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心理医院西安脑康心理医院:别忽视孩子潜在的抑郁求救信号

2023-03-25 15:28 作者:西安脑康心理医疗  | 我要投稿

一直品学兼优的小桐(化名)最近总是和父母说自己不想上学了。


父母开始只是认为小桐在学习中遇到了些困难或是在学校出现了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但是不论如何劝说,小桐不上学的态度仍旧非常坚决,到目前为止小桐已经有两周没有去学校了。


懂事的小桐突然变成这样父母很是不解,就通过老师和小桐的同学多方了解,发现小桐最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爱和同学交流,好像充满了心事,而且父母也发现小桐的胃口不好,每次只吃一点饭就回到自己屋里,然后就躺在床上


父母想尝试了解小桐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小桐总是拒绝沟通,无奈下小桐的父母来院求助心理医生,经过沟通后才发现,小桐有明显的抑郁倾向。




我院精神科主任杨西宁介绍:


厌学是孩子在抑郁症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也是很多家长带孩子就诊的原因。抑郁症会让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精力水平下降,造成孩子学习效率降低,不愿意上学,甚至逃学,从而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滑。


除此之外,孩子在心理压力过大时,还会出现非器质性躯体不适,比如头颈部钝痛、胸闷气短、不典型面痛、慢性腰背酸痛等。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群体时常发生,且多见于八九岁大的孩子身上。因为很多躯体不适本身就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胃溃疡、高血压等,多是因为个人不良情绪或压力性事件导致的。


再加上,年龄小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时,心理或情绪问题就会表现为躯体不适。




早在之前就有新闻报道,12岁少年每晚胃疼肚子疼被确诊为轻度抑郁。少年的妈妈表示:“孩子刚进入寄宿制学校,起初我只是以为孩子不太适应学校环境和饮食,就给孩子买了一些缓解胃痛的药,也没多放在心上。但是后面发现怎么一个月瘦了十多斤,而且精神状态也不好,后面才发现可能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焦虑”。


所以,没有造成器官性损害的躯体化症状往往是心理疼痛,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情况。



早期识别

儿童青少年抑郁信号


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状况不好,或者还没有能力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抑郁症状,只是每天都会纠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产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


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潜在的根源,误把青少年抑郁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叛逆、不愿学习、意志力不足、内心不够强大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尽早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应对抑郁情绪,避免孩子发展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尤为重要。




出现这些表现时

孩子可能处在抑郁状态


孩子的情绪状态异常

➤ 情绪容易变得低落,难以高兴起来;

➤ 容易烦躁,不耐烦,发脾气;

➤ 情绪敏感,容易悲伤哭泣。


孩子的兴趣改变

➤ 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弱,乐趣减少;

➤ 对新颖的东西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经常有无聊感;

➤ 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孩子在校表现的变化

➤ 出勤情况:不愿意上学,甚至不想去学校;

➤ 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变得很糟糕;

➤ 行为问题:与人打架或者被打,被同学排挤孤立。


孩子的社交行为变得不正常

➤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

➤ 课外活动或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

➤ 远离人群,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 过于黏人,不可控制地需要跟某个人待在一起;

➤ 对他人的行为敏感,容易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情绪反应。


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差

➤ 容易疲劳,感到精力不足,喜欢赖在床上;

➤ 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

➤ 出现与生理状况不匹配的身体不舒服,如头痛、胃痛等;

➤ 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孩子的饮食失调

➤ 对食物变得很挑剔,对食物的兴趣减弱甚至丧失了;

➤ 突然有不可抑制的进食冲动,不能享受进食的乐趣,只是机械式把食物塞进口中吞下去,肚子很难受也无法停下来;

➤ 突然吃超量的食物,食后催吐,吐后再吃。


孩子的睡眠不稳定

➤ 失眠,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容易早醒,醒后无法入睡;

➤ 睡得过多,即使每天睡十多个小时,醒来依然疲惫不堪;

➤ 睡眠过程中梦多,容易惊醒。


孩子的认知功能下降

➤ 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效率变低,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

➤ 记忆力下降,不容易记住要学的知识,记住了也容易忘记;

➤ 做事犹豫不决,即使简单的选择也变得很困难。


孩子的自我评价变低

➤ 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

➤ 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 失去活着的意义;

➤ 不恰当的内疚感,将事情不好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

➤ 反复思考死亡,觉得自己死了可能会更好;

➤ 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家族有抑郁病史

➤ 有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病史,子女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4-6倍,并且子女发病年龄会偏早。


孩子有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抑郁的可能性,识别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避免孩子的负面情绪堆积如山。青少年抑郁有时很难识别,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对劲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观察和警惕


1.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痛哭。父母可在这个时段多加观察,或者结合是否有擦泪纸巾、枕头泪渍等迹象来初步判断。


2. 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


3. 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出现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非常紧张、焦虑等表现,成绩很可能有所下滑。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障碍表现。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


4. 如果感觉孩子跟父母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总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那也要加强注意。不要以为孩子总是阳光、积极、正能量,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但他们愿意倾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积极求助。


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5. 既然抑郁症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有可能伪装,那父母要主动跟孩子认可的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坚强、演技再好,在他们痛苦得难以独自承受时,往往会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声。


6. 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残是极其危险的信号!青少年患者的自残行为往往出于释放压力,这说明他们内心的压力已经接近令其精神崩溃的临界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




预防青少年抑郁

家长还能做些什么?


1. 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父母要避免争吵,或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比较乐观,性格好,积极向上。


2. 带孩子去探索生命中的乐趣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


放假的时候带孩子到处游玩,回归大自然,一起骑车,爬山,踢球。爱运动的孩子大部分都乐观向上,阳光开朗。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可以在周末的时候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几家人一同旅行,让孩子不断发现生命中的各种美好。


3. 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勇气


当孩子处于低谷的时候,父母的鼓励对他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家长不要置之不理,不要打击,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该给予积极地开导和鼓励。教会孩子克服困难,不被困难打倒。


让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勇敢地接受失败,保持冷静,想办法再次赢得胜利,而不是一蹶不振。


4. 教会孩子去接受情绪和事实


当面对家人离世或者重大变故的时候,要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多开导孩子,而不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无所谓。不要故意去避免谈论,要消除孩子的疑虑。


要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用有效的方式去抒发情绪。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和成长中才会更坚韧,更容易适应,才有更好的发展。


西安心理医院西安脑康心理医院:别忽视孩子潜在的抑郁求救信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