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约翰•诺伊迈(John Neumeier)

2021-03-20 09:29 作者:江苏正一  | 我要投稿


1939年2月24日(有资料显示为1942年;2009年,在庆祝诺伊迈70岁生日时,诺伊迈面对《舞蹈杂志》说他出生于1942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Milwaukee, Wisconsin),他的父亲是一名德国海军上尉,母亲是一名波兰人。他在当地的市图书馆看到《尼金斯基的生活和作品》(life and work of Nijinsky)的传记,引发了他对尼金斯基的舞蹈和所有工作生活的兴趣。第一次开始习舞是在他的家乡威斯康星马奎特大学(local Marquette University)与希拉•赖丽(Sheila Reilly)学习并在哪里获得了英国文学和戏剧学士学位,开始与编舞家西比尔•希勒(Sybil Shearer)合作。其后到芝加哥、哥本哈根与维拉•沃尔科娃(Vera Volkova)和伦敦皇家芭蕾舞学校(Royal Ballet School)继续学习。最后,他回到了密尔沃基,在那里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舞蹈作品。

1963 - 1969年,他的艺术天赋在伦敦被玛希娅•哈伊黛(Marcia Haydée)和拉伊•巴拉(Ray Barra)发现,随后得到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举荐,加入斯图加特芭蕾舞团(Stuttgart Ballet),1968年,在那里他晋升为独舞演员。1969 - 1973年,乌尔里希•埃尔福希(Ulrich Erfurth)任命他为法兰克福芭蕾舞团(Ballet in Frankfurt)的艺术总监1971 - 1974年成为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团(Royal Winnipeg Ballet)的客席編舞。复排了著名芭蕾作品的《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1971),《罗密欧和朱丽叶》(Romeo and Julia,1971年为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创作;1974年为汉堡芭蕾舞团复排)和《达芙妮与克劳埃》(Daphnis and Chloe,1972年)和《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1972),在哪里重新诠释并在芭蕾舞作品中加入戏剧成份,创新演绎使得他很快名声鹊起。

1973年8月,在团长奥古斯特•埃维丁格(August Everding)的邀请下,前往汉堡担任汉堡芭蕾舞团(Hamburg Ballet)首席芭蕾舞編导(Chief Choreographer)。根据他制定的的方向,在他的带领下,汉堡芭蕾舞团进行彻底重组,成为德国舞蹈界的领军舞团,正式掀开了汉堡舞团辉煌的一页并迅速赢得了国际赞誉,并在欧洲,北美和南美,俄罗斯和亚洲众多国家进行巡演。从这时开始,汉堡芭蕾舞团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囊括古典和当代作品的保留剧目,在编排上,他不断集中于传统芭蕾的保存,同时,也让他的作品呈现在现代戏剧的框架之中,掌握巧妙地结合古典与现代戏剧的见解和建立在心理和叙事的情节及人物精致的品味。为此他承诺,特别是在体现了他的修订版本的经典“故事芭蕾”本身。诺伊迈在面对古典作品的时候,也无处不展示着他对于浪漫的理解和独特的创新精神,他的《幻影天鹅湖》Illusions like Swan Lake)将背景放在了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二世的故事中,而他的《睡美人》则是一个穿牛仔的男孩的梦境。他的马勒交响曲和其他一些作品也同样反映出了这样一种独特的幻想。 在他的新作品中,他创造了他自己的叙述形式,从而创作了这样的芭蕾,如:《亚瑟王传奇》(The Saga of King Arthur),一套以莎士比亚戏剧为灵感创的系列芭蕾作品,也成为了汉堡芭蕾舞团保留剧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哈姆雷特 - 含蓄》(Hamlet -  Connotations),《奥赛罗》(Othello)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1996年,创作了《维瓦尔第,或你的意愿》(VIVALDI or What You Will);1980年,根据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的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音乐,为莫里斯•贝雅(Maurice Bejart)的玛西娅•海蒂(Marcia Haydée)创作了芭蕾《茶花女》(Lady of the Camellias),后来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巡演,包括:纽约,苏黎世,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特拉维夫,东京,柏林,埃森,德累斯顿,巴黎和哥本哈根)和《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他根据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作品改编的《培尔•金特》(Peer Gynt),委托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作曲,根据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创作的同名作品,于1995年11月,在雅典举行世界首演。 1997年,他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The Ballet of the Paris Opera)创作了《希尔薇娅》(Sylvia)。1999年,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编导了他的世界首演作品《越来越近》(Getting Closer),2000年2月东京芭蕾舞团首演了《四季 - 多彩的时节 》(Seasons -  The Colors of Time)。特别是1975年他根据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的音乐编排的《古斯塔夫•马勒第三交响曲》(Third Symphony of Gustav Mahler)得到世界各地的称赞,根据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圣马太受难曲》(Saint Matthew Passion)和《圣诞清唱剧》(Christmas Oratorio)》最初是在汉堡地方教堂上演,如今也已经进入剧场,根据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安魂曲》(Requiem)及根据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弥赛亚》(Messiah)。 他从著名的舞者和编导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w Nijinsky)得到灵感,他创作三部传记芭蕾舞剧:《瓦斯拉夫》(Vaslaw,1979),《尼金斯基》(Nijinsky,2000年)和《阿尔米德的凉亭》(Le Pavillon d'Armide,2009年)。其他面向21世纪的重要作品有2001年12月首演的《冬之旅》(Winterreise),2002年6月的《海鸥》(The Seagull),2003年6月的《编舞家私人札记》(Préludes CV),2003年12月《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enice)与2006年12月《帕西发尔 - 插曲与反复》(Parzival – Episodes and Echo)。 2005年,他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根据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了一部新的芭蕾舞剧《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以对尊敬的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诞辰二百周年庆典,于4月15日的哥本哈根新歌剧院开幕式首演。在2009年,他创作了《奥菲斯》(Orpheus)。以上这些作品,再加上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马茨•埃克(Mats Ek)等人作品,共同构建了汉堡芭蕾舞团一个充实而稳固的保留剧目。

