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 第五章 明朝野史

直到灯火万家通明时分,秋繁谊才合上了小册子。
月光明晃晃地洒了一窗台。秋繁谊起身,吹灭不知道燃亮了多久的油灯,推开小屋的门,走到院子里面去。
天空中,有一道银河闪闪发光,月亮有些弯弯的,正是初夏,晚上到有些凉飕飕的,秋繁谊坐在院子里,看着苏州城里的月光。
夏天晚上的风凉飕飕的,秋繁谊的心里,像是平静的湖水泛起了波纹。
翌日一早,秋繁谊就起身,换上新买的苏绣,薄施粉黛,出了院门,时间刚刚好,大街小巷恰巧热闹起来,秋繁谊叫了辆黄包车。
黄包车沿着青石板路,轮子一路骨碌骨碌地转,和这早上的苏州城里繁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路拉着秋繁谊来到了十全街。
还没吃早饭呢。秋繁谊心想。便走进熟悉的面馆吃了碗面,这家面的汤头与配料清清淡淡,却又不失鲜味。
秋繁谊挑起一口面放进嘴里,面条爽滑而又筋道的口感,让秋繁谊感到由衷的喜悦。
吃过了早饭,还有些时间,秋繁谊便想随处逛逛,也罢,十全街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是苏州城的人们常常来娱乐消遣,品尝美食的地方。
“同华茶楼,好像是上次和焕樱还有萧老板他们喝茶的地方,”秋繁谊自言自语道,“应该就在前面。”
高跟鞋踩得石板路喀嗒喀嗒响,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小贩吆喝的声音,隔着一排房子船家的划水声,黄包车车轱辘的响声,食物的香气,成了十全街的独有的繁华。
“繁谊姐姐!”突然,秋繁谊感到背上有个重物一压,不免差点打了个趔趄。
“干什么啊你这小丫头,”秋繁谊稳住脚步,不满意地说道,“大街上你想让我出洋相啊。”
“我错了嘛繁谊姐姐,”秦焕樱调皮地眨眨眼睛,“昨天那位李先生给你的剧本你看完了吗?”
“看完了,”秋繁谊轻轻地出了一口气,“怎么了?你也想看?”
“昨天李先生不是说让我们到同华茶楼找他嘛,”秦焕樱笑嘻嘻地说,“反正现在还早,不如我们就先去同华茶楼等他好了,反正我也想看看剧本。”
“没有奶油话梅,你怎么喝茶?”秋繁谊下意识地问道。
“哎呀繁谊姐姐,你肯定没有想着要带我来,”秦焕樱不满地嘟哝,“不过我已经买好啦!”秦焕樱拿出一个纸包,在秋繁谊的眼前晃了晃。
“真拿你没办法,”秋繁谊笑着叹了口气,“是张祥丰的么?”
“当然啦!”绣花鞋落在石板路上,因为秦焕樱的跑动,发出细微的清脆噼啪声。
秦焕樱已经跑远了。
秋繁谊笑着摇了摇头,忙跟了上去。
“两位小姐想必已经等候多时了吧,是李某失礼了。”
一个儒糯的男中音出现在两人的听域里,秋繁谊忙起身,微微点头:“不知李先生已经到来,繁谊才是失礼。”
“先不说这个,今天到这里来,想必秋小姐已经看完李某写的剧本了,您认为它怎么样呢?”李先生问到。
“李先生的剧本,让繁谊回忆起了许多事情,也让焕樱回忆起了许多事情,李先生是如何写出这样让人动真情的故事的,”秋繁谊看了一眼秦焕樱,二人相视一笑,“我和焕樱都很喜欢这个故事。”
“明朝野史中,记载了一个有关昆曲的故事,”李亦宁喝了一口茶,仿佛在回忆什么事情似的说道,“从前有两个戏子,是从一个班子里出来的,两人从小感情深厚,彼此欣赏,可是有一天,一个戏子意外地哑了,从此唱不了戏,另一个戏子为了那个戏子能继续唱戏,所以就编了这段戏,两人的衣袖用很细的红线连接起来,一个主唱,一个主舞,这线还不能断,”李亦宁顿了顿,“秋小姐与秦小姐是知道的,昆曲唱做皆要精通,在当时,这种做法不被认可,渐渐地,两个戏子也就在时间里没了踪影。”
“这就是我的剧本的原型。”李亦宁看着秋繁谊与秦焕樱漂亮的眼睛,笑着说道。
“李先生真是博学,”秋繁谊轻轻一笑,“我会把您的剧本告诉苏州剧院的萧老板的,萧老板是个爱戏之人,他看到你这样精彩的剧本,一定会答应出演的。”
“李某十分感谢秋小姐与秦小姐的认可,”李亦宁起身,“剧本就先放在秋小姐那里吧,今日李某本是想和同学来这里喝茶的,可是他们比起喝茶,更愿意去书斋读书,失陪失陪,李某得去赴约了。”
“李先生慢走。”秋繁谊起身,微微点头。
“刘县长,那批军需已经安全地通过吴县了,交接也做好了。”严宽将文件袋放在办公桌上,上面的青天白日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庄严肃穆。
“嗯,”本来伏案工作的刘利平缓缓将笔放下,看向严宽,眼神中满是赞许,“事情交给你办,我永远放心。”
“我给您倒杯茶。”严宽拿起桌上的茶杯,杯面上烧制着青花的纹理。
“严宽,今天的早报你看了吗?”刘利平站起身来,走向窗前。
窗外,桂树生机勃勃,每一片绿叶上都律动着生命的奏歌。
“啊,看了,说是东三省沦陷了,张学良他们却撤兵了,”严宽将茶杯放在桌脚上,“都是什么‘攘外必先安内’。”
“可笑,分不清是与非吗?都这个时候了,”刘利平咬牙切齿,“党国难道就看着东三省的人民沦为日寇的奴隶吗?”
桌上的茶冒着水汽,水汽逐渐地消散在空气中。严宽沉默地站在原地,目光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