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侦探事件簿 雾雨迷宫》真的那么“辣鸡”吗?

6 月末,伴随着日式3A大作《最终幻想 16》的火热发售,有一款对于某些玩家来说也备受瞩目小众游戏也“火热发售”了,它就是由被某些玩家中的一部分人戏称为“超高校级的宇宙飞行士”、曾经参与开发知名 ADV 游戏《弹丸论破》系列的小高和刚与老东家Spike Chunsoft合作开发的《超侦探事件簿 雾雨迷宫》(下文简称《雾雨迷宫》)。
《弹丸论破》系列整体来说是一个受到玩家好评的系列,只是由于剧情上的设定,已经很难推出续作,这也是一些玩家的遗憾。如今原班人马打造的神似“精神续作”的《雾雨迷宫》自然让激动的粉丝们十分期待。

但就结论来说,本作非常可惜地没能回应粉丝们的期待,大家想要一款神作,而它在不少玩家心目中最多只能算是勉强及格。
《雾雨迷宫》真的这么“辣鸡”?其实未必。

为什么大家觉得《雾雨迷宫》不行?
在说优点之前,先来看看为什么本作遭受差评吧。
“友好”到了“不友好”的程度
不得不说,《雾雨迷宫》作为一款推理解谜题材的游戏,实在是太“友好”了,从序章开始玩家就能充分感受到。
很多时候,游戏中的相关解谜提示就像喂到嘴边的饭一样,只要没有开小差,解开这个小谜题完全不成问题。举个不剧透的例子来说,某一章的案发现场探索时,一个细节是解开这个案件的关键点之一,但官方就是怕玩家不发现这个细节,让主角重复了好几次动作……
还好这不是火爆的新番,只是个小众游戏,不然鬼畜素材+1。

这种提示做得非常到位,一般来说肯定是值得表扬的,但问题来了,《雾雨迷宫》是什么题材的游戏?
推理解谜。这个谜都直接告诉你了,还解什么?
虽然不是所有的线索都是这么无脑,但由于提示太过友好而导致玩家提前猜透剧情的“不友好”情况还有不少,这也难怪不少期待着推理的玩家觉得索然无味。
不严谨的地方
除了线索喂到嘴边之外,更致命的是少数时候你也能在游戏中看到一些“不严谨”的地方。
举例来说,游戏初期的某次查案过程中,仔细或者不仔细的朋友都能碰到一件很离谱的事——犯人在大费周章化不可能为可能之后,又凭运气做成了小概率事件,原本凶残而又狡猾的犯人的形象就这么轰然崩塌。

而某个案件就更让玩家们大跌眼镜了,不仅犯人的动机单纯到让人难以致信,然后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他也根本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犯案犯了个寂寞。
有了这些缺点,如果是对推理要素十分在意的玩家,恐怕无论如何也没法给《雾雨迷宫》打高分了,毕竟作为一部推理作品来说,就算不是“本格派”,也已经不能忍了。
杠,还是杠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小高和刚其实一直是个“杠精”。
《新弹丸论破V3》里他就有过“前科”,导致以日本玩家为首的部分玩家觉得自己被冒犯,从而给游戏打了差评。而本作中也存在利用玩家惯性思维进行戏耍的操作,相信不少老玩家会梦回当年……

除此之外,《雾雨迷宫》与《弹丸论破》系列的真·纸片人不同,画面和特效有了大幅进化,但却因为 Switch 的机能拖累而导致原本可以让人惊艳的特效大打折扣,并且玩家还得忍受小地图之间十几秒甚至半分钟(掌机模式下更慢)的载入时间。原本这和小高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他却在某次采访中提到,本作不会登录其他平台。
好了,又是这个杠精的锅了。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上面这些都能圆回来,或许有一个点怎么也圆不回来,那就是小高对小游戏的执着……《弹丸论破》已经用三部作品的玩家评价证明,他做的小游戏非但不好玩,还破坏了推理游戏的进行节奏,但本作中小游戏依然是重头戏之一。

成也弹丸,败也弹丸
小高和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一跃成为颇有名气的剧本作家,可以说是多亏了《弹丸论破》。但就像 MAGES. 的志仓千代丸再也做不出比《命运石之门》更牛逼的作品一样,小高也不可避免地被自己的巅峰作品所束缚。
在不做《弹丸论破》之后,他离开了原本工作的公司 Spike Chunsoft,与剧本功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打越一起创办了 Tookyo Games,并在创立之初就公布了多个全新企划,但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小高参与的“面向中小学生”的 Switch 游戏《世界末日俱乐部》已经是50包邮(全新大概100左右)的失败作品,他参与的动画企划《全员恶玉》也是高开低走,最后评价不如预期。