约翰•诺伊迈还执导过歌剧和音乐剧。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Bavarian State Opera)执导了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奥赛罗》(Otello),在汉堡国家歌剧院(Hamburg State Opera)执导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奥菲欧与欧律狄刻》(Orpheus and Eurydice)和莱奥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978;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为蓝本)和《在小镇上》(On the Town,1991)。

他所举行的芭蕾工作坊活动(对当前通行的保留剧目或综合舞蹈题材方面进行了分析、演讲、示范)在汉堡享有很大的知名度。 1978年,诺伊迈接受了由北德意志广播电视台(North German Radio,NDR)录制的一部4集电视连续剧《金色的相机》(Golden Camera)。 另外,1981年制作了4集电视作品《工作坊》(Workshops)。 此外,德国电视台(German Television),德国电视二台(ZDF)和北德广播电台录制了诺伊迈的4部芭蕾作品:《古斯塔夫•马勒第三交响曲》,《变化》(Wendung,音乐采用弗朗兹• 舒伯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童年情景》(Scenes of Childhood)和《奥赛罗》。1986年,他为韵律有限公司制作的《茶花女》版本,在纽约国际电视节上在被授予金牌。 2002年,现场演出的芭蕾舞《幻影天鹅湖》发行了DVD。 在2004 - 2005年《魂断威尼斯》和《圣马太受难曲》在巴登 - 巴登艺术节剧院被录制搬上电视课堂。 2005年,在巴黎巴士底城堡歌剧院(Opera Bastille)拍摄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舞者演出的《希尔薇娅》,同时还有2008年的《茶花女》。

1975年,他仅在汉堡的第二个演出季,诺伊迈带来了感人的汉堡芭蕾舞艺术节,每个赛季结束的一个高潮:他们一年一度达到高潮的“尼金斯基 - 节庆”,永远是题献给一个特定的舞者或芭蕾历史上的主题。在2004年夏天,以纪念约翰•诺伊迈在芭蕾舞团担任艺术总监三十周年,在芭蕾舞艺术节中,我们看到了一场回顾他来芭蕾舞团编导的保留剧目中最重要的作品。

约翰•诺伊迈他特别关注的传统剧目的保存,以及现存剧目的更新。他编导的芭蕾舞剧是相当经典的形式,常常从叙事文学和经典的哲学从寻找灵感。他对编导的所有作品都充满的极大激情和对音乐的深入了解,这往往导致他可以选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音乐使用相同的芭蕾作品中。诺伊迈采用多位作曲家作品创作的例子不胜枚举,仅一个例子,于2000年创作的《尼金斯基》,就是采用了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Korsakov - Rimsky)、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imitri Shostakovich)、肖邦和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mann)的音乐,他用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的音乐唤起伟大和传奇舞者生活中的一些情节,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构架他对战争的恐怖,而其它音乐用来表现最伟大艺术家的痛苦。

