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六西格玛方法论

2021-12-21 16:41 作者:天行健六西格玛  | 我要投稿

六西格玛方法论的概念始于统计学理论,“σ”是希腊字母,读音为“西格玛”,在统计学中表示质量特征值偏离正态分布均值的大小。从统计学角度解释,六西格玛方法论含义如下:对于计量型工序,若工序只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即处于稳定状态时,工序的质量特征值通常服从N(μ,σ2)的正态分布。当均值分布中心与总体分布中心重合时(理想状态下),落在公差上限USL与公差下限LSL之间,即μ±6σ内的质量特征值均符合要求,而超出此范围时将会产生不合格品。

传统模式下,工序的质量特征值一般在μ±3σ范围内波动,其过程能力指数Cp约为1.0;而在六西格玛质量水准下,过程能力指数Cp可达到2.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现有生产条件的限制,均值分布中心与总体分布中心不可能恰好重合,此时会发生分布漂移的现象,通常认为偏移量约为1.5西格玛,此时分布中心距离公差较近一侧的距离为4.5西格玛。由正态分布定义可得超出公差限的概率即缺陷率为3.4×10-6(百万分之3.4),此时的Cpk=1.5。

六西格玛方法论是一种语言 企业越大、流程越复杂,则管理的难度也越大、效率越低下,不同专业、部门间沟通越突出。其实很多矛盾是一种缺乏共同语言的表现。如果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六西格玛,则沟通的效率会极大地提高。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复杂的系统,需要分层次地进行专业的培训,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地在运用中不断学习与提高。因此,要求每个员工,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的六西格玛专业知识。有了共同的六西格玛语言,增强了每个员工追求的一致性,大量协调性的、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将极大地简化,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六西格玛方法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