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一个结婚一个月后在别人婚房躺了三天的朋友
每一个朋友结婚,如果有机会我都会去参加婚礼,但是猫儿子的婚礼没有赶上。他把婚礼的时间定在了五一假期,放开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在这个堪比春运的时间节点,抢不到票自然也是最正当的理由。不过还好,他的婚礼现场我们曾经一起合租的都没能过去。
自从我第一次离开港城至今已经过了六年,在一个下雪的夜晚跟龙哥、奉坤和猫儿在大学西门外租的房子里吃完晚饭,他们三个送我打车去地铁站。过完年我又回到港城呆了几天,然后在一个下雨的午后一路向南,自此便再也没见过猫儿子。后来回到港城跟龙哥叙旧,龙哥说猫儿子去当了北漂。
猫儿子结婚的时候我跟龙哥聊了几句,龙哥说猫儿子要在端午回港城,到时候可以一起聚一聚,住龙哥新买的房子,我住书房,猫儿子两口子住次卧。我从五月初便一直等着,一直等到六月下旬,踏上了回港城的火车。
我在端午的前一晚到了港城,猫儿子比我晚了一夜,在端午节的上午十点十四分抵达港城,接站的是我和龙哥跟另一个浩哥。
我跟猫儿子在龙哥家里住了三天,算起来猫儿子也在龙哥家躺了三天,想来这种悠闲的生活是他北漂以来不曾体验过的。未经他人苦不劝别人善,想来猫儿子北漂比我的躺平要挣扎的多,我不太想和龙哥一样劝身边的朋友回到港城,但依旧还是希望朋友们都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猫儿子在港城这几天看上去确实比当年更加的虚弱,不过在龙哥家的沙发上躺着的悠然自得却一如六年前的模样。
和猫儿子认识也蛮久,是在贴吧认识的。关于贴吧的点滴生活已经描述过很多次,但是几乎没有怎么详细的描述过猫儿子。猫儿子这个昵称的来源便是他的贴吧ID,那时候那群刚走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躁动青年在贴吧找到了根据地,然后建立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关系,这种关系算是掺杂着大学生的天真以及青春的放肆,在那个年代撑起了校园社群的根据地。
最初的时候和猫儿子不太熟,印象比较深刻的便是听其他吧友讲猫儿子考高数,写完名字和学号便两手插兜,环顾四周,迷茫了很久之后交卷就走。再往后便是猫儿子不知道咋的当上了贴吧吧主,后来经过我不懈努力被他封为小吧主。猫儿子某次在贴吧聚会的时候说过这么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让角落当小吧主不是因为什么潜规则什么的,你们去看每次有违规发帖的情况都是他先出来艾特我”。猫儿子是个很性情的人,我在那时候开始慢慢了解。
那时候贴吧流行做吧服,这个风潮是由隔壁的工商学院先引领起来的,当年追寻热闹的我们这群人是混迹在港城各个学校贴吧里,所以和隔壁学校的吧友关系也还不错。工商学院的吧服我也做了一件,感觉还不错,后来我们学校贴吧做吧服的时候想着要把隔壁的比下去,衣服上的图案是手绘的钟楼和三元湖。我记得我好像有那么一点参与感,那么这个活动可能也是猫儿子组织的。
猫儿子在贴吧组织的活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真人CS,一次是海边烧烤,这两件事其实还是有些联系的。真人CS活动是猫儿子联系的商家,但是期间出了些问题,导致报名的人很多,但是商家那边兑现不了承诺。我当时玩的还蛮乐呵,这背后的事情却是在海边烧烤的时候有所了解。
我们学校靠海,出东门往南走有片广场可以烧烤,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去。贴吧的活动在当年号召力极强,那天去的人很多,40升的扎啤我记得都买了三四桶,甚至期间调料还是其他什么不够了我还去烟大市场走了一波。在大家都喝到差不多的时候猫儿子有一次的情绪爆发,讲了一下上面那个活动受到的委屈,他跟那个商家说“你tm在玩我”。猫儿子讲话没有儿化音,这句话我每次想起来都会笑出声。
再往后的日子校园公众号开始流行,猫儿子投身互联网事业,把我们学校的公众号做的非常不错。我龙哥和我喝酒的时候曾经私下里说过,猫儿子虽然懒点,但是对于风向的把控和互联网的眼光是极其敏锐的,这点我是极其相信的,其中五成半是相信我龙哥。