经历了这两次打击之后,认为小高或许无法做好《弹丸论破》以外形式作品的玩家也开始出现。这时候第三个企划——由 Spike Chunsoft × TooKyo Games 带来的黑暗幻想风悬疑游戏,终于公布了消息,也就是我们现在玩到的《雾雨迷宫》。
作为一名《弹丸论破》粉丝,看到他们再做推理游戏是很开心的,但与此同时,我也从周围玩家们的讨论中发现,《雾雨迷宫》这款偏小众的游戏似乎承受了他不该承受的压力。
一方面,《弹丸论破》粉丝很好奇看着就像精神续作的《雾雨迷宫》能做成什么样,期待值很高;另一方面,经过《弹丸论破》的吹捧,没有玩过小高剧本的玩家也对本作产生浓厚兴趣,期待值也很高。

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Spike Chunsoft 只是一个小厂,Tookyo Games 更不用说。连大厂也很难做出一款高口碑的作品,何况小厂呢?于是就在众人的过度期待下,有着诸多缺点和优点的《雾雨迷宫》发售了,国内媒体的普遍评价在及格以上、良好之下,玩家评价更低。
《雾雨迷宫》其实还可以
看到这里,各位对本作的印象应该已经差到极点了吧。但客观来说,本作也是有很多优点的,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本作的MC评分并不低,这已经说明了一些事情。
小高作品最强特效
虽说本作在剧本水平上并未超过《弹丸论破》,但同平台上画面方面是远远超越前者的。
游戏的主要地图“卡纳依区”氛围就描绘得很不错,仅凭 Switch 掌机模式就让人仿佛置身于近未来风格的城市之中。

除此之外,最值得拿出来提一提的,莫过于迷宫的特效了。首先是迷宫不断变换形状的砖块,当时我看到这个特效的第一反应是,在PC/PS/Xbox平台怕不是效果炸裂。

可惜 Switch 就算TV模式下,也无法让表现力更进一步了。
对题材的利用更加到位
众所周知,本作的游戏名中带有“超侦探”三个字,所以主角团中会有一些使用名为“侦探特殊能力”的超能力的人物,大部分能力不仅会在每个章节中与故事紧密结合,就连一部分玩法都是需要这些特殊能力才能实现的。
这里就要点名表扬游戏的第二章,在探案过程中玩家就利用到了侦探特殊能力,不仅找到了原本找不到的线索,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剧情。就单章的水平来考虑,说第二章是本作最好的一章也不为过。

除了超侦探能力之外,本作的小游戏大合集——迷宫,虽然还是一样值得让人吐槽,但比起以前的《弹丸论破》系列也大有提升,原因就在于它设定上是现实中谜题的实体化,终于能与剧情结合起来,而不是玩完一场空。游戏的某部分就因为迷宫而显得非常精彩,相信大家玩到那个章节就会明白了。

胡逼,但也很有想法
《雾雨迷宫》作为小高和刚时隔多年再次推出的推理类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突破”。玩过《弹丸论破》系列的玩家都知道,小高最喜欢夸张和猎奇的表现,
再举例来说,《新弹丸论破V3》的结局那样,有的玩家看过之后会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但我个人认为《雾雨迷宫》结局的谜底以及“戏耍玩家”的手法一样很有魄力。在我龟速通关的过程中,已经无数次看到其他玩家讨论时对某个利用惯性思维的技巧感到吃惊,虽然他们对游戏褒贬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没有猜到小高的玩法。
如果能接受《V3》的玩法,那或许你也能体会到一把“这都行”的意外惊喜。
结语:小高江郎才尽了吗?
我想说,正如《雾雨迷宫》中某个章节的谜题那样,如果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本作,或许会得到不太一样的结论,也就是“真相”。
《雾雨迷宫》固然没有超越《弹丸论破》,但将小高和刚参与的这些作品排列起来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继《新弹丸论破V3》之后他终于做了一部没有暴雷的作品。

悲观地来看,小高和刚水平不再,江郎才尽;乐观地来看,小高和刚重拾初心,卷土重来。
不管《雾雨迷宫》的评价如何,能做出中规中矩的作品,我们何不期待一下 Tookyo Games 之后的作品呢?毕竟《超侦探事件簿》这个名称一看就是想做成系列,而且这家公司当初的四个大饼可还有一个“极限×绝望”没有出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