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谈“糖网”发展的关键阶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谈“糖网”发展的关键阶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疾病也是慢慢积累
过临界点突然爆发
......
看病时经常听患者说,我怎么好好的,突然就生病了?其实除了外伤、中毒等疾病,大部分病发生之前都是经历过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
就拿糖尿病来说,我国现有大约1.14亿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发病率(6.7%)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4%)。随糖尿病病史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升高。2型糖尿病10~19年以上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高达53%以上。1型糖尿病10~15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可达90%。
目前,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患者人群日趋年轻化,有的甚至30岁就步入近失明状态。目前欠缺的不是求医问药的途径,而是患者缺少对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意识,缺乏长期的自我血糖监测和控制。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韩晓冬主任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一】
47岁的张先生(化名)患糖尿病已12年,平素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长期忽视血糖监测。直到左眼突然视力下降,才切身体会到糖尿病的危害。今年3月,张先生感觉左眼突然有一股浓烟遮挡,视物模糊严重,工作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赶紧来到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左眼眼底照相,显示玻璃体积血呈黑色云雾状,视网膜前纤维增殖呈白色条索状。视力0.2
△左眼眼底照相,显示玻璃体积血呈黑色云雾状,视网膜前纤维增殖呈白色条索状。视力0.2
韩晓冬主任告诉张先生的左眼已经错过了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需要手术治疗。而自感“一切正常”的右眼,同样也是增殖期病变,需要尽快激光治疗。张先生恢复视力心切,想马上手术。但血糖却亮起了红灯,原来平素不管不问的血糖和血压,都远远高于正常值。张先生满头疑惑,怎么这病一夜就来了?
其实不然,随着高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已在眼内悄悄埋下了“定时炸弹”,直到突然“引爆”,患者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非增殖性和增殖性。早期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多发生在黄斑以外,故患者大多没有任何感觉。微血管病变逐渐发展,形成血管闭塞,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就会刺激新生血管生长和纤维增生,此时眼底表现为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患者就会感觉视物遮挡和视力下降。但往往在一定时间内玻璃体积血能轻度自行吸收,这就更增加了该病的迷惑人之处:“视力能自行恢复,不需要及时就医”;“视力还够用,等看不见了再说”——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就诊误区。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进行性疾病,随血管病变的逐渐加重,视网膜功能也会发生不可逆的丢失,特别是黄斑受累的患者。如果在增殖早期不及时进行激光干预,发展到增殖晚期即便手术治疗,也不能挽回已经损失的视功能。
由于适时进行了造影检查,张先生的右眼疾病得到了及时发现和激光治疗,避免了像左眼一样重蹈覆辙。
【案例二】
56岁的荆女士(化名)患糖尿病高血压5年,由于平素感觉正常,忽视了血糖和血压的监测。近日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到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右眼眼底照相,显示大量视网膜前条索状纤维增殖。视力手动/30cm
住院后发现荆女士的血压和血糖均超标,血压更是多次高于“危急值”。经韩晓冬主任控制后,荆女士右眼顺利接受了玻切手术,左眼接受了激光治疗。左眼病情得到了控制,然而,虽然右眼的解剖结构得到了恢复,但视力只提高到指数/20cm。
好景不长,3个月后荆女士的右眼视力再次下降,接近失明。检查结果让原本自信的韩晓冬主任心凉了半截,原来此次病变为视网膜动脉阻塞。
△右眼眼底照片,显示视网膜中心部缺血,色灰白。视力手动/眼前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之首,对视功能的破坏迅速且严重,视网膜神经细胞在数分钟之内就能发生死亡。由于大多患者不能在发生阻塞的1小时内及时就诊,故治疗效果差,视力恢复可能性极小。”韩晓冬主任介绍。
荆女士在右眼视力下降后2天才就诊。就诊时发现对视功能最重要的后极部视网膜苍白,血管闭锁。虽经积极药物治疗,血管再通明显,但视力未能显著提升。
原本以为经过抗栓治疗,病情应该得到控制,但1个月以后,荆女士的右眼又出现了新的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照片显示右眼虹膜大量粗大的新生血管。眼压46mmHg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晚期并发症,是眼部持续不可逆性缺血的结局,表现为难以控制的眼压升高和视神经受损。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使原本脆弱的视网膜又增加了一重伤害。
为积极控制眼压,减少高眼压带来的视功能损失,韩晓冬主任及时为荆女士进行了青光眼引流手术,使眼压得到了良好控制。至此,荆女士“不幸运”的右眼先后经历了糖尿病眼底病变最严重的几种类型,原本良好的第一次手术效果,最终也没有得到保持,令医生叹息不已。
为什么平时没感觉,一旦病起来了,却“治不好”,甚至“越治越糟”?这也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不解之处。
殊不知,糖尿病眼底并发症早期并不会影响视力,需要患者主动查体,才能发现病变的蛛丝马迹。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不能逆转或者被“治好”,只能局部控制进展。丢失的视功能,医生并不能再找回来。
上述两位患者,就诊时都已是增殖期,错过了最佳控制时机,这正是眼科医生的惋惜之处,也是特需科普之处。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导致全身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从而出现多种重要脏器的功能受损,如眼睛,肾脏,周围神经,心脏,大脑等。另外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这就更加重了单一指标的控制难度,且为血栓发生高危。
本文中第二个案例,患者即因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后期并发了血栓,导致失明和青光眼。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的视网膜中,眼部各种组织均可以表现糖尿病的危害,如白内障,眼肌麻痹,视神经病变,角膜病变等等。这些病变,都是“冰冻三尺”,虽然发病突然,但病理损伤却是慢性积累的结果......
最后,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晓冬呼吁,患者需要从患病初期就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其发病风险和诱发因素,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每年做1~2次常规眼部查体。如果有病变发生,更要相信客观检查结果,服从医生的治疗建议,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更不要随意听信其他患者的治疗故事,因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他人的治疗经过和结果并不能等同于自身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