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考研401分:择校不要太低估自己,备考不要太高估自己

2020-07-28 12:16 作者:苏世考研  | 我要投稿


苏世学社,有深度的学习分享社区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学霸经验贴,借着前人经验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年复试大部分已经结束。小苏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希望同学们借鉴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经历以勉励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微信:①lqll_1998②xiaozhushou_123),文末有各专业QQ考研交流群的群号,各专业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过200人并且发二维码容易过期和招来“小广告”,直接加小苏微信会拉你进群。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初试401(其中政治66,数学132,英语84,专业课119),复试87,总排名14。前面有440大佬的经验贴,学弟学妹们好好看看,我的就做补充,希望能有一些帮助。我本科是央财国际金融专业,加权平均分88/100。六级542,得过学校一些小的奖学金,ACCA考过前9门,大三在PWC审计实习一个多月。大二在学生会担任副部长,现任班级团支书。参加过一些比赛,基本没获奖,也没有科研经历。


北大软微拟录取邮件


二、个人情况介绍/关于择校

我觉得择校时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自制力学习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再结合目标院校的初复试特点来选择。当时去听学院组织的考研经验分享会,本专业有2位学长学姐上岸道口,很是心动,毕竟道口应该是每一位金融人都向往的学府吧。但是冷静下来后,我还是选择了软微,毕竟招生人数多,初试占比高,相对来说更加保险一点。

 

三、时间规划

我是从3月中旬开始备考,暑假没有回家,初试备考时长9个月。但其实大三下每天都有课,所以暑假之前的备考效率并不算高。再加上今年专业课9月份突然换书,所以后期时间有点不够。对于考研这件事,我觉得越早准备越好。


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择校时不要太低估自己,而备考时不要太高估自己。

我考研时的每天时间安排表

关于作息安排,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时长和效率并重。我个人是比较习惯早睡早起,大概的作息如下(只是在图书馆的时间,不排除发呆走神的情况),当然具体学习内容根据不同阶段而异。有的同学晚上学习效率高,可能一两点才睡,早上晚点起,我觉得这都是可以的。但我建议,最后一个月最好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一下作息


其实我觉得时长不是最重要的,效率和学习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我是全程在学校图书馆备考的,基本学习的时候手机都关机,然后中午吃饭和晚上回宿舍以后开机看看有没有重要消息。网课和电子版学习资料都用电脑看,感觉没有手机真的少了很多干扰,尤其21届可能大部分在家备考,关掉手机应该很有用。


关于复习全程的时间规划,我建议自己要有计划,因为跟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走,心里会很踏实。以下是我自己做的计划的一部分,按量做计划,一定要贴合实际,要不然计划总是完不成,会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紧张。

考研时的全程时间规划

 

四、初试经验


1.专业课


微观

由于迟迟没有定考研院校,所以我从4月中旬开始才看微观。先是看的范里安,同步做了圣才配套的练习册,范里安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货不够多,所以2021备考的科班同学可直接略过。暑假一直在啃平新桥,很多地方与范里安有重合,但讲得更简洁明了,二者互相补充,感觉对一些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


本打算9月份开始刷题,结果忽然换参考书,把我的计划完全打乱了。9月开始每天花3个多小时看尼,注意尼课后题有很多纯数理的内容,可直接看答案或者略过,不要浪费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尼的正文里的小例子非常非常重要,19和20真题都有很多能在其中找到原型。10月中旬大概把尼过了一遍,开始刷光华真题,每套计时1.5h左右完成。大概一个多月,把光华,国发,人大,软微17以后的真题刷了一遍。


最后一个月,又回头看看尼里标记的重点,如今年真题中的非线性定价和博弈论的题,考前都重点看了。微观我的建议是多刷题,多总结,把知识点模块化。学到最后,其实微观的知识点几张A4张就能过一遍。


宏观

教材部分看了曼昆和张延的部分内容。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光看曼昆还是不够的,因为曼昆的数理推导部分有点少,需要看张延来补充。暑假之前,只看了曼昆,并把课后题认真做了一遍,曼昆有些课后题还是比较经典的,第一遍不能全做出来。暑假看了张延的IS-LM部分和动态增长部分,并做了相应的课后题,并二刷曼昆。


9月份开始做人大,南开的真题,国发的由于太难直接放弃。看完这些,再做软微的真题,感觉索罗模型的大题还是不行,就写了怡课的对应内容。


从今年的考题来看,有明显的南开真题的影子。说一点教训,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认为哪个知识点不会考。像我考前复习就略过了动态AS-AD模型,结果一拿到卷子后悔不已。


经验

专业课复习的特点是开始会比较痛苦,尤其微观的知识点很多。但把教材反复看2-3遍之后,再通过做真题,就可以把琐碎的知识点模块化,这个过程需要自己的总结梳理。


2.数学

感觉北京今年改卷子比较松,我自己估分120+,最后132,说明我大题部分结果对的就没有扣分。数学部分大概的进度如下:

考研时数学各科进度安排

数学的学习套路就是:吃透一本全书,把真题研究透,最后用模拟题练手。我个人觉得数学学习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


1. 不要盲目的刷题。像我就刷了两本全书,其实还不如把一本全书做透比较好,同理,同类型同阶段的练习册刷一本就好,比如1000和1800,因为反复做会的题进步不太明显,还不如把做过的错题再刷一遍。


