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志·碎国名剑录·光离》
光离 文-叶千河
器魂:一击必中
器铭:无
形制:骑射角弓
弓长:三尺六寸
重量:五斤九两
材质:雷犀角、雷犀筋、雷犀骨胶、蛟纹矅心木
铸造:层铺胶合法
原属:素文纯
形制
光离原本是贲朝王室收藏的武器,是一张短梢的反曲角弓。弓身以犀角、木材复合胶合而成,上有金铁碎片镶嵌成的兽面图样。弓弦最大可拉开八斗之力,相比步下一石长弓较弱,因此更适合骑射。
来历
角弓光离是贲帝【孟显】时制成之弓。孟显在位期间正是贲朝鼎盛之时,外无战事,内无灾祸。他生性喜好军事,却没有机会亲临沙场,只好时常演武阅兵为乐;除此之外,孟显一生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成为明君或者暴君的潜质。
孟显曾巡视越州山林,有越州原住的越人前来归附,在皇帝座前演示本族的武技和战法,献上种种特产。孟显大喜,下令在此宴饮三天,席间演武为乐。有大臣进谏说,我朝因天驱之助得天下,现在虽然只是演武,但毕竟是刀兵之事,还是应该向圣堂中的天驱宗主们请求许可。这是贲朝的祖制,凡有战事之前,必须先有皇帝请天驱大宗主占卜。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好,或者出兵的理由不正,大宗主就会拒绝。反之,如果占卜有好的结果,天驱便会协同进兵,结果自然无往不利。
皇帝心急于玩乐,等不及使者从越州到天启请示的来回路程,挥手斥退了谏臣。这是贲朝皇室第一次无视了天驱而起刀兵之事,自此以后,贲帝时常会绕过白石圣堂的指示自行其是,却也因此在战事中遭遇过失败。
演武中途,有一头越人进献的【雷犀】突然发狂,撞破牢笼冲入人群。箭矢和刀枪都不能穿透雷犀的厚皮,无人能阻挡。孟显见雷犀冲向自己,情急之下也拿起自己的御弓御箭射出一箭。机缘巧合之下,这一箭透过雷犀的眼睛钻入大脑,杀死了它。
众人纷纷称颂皇帝的神武和天命护佑,孟显也颇为自得,命令巧匠以雷犀的尸体,加上越地的材料制成一张弓。此弓制成后,用力拉动弓弦时能听到闷雷炸响的声音,如同雷犀奔跑时的脚步声。
出剑
光离制成之后,孟显以之赐予演武的优胜者。然而此弓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命中标的,获赐的越人勇士不懂皇帝的威严和华族的礼仪,就要退还此弓。孟显无奈,也只能改以宝刀骏马相赐,另将光离收藏于皇室武库中。
在贲末的战乱中,“碎国天”秦婴进入天启,在天启城中搜寻此弓,却遍寻不到。倒是当时还在中州宛州一带流浪的白胤莫名其妙地得到了这张弓,成天拿在手边夸耀于人。想来是素文纯从天启带走了这张弓,送给了白胤。
白胤并不是以善射著称的勇士,得到此弓也并没有用来射杀多少敌人。他喜欢冲锋在前,随身箭囊中携带的大多是用以指示后方军队的信号箭支;白天使用鸣镝,晚上则使用火箭。
白胤后来与平国国主罗子狩隔白河对阵。平军势大,罗子狩也是历战的名将,白胤这方虽然与天驱大宗主陆宗吾达成了合作意向,但仍然没有人相信他能够战胜平军。
白胤此时终于显露出亡命徒的本色,他自己率领少数精锐偷偷渡过白河,借着雨夜的掩护潜伏在平军大营附近的一处小山丘上,要突袭罗子狩的本阵。白胤与留在河对岸的百里途穷、陆宗吾等人约定,以火箭为信号:如果突袭成功、平军溃乱,他就将三支火箭射入半空,作为“进攻”的信号,对岸主力就渡河冲击平军;如果突袭失败被发现不过自己还有脱逃的希望,他就射出两支火箭作为“请求接应”的信号,对岸则佯攻以帮助突袭部队撤离;如果突袭完全失败,白胤自己也认为没有生还的希望,就射出一支火箭作为“大家各自散吧”的信号,对岸立刻就地解散,愿意投降的投降,愿意逃走的逃走。
白胤只带了息虎哲在内的二十七骑,在出发前点燃烟斗,深吸了一口,对所有人说:“能够和大家凑到一起,抽了很多烟,很开心。文纯总说,多想做的事情也只做一半,才能永远都还有得事做。我还想回来把剩下的这些烟草抽完,就算是赤身裸体地逃,我也会逃回来的。”
