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商严一点,对客户好一点
现代商业社会,作为参与经济活动一家企业,无非就是买和卖,通过不停的买卖最终驱动整个经济的循环,在买卖的过程中必不可免会接触供应商和客户两类群体,但是对这两个群体的策略绝对不能一视同仁,对供应商严一点,对客户好一点,不能反过来讨好供应商而轻视客户,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那采用不同策略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一,经济链条越往前用的的材料越基础,供应商越具有可替代性,供应商的产品越具有同质性,即使是垄断市场,也是供应商在全国各地的网点提供几种同质化产品,煤可以发电,也可以做化学材料,电满足的是人们的能源需求,化学材料可能是满足穿化纤衣物的需求,同一种原料的不同制成品满足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替代性越强意味需要维护的成本越低,相应对供应商的要求也越高,比如给供应商打分,按账期和供应商货款结算等,现实生活中,按照三个月的账期付款已经非常有良心了。 二.经济链条越往后产品的需求性就越独特,后面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就需要按照客户需求生产种类繁多的商品,即使生产的同一件产品,不同客户的性格情绪也不同的,导致不同的需求,所以要照顾他们的感受,一旦自以为是,客户即使嘴上不说也会用脚投票 三,地位不同,相对于供应商你就是客户,你总不会花了钱还想被供应商怼吧,花了钱的才是爷,大不了换家供应商还能买更便宜的产品,你作为供应商要是天天和你自己的供应商勾肩搭背,你的客户即使不拿大嘴巴抽你也会把你给换了让你一边凉快去 四,交易的产品性质不同,客户对供应商都是拿流动性非常强的东西换流动性弱的东西,经济链条越往前货物的流动性越差,钱即使不花留在银行还能涨利息,你的货物本来周转起来就非常慢要是再卖不出去只能堆在仓库里,资金成本,仓储成本都是成本,不要觉着东西放着就没事,只要你的货物不快速转成钱处处是隐形成本 五,供应商给你的是非一般等价物,客户给你的是货币等一般等价物,经济循环靠一般等价物来循环,一旦销售下降带来的一般等价物减少,必然冷冻你的经济,自己借的钱只能带来经济的空转和物价的上升 六,维护供应商关系的是货币,但是维护客户关系的是信用,信用是一条链条,客户也要对自己的客户用信用去维护,作为供应商肆无忌惮反复违反规定延迟交付期,导致自己和客户的信用被损坏,只能被客户从供应商的名单中踢出去. 按照前面逻辑的推导,如果你不能利用你对供应商的有利地位,反而处处伏低做小,再联合供应商对客户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守信用,吃人家饭咂人家锅,那就是智力发育不良,违背常识不可救药,必然被客户用脚和手抽翻在地,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那就对供应商严一点,对客户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