2. 数学一定要多动手。听网课比自己啃书要轻松,但是忘的也更快,而且很多时候只是听懂了,并不会做。所以我建议不要太依赖网课,听网课的同时也要适当停下来动动笔,自己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真的听懂了。


3. 难题≠好题。我对好题的定义是真题感比较强,刷模拟题时,不要在一些偏题怪题上太浪费时间,比如超越5套卷和张宇的部分题目。

3.政治

66今年算低分了,70+的分数一抓一大把。主要说说教训,给学弟学妹当反面教材。其实政治这个分数在我意料之中,因为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真的太少了,首先对待政治的态度就不是很重视,基本都是用零碎的和不太清醒的时间学的。8月开始陆陆续续听徐涛的网课,9月份由于微观换成尼科尔森,所以花很大力气学习微观,有时甚至一天都不看政治。最后大题连肖四都没背熟就去考试了,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回过头来看,政治其实性价比比较高,后期值得花一些时间,考个70+不是很困难。我建议政治还是多听听课,跟着老师培养题感和掌握一些方法。尤其是大题是有答题套路的,而且肖四今年命中率不是很高,还是不要把希望都寄托于肖四

4.英语

84和我的理想分数比较接近。英语学习我建议早点开始,细水长流,前期大概1.5h-2h小时每天,打好基础,后期每天0.5h-1h即可。


我是从3月份开始就看英语的,按照读-翻译-完型+新题型-作文的顺序进行的,只把英语一的真题刷了两遍,所用参考书为张剑黄皮书。没有背单词书,我是用的墨墨app,加上平时做真题时不会的单词都会顺便记忆。最后留5套最近的真题进行模拟。


阅读


这块花了很多时间,我是3月份开始,每天精读2篇阅读。具体做法是:先掐点做两篇阅读,每篇控制在15-20分钟。然后再读一遍,对照黄皮书把不会的单词和短语都标注或者记在笔记本上,长难句顺便翻译一下。能读懂全文后,再看看能否理解答案,毕竟有很多题就是因为单词不认识错的。最后,看看唐迟的视频课,整理思路,记一下解题方法。所以这样下来,两篇阅读就要1.5h-2h,不过感觉这样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刷时就比较快了,一方面阅读能力提高了,另一方面很多阅读都有印象。二刷的目的一是背单词短语,二是总结出题套路,培养题感。我觉得做阅读时感觉很重要,有时候就算单词不认识也能看出来哪个长的像答案。


翻译


暑假前差不多剩了10年的真题没做,暑假开始练翻译、新题型、完型。翻译是先自己硬着头皮翻译,就算根本没读懂也试着写写。我建议翻译还是要多动笔的,总是在脑子里想和实际写出来效果真的不一样。刚开始翻译真的是,看完答案能把自己笑死。我是翻译完看看唐静的书,对照他的答案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顺便记忆生词和短语。


完型和新题型


这两项算是相对较难的部分,不过其实做真题就会发现,最近几年越来越简单了。我做较早年份的真题的时候,这两项错误率比较高,很是头疼,也试着听着一些网课,比如徐佳朋的新题型。不过,后来做到大概14年以后的真题的时候,好像突然顿悟了,也可能是难度忽然降下来了,完型有时能全对,错也在4个以内,新题型也是全对。如果感觉不放心,可以买买对应的专项训练的练习册,这里就不推荐了,自己也没买过。


作文


我觉得作文首要是练好字!因为批卷子时很可能老师只是大概看看作文结构和内容,小的语法错误都不会发现,这时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当时每天晚上抄一篇英语范文,真的感觉就是放松的时间。我是用的张剑的作文书,感觉不错,很多模板比较好用。


小作文直接每种背一篇模板即可,不要因为某种类型考过很多次或者冷门就不看,比如今年的notice,还好我考前一天看到一篇非常类似的范文,要不然连格式都不对,就太惨了。


大作文要形成自己的模板,而不是直接背固定的模板。所谓自己的模板,是指文章开头和结尾,以及衔接部分这些和内容关系不大的部分要背好,然后再背几句万金油的句子,可按积极/消极两大类来准备,中间的内容再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写作,这样就不会有明显的模板的痕迹。


我考试时前面答的比较顺,作文部分剩了一个多小时,所以大小作文都是打好草稿再抄上去的,字写的比较工整,基本没有涂涂改改,所以最后应该还不错。


 

五、复试


科班的同学建议把本科的重点课程回顾一下,我是听了苏世学社的免费分享的复试课程,最后根据自己的个人陈述和成绩单准备了一个常考题库,大概50多个问题,包括常见的英语问题等。其实软微的复试相对友好,尽量把初试分提高,复试一般不会拖后腿。


 

六、最后


回顾考研这大半年,最后都是开心的回忆,因为很久没有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情,这段时间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心里也很踏实。


此外,有几个好朋友相互鼓励也是很重要的。考研时,身边有很多考道口,光华,软微,中财的同学,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公共课经验,种草练习册,或者吃吃饭,聊聊天放松放松。不要一开始就抱着抵触考研的心态去准备考研,反之,我是把考研当成弥补大学三年没有好好学习的机会,很珍惜考研的每一天。



所以,明确的目标强大的内心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很难被一些“劝退小道消息”所干扰,考研路上的“小插曲”也能从容应对。


所以,既然选定了目标,那就顽强地走下去吧!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考研401分:择校不要太低估自己,备考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