当晚暴雨大作,白胤等人在接近罗子狩大营一里地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平军的斥侯发现了。罗子狩帐中得到回报,大笑说:“一定是白胤自己到来,真是自寻死路。抓住他,其他人就不战自溃。”于是亲自披甲上阵,指挥手下合围白胤所在的山丘。当时罗子狩大营人虽然不多,也有千余众,把白胤手下二十七骑杀光,也只需要五十个打一个就行。
白胤看到平军分队涌来,知道自己必死,从袖子里抽出一块绢,照着念起来。
这是当时武将的习惯,知道自己快死的时候,就念一首辞世诗,讲述自己的生平业绩和志向,如果侥幸能够传到后世,就感觉没有白死了。但武将那时已经多不是世家子弟,很多没接收过教育的粗人,自己写不出响亮的好诗来,就花钱请文人做一首,写好了贴身放起来。感觉快要死的时候,就掏出来念一遍,有一种怀着满腹文才和包袱死去的别样心情。
白胤于是大声喊:“细雨拂旦夏花丛,功业归梦土偶身。生尘幽帘垂北户,繁于两地……”
这时候随行的兄弟听到白胤念绝命诗,都知道要做决死突击了,纷纷跟随。
说着白胤策马向山下冲锋,同时搭弓上箭,火箭射向天空。所有人都存了必死无疑的心,大声呼喝着跟随白胤冲下去。
白胤闭眼迎着箭一马当先闯入平军阵中,本打算冲撞一番之后就乖乖等死,过了几个瞬刹睁眼,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活着,射来的箭雨也稀稀落落。白胤敏锐地猜测到这是败中求胜的大好机会,大喊:“罗子狩已死!降者不杀!”一边一鼓作气冲向平军中央。
闯到阵中时,见到几个亲卫正在扶一名身着华丽大铠的将领上马。白胤拍马上前,一剑将猝不及防的将领头颅斩下,然后提着头颅向平军大喊:“罗子狩人头在此!”
其实白胤并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平军的混乱在这之后更加剧了。与此同时,对岸也战鼓喧天,白胤军渡过白河向平军发动突击。平军大乱,一触即溃。
白胤征战多年,稀里糊涂的胜仗也打过一些,但这么稀里糊涂又这么大的胜仗还是头一次遇上。他在平军阵地上聚拢军队,审问俘虏罗子狩的去向,打算乘胜追击。而俘虏的回答则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被白胤一剑斩下头颅的,正是平国国君罗子狩。
而另一方面,白胤清楚记得自己射出的是代表“撤退”的一支火箭,对岸的白胤军团所有人都坚持声称自己看到的是散开的三点飞火;否则对岸大军退走,白胤就算斩杀了罗子狩也难免死于乱军之中。
原来,白胤携带的火箭箭镞和箭杆的接合处涂抹了不少火油;在暴雨中,火油被水浸湿,与箭杆的粘合稍微松脱。光离弦力沉重,火箭飞出时带上了震颤的力道;这股力道在空中时达到极致,原本燃烧的一团火油也被甩落开来,分为三点火星。对岸看不清楚,只以为是代表“进攻”的三支火箭,于是发起了攻击。
而飞箭在空中掠过之后开始下坠。在暴雨的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空中的火星和呼喊着冲阵而来的白胤等人吸引,没人留意到这支飞速下坠的流矢。
罗子狩此时正在指挥围捕白胤,不留神,被从天而降的流矢射中了肩部,巨大的力量将他撞下马鞍。罗子狩身着重甲,并没有受到重伤,身旁拱卫的亲兵也立刻下马,要帮助罗子狩重新骑回马上。
但是雨夜之中,平军兵士并不能清晰了解到情况,只看到国主突然中箭落马,而身旁的亲兵也手忙脚乱地下马,顿时失了分寸。白胤在外围一喊,平军更以为主将确实已死,立时大乱。白胤突入阵中时,罗子狩刚刚被扶上马背,还没坐稳就被一剑断头。
白胤听说之后感叹到:“我听说光离制成之后没有射杀过任何一人,被讽刺为徒有虚名之弓;如今弓弦一振,就决定了一场大战。就像是真正的英雄一样,就算大半生碌碌无为,只需要一次奋勇,就足以让天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