猫儿子如果当年不学土木而是学计算机,可能现在已经在某个大厂做到很高的级别,虽然学土木让他走上一条有些歪七扭八的道路,但是最终他还是在他更适合的领域找到一条能把自己卷死的道路。
猫儿子在创立公众号之后就醉心于事业,在那时候我也开始跟他接触的比较多,当时他在三餐后院租了个铁皮房子当办公室,我没事就去那边坐着,后来便开始负责看门,收拾卫生啥的零碎的工作。当然在这里最忙的时候便是在学期末,赶上猫儿子补考或者重修考试,得在电脑前坐着帮他百度答案是什么,在此需要感谢一下腾讯,感谢QQ匿名聊天。
我在大学的第一份收入就是猫儿子给的。某天在三餐二楼吃饭,蹭饭的时候忘了他们聊的啥,但是猫儿子给了我两百块钱,说是对我这段时间工作的回馈。我是一个极其需要认同感的人,猫儿子这举动让我有一种“飘零半生未逢明主”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就给猫儿子的备注改成了李老板,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同理,猫儿子的对象我也叫老板娘,一直叫到现在。
猫儿子的对象是他大四的时候谈的,那时候他对象刚大一,到今年结婚已经长跑了八年了。我对于老牛吃嫩草这件事没别的什么看法,只是对猫儿子这在感情中的被动稍显错愕。大概是因为有龙哥的对比,猫儿子简直就像个榆木疙瘩,很多时候不太擅长表达,索性便一直将就着,也没少被我们吐槽了。
毕业之后我们几个搬到一起住,平常的交集更多了,龙哥骂的也更多了。相比龙哥我和猫儿子都算是比较懒的那种,在家里几乎一切的家务都是龙哥一首操办的。在那个有些迷茫的日子确实我跟猫儿子受到了龙哥很大的关怀和帮助,即使猫儿子当年一边吃着龙哥做的饭还一边吐槽土豆丝炒的咸。
我们几个一起住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老板娘也会来我们这边,细想了一下猫儿子那时候极少出门,都是老板娘来找猫儿子送点温暖。老板娘性格真的不错,有时候猫儿子的脾气连我龙哥都受不了,但老板娘却是一边骂着“你不是人”一边陪他走到现在。凡事真的怕对比,和龙哥相比起来,猫儿子既不懂浪漫,也不太体贴,甚至都没有求婚。
猫儿子和老板娘长跑八年,在今年猫儿子生日那天结了婚,听说婚礼是自己给自己主持,自己写的台本。我原本以为这是个浪漫的事情,但是听猫儿子说是连司仪都懒得找,直接跌成负分。在一起看龙哥的求婚视频的时候,猫儿子说他没有求过婚,被大家好一顿吐槽,不过在这一阵揶揄和窘迫里猫儿子的辩解,倒是能感受到他和当年相比已经加了好多分。
人大概确实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的。猫儿子之前都是抽中南海的,现在换成了细支的南京,这甚至让我有些吃惊。一起吃饭的时候猫儿又一次喝多了情绪激动,还是如同当年有些嘴硬。老板娘瘦了很多,想来不是跟猫儿子吃苦瘦下来的,猫儿子虽然对浪漫过敏,但是对老婆还是很不错的。唯一没改变的可能就是之前租房子的时候猫儿子会天天在屋里躺着,这次回来依旧如此。
龙哥在每一次参加婚礼的时候都会在台下怂恿着去唱郝云的《结了》,但是一直都没什么机会,周四早上去接猫儿子的时候车载音响也是放的这首歌,我们从渔人码头唱到滨海广场,返程的时候龙哥居然切了歌。
其实对于每一个朋友走入婚姻殿堂,我们都是饱含激动和羡慕的,而且我们的祝福也足够的真诚和恳切,一如我们大学时候的青涩。龙哥之前犯病的时候总想着我们可以回到大学里那种生活,熟悉的朋友住在上下铺和对门,但是这么多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分别,已经明白相聚这种事情有时候身不由己,只有自己右手边的人才能陪着自己走的更远些。
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回顾过往,最后需要掏心窝的内容就需要简短一些。
希望猫儿子结婚后能多跟我龙哥学学,做一个温柔体贴懂浪漫的好男人,以后走过的路都是你们,所以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妥协。爱情这东西我不太懂,但是希望你们可以懂得深切,虽然我没能亲口送上祝福,但是今晚这杯,我在上海祝你们百年好合。
另外再说一句,从北京到港城的距离不远,想回来就回来看看,事实已经证明你所畏惧的都是你想象的,在这里不会有物是人非,只有一句常回家看看。
以上,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