约翰•诺伊迈曾在许多芭蕾舞团作客席编导,包括:英国伦敦皇家芭蕾舞团(The Royal Ballet in London),维也纳国家歌剧(Staatsopern Wien),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Bayerischen Staatsballett in München),德累斯顿国家歌剧(Dresden State Operas),柏林德国歌剧院芭蕾舞团(The Ballet of the German Opera in Berlin),斯图加特芭蕾舞团(The Stuttgart Ballet,为他们创造了一些作品),丹麦皇家芭蕾舞团(The Royal Danish Ballet),瑞典皇家芭蕾舞团(The Royal Swedish Ballet),芬兰国家芭蕾舞团(The Finnish National Ballet),布鲁塞尔二十世纪芭蕾舞团(Le Ballet du XXème Siècle in Brussels),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The Ballet of the Paris Opera),东京芭蕾舞团(The Tokyo Ballet),美国纽约芭蕾舞剧院(The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in New York),英国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团(The Royal Winnipeg Ballet),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The 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玛丽娅剧院芭蕾舞团(The Ballet of the Mariinsky Theater),日内瓦大剧院芭蕾舞团(Ballet des Grand Théâtre de Genève)和旧金山芭蕾舞团(San Francisco Ballet)等。

自1981年以来,约翰•诺伊迈在《圣马太受难曲》一直领衔舞蹈中的角色。 1984年,莫里斯•贝雅根据爱洛尼斯科(Ionesco)的戏剧为诺伊迈和玛西娅•艾德(Marcia Haydee)重新编排《椅子》(Les Chaises("The Chairs")),这个芭蕾舞成为汉堡和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两者艺术交流的一部分,并在许多城市巡回演出,包括:纽约,苏黎世,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特拉维夫,柏林,埃森,德累斯顿,巴黎和哥本哈根。

1978年,约翰•诺伊迈创办了汉堡芭蕾舞学校(The Hamburg Ballet School)。学校在1989年秋季,连同芭蕾舞团一同迁往由汉堡市提供的“芭蕾舞中心”(Ballettzentrum)。其设施包括9个艺术工作室和超过30名学生的寄宿学校。 今天,芭蕾舞团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舞者来自荐学校的毕业生。

如今的汉堡团已经成为拥有独自特色的优秀舞团,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诺伊迈那神奇的艺术创造力。并且很快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与赞誉。1996年,他成为汉堡国家歌剧院(Hamburg Staatsoper)的艺术总监。

1993年底,奥地利演员维尔纳•波恰丝(Werner Pochath)与诺伊迈成为亲密的朋友。诺伊迈承认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并有一个生活伴侣。

 

附:

A. 获奖与荣誉一览

1975年,约翰•诺伊迈因编导《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三交响曲》汉堡舞台银色面具荣誉奖(John Neumeier for the choreography of the Third Symphony of Gustav Mahler the honorary prize Silver Mask of Hamburg adult stage - 1975)。

1983年,获得了《舞蹈杂志》奖(Dance Magazine Award - 1983)。

1987年,获得了密尔沃基马凯特大学艺术荣誉博士学位,并获得由汉堡城市联盟和汉萨自由参议院教授称号(Awarded a honorary doctorate in the Fine Arts by Marquette University in Milwaukee, and was granted the title of Professor by the Senate of the Free and Hanseatic Town of Hamburg - 1987)。

1988年,获得了德国舞蹈奖和佳吉列夫舞蹈比赛大奖(Awarded the German Dance Prize and the Prix Diaghilev - 1988)。

1988年,被授予丹麦与丹纳布罗格骑士十字勋章(Awarded in Denmark with the Knight's Cross of Dannebrog Order)。

1991年,获得了法国的文化部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French Minister of Culture he was admitted as Knight to the "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 1991)。

1992年,获得了在莫斯科“贝诺瓦舞蹈”奖(Received the "Benois de la Danse" in Moscow - 1992)。

1994年,获得了东京城市“荣誉勋章”,“卓越艺术金奖”(瑞典的最高舞蹈奖),以及汉堡荣誉市民(Awarded the "Medal of Honor" of the city of Tokyo, the "Carina - Ari - Goldmedal" (Sweden's highest dance award), and the Hamburg "Bürgerpreis" - 1994)。

