非清朝,如果非要较真的话,清朝只是亡了南明小朝廷,并非亡了明朝。


而且清朝虽然在皇太极时代三次绕道入关,甚至有一次兵临北京城下,但并没有攻陷北京。


也就是说明是亡于内乱,跟明朝迁不迁都没什么关系的。如果明朝都城还在南京,只不过成为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身死明朝灭亡的记载罢了。

四、女真及其后身大清之威胁


笼统来说很多人认为东北的后金(清朝)是明朝都心腹大患,所以如果明朝都城在南京就有很大的战略缓冲,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自古以来,南下统一中国总是一鼓作气十分顺利的,如果明朝都城在南京,前方抵御不及时,清朝真有可能像当年金国灭亡北宋那样,迅速南下造成类似于靖康之耻那样的耻辱亡明。


而明朝都城在北京不只是代表着离威胁近,还意味着明庭没有退路,所以清军三次入关,甚至兵临北京城下明朝也挺过来了。


五、经济的平衡与带动


至明朝时经过之前朝代的三次衣冠南渡,南方的鱼米之乡成为中国的经济最为繁华之地,而北方相比之下越发落魄。


而朱棣迁都北京可以带动北方经济。毕竟是一国之中心,带动北方的经济还是没问题的,这样一来,南北经济可以再平衡或者说北方经济与南方经济距离不至于拉开太大。


六、南京气运一说


南京虽然是六朝古都,但仔细看看历史,历史上大一统王朝除了明初定都南京以外,其他大一统王朝没有定都过南京的。


定都南京的基本上是一些偏安一隅的王朝,多是短命王朝,最长的东晋王朝也就存在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说定都南京的王朝都长久不了。


据说朱元璋当年统一中国过程中,占据南京以图霸业时,为了避免成为历代定都于南京的短命王朝,特地将南京名字改为应天府。


可见于气运来说,南京的确不佳。


以上六个因素是为何说明朝迁都北京是对的原因,分析到此为止。


综合来说朱棣迁都北京是对的,不存在不迁都明朝就会多延续几十年什么的,因为任何王朝到了末世,朝廷机构的腐败人心的涣散,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亡国的,不会因为你的都城在南或者在北而多延续几十年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明成祖朱棣不迁都北京,明朝真的会存续更久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