1995年,获得了“圣经与文化基金会” 奖(Received the "Bible and Culture Foundation Prize" - 1995)。

1996年,获得了波兰文化部“尼金斯基” 奖("Nijinsky Medal" of the Polish Minister of Culture - 1996)。

1997年,获得了东京城市“国际艺术家” 奖(Received in Tokyo the "Min - On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Arts" - 1996)。

2000年,获得了欧洲丹麦亨里克亲王奖” 和丹麦玛格丽特女王二世“丹麦骑士十字勋章”(Received the "European Prince Henrik of Denmark Award" and the "Medal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Dannebrog" in gold from Queen Margrethe II of Danemark)。

2000 - 2001年,他编导的芭蕾《弥赛亚》荣获本演出季最佳作品。获得了《舞蹈与舞蹈人》杂志年度奖,他编导的作品《尼金斯基》获得“2001巴伐利亚戏剧奖”( His ballet "Messiah" was awarded the "DANZA & DANZA Magazine Award" for the best production of the season 2000/2001 and he received for his choreography "Nijinsky" the "Bayerischer Theaterpreis 2001")。

2002年,获得了俄罗斯最高戏剧奖“金面具” 奖;2002年,瓦尔纳芭蕾舞比赛现最佳当代编导一等奖;丹麦“威廉•汉森奖”和被评为“森帕歌剧院名誉会员”( Received the highest theatre prize of Russia the "Golden Mask", the first prize for best contemporary choreography at the Varna Ballet Competition 2002, the Danish "Wilhelm Hansen Prize" and was named "Honorary Member of the Semper Oper")。

2003年,获得了汉堡市“艺术与科学奖”和由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授予的“骑士荣誉勋章”(Received the "Medal for Art and Science"and was appointed to the rank of "Knight of the Legion of Honor" by French President Jacques Chirac)。

2004年,获得了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波尔塞尼奖—一个舞蹈生命” (Received the "Porselli Prize -  A Life for the Dance" in Reggio Emilia, Italy)。

2005年,德国为作家诞辰二百周年而进行的全球庆典 “2005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大使” 奖(Appointed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mbassador 2005" for Germany for the worldwide celebration of the writer's bicentenary)。

2005年11月,获得了德累斯顿“世纪大奖”和汉堡“斯特芬•凯姆普奖”(Received the "SAECULUM Prize" in Dresden and in November the "Steffen Kempe Prize" in Hamburg - 2005)。

2005年,他为莫斯科大剧院创作的“仲夏夜之梦”,获得了莫斯科当代最佳舞蹈作品 “金面具” 奖(The Bolshoi Theatre of hi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received the "Golden Mask" for Moscow's Best Contemporary Dance Production in 2005)。

2006年,5月,获得了汉堡“感谢公民”银奖,2006年12月,由汉诺威蒙特卡 - 洛卡罗琳公主提名,获得了“尼金斯基”终身成就奖,为表彰他对文化的贡献,获得了汉堡”2006年年度市民”称号(Received in Hamburg the "Portugaleser" in Silver, in December the "Nijinsky Award 2006"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was presented to him by Princess Caroline of Hanover in Monte - Carlo and in Hamburg he was named "Citizen of the Year 2006" in recognition of his contribution to culture)。

2007年5月,为表彰他一生的成就,获得了“德国评论家奖”, 6月,获得了汉堡市荣誉市民,并在10月,获得了巴登 - 巴登“2007年赫伯特•冯•卡拉扬音乐奖”( Received the "German Critic Prize" for Life Achievement, in June John Neumeier was made an honorary citizen of the city of Hamburg and in October he received in Baden - Baden the "Herbert von Karajan Music Prize 2007")。

2008年3月,获得了德国舞蹈奖( German Dance Prize - 2008)。

2008年,为德国舞蹈教育获得德国舞蹈艺术促进会和德国舞蹈专业协会舞蹈奖(Awarded by the Association to promote the art of dance in Germany and the German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for Dance Education the German Dance Prize - 2008)

2009年,获得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Recipient of th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 2009)。

2011年,获得荣誉十字勋章(Awarded the Great Cross of Merit)。

2012年,获得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金奖(Awarded the first ever Gustaf Gründgens price)

2012年,获得莫斯科友好市民奖(Moscow the Order of Friendship of Peoples)

2013年,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长授予的凯莱阿蒂斯勋章和文化勋章(Awarded him the Polish Minister of Culture with the Gloria Artis Medal for Cultural Merit from)

 


约翰•诺伊迈(John Neumeie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