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0国考「常识判断」解析(下)

2020-05-12 17:35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21.从冷门诗句中找到地理标志词

22.近年「党政」板块的最热门考点之一

23.令人意外的正确率

24.典型的「一知半解来选非」难题

25.经典重现,还记得「物候」这个词吗?

26.多种多样的「电池」知识点

27.不要高估中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8.通俗易懂的白居易诗句

29.「塑料大棚」的一些简单常识

30.间接推理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由于字数所限,2020国考「常识判断」拆分成了3篇文章,(上)(中)两部分的题目的解析也发布在「西瓜公考解题」专栏中。

二十一、从冷门诗句中找到地理标志词

【2020国考省级卷第2题】以下「期望」与地域对应正确的是:
(A)要留住「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那样的风景——贵州
(B)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重庆
(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样的乡情美景不能弄没了——湖南
(D)要保护好「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江西

以下「期望」与地域对应正确的是:
(A)要留住「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那样的风景——贵州
(B)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重庆
(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样的乡情美景不能弄没了——湖南
(D)要保护好「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江西 

正确率34%,易错项AD

本题难度较高,ABD的出处都较为冷门,作为正确答案的C选项也出自中学教材中不太被注意的地方。逐一分析选项:

A「要留住『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那样的风景——贵州」

A选项出自苏轼《和陶拟古九首》,描绘了海南的景色。这首诗知名度不高,但可以通过推理来分析。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中,「万仞」明显是夸张词。既然「飞泉」能够「泻万仞」,也就是说泉水从山上倾泄下来时,能形成较大的落差,像瀑布一样;「舞鹤双低昂」说明此地有「鹤」在低空中飞行。

结合贵州省情进行分析:

关于上半句,的确贵州有黄果树瀑布等知名瀑布,但是「飞泉泻万仞」明显是「由山泉水形成的小型瀑布」而不是大瀑布,因此对应情况存疑;关于下半句,贵州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且属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并且「鹤」这类动物一般分布在沼泽、浅滩、芦苇塘等湿地,因此贵州不太可能出现「鹤在低空中飞行」的景色。

综合分析可确定A选项对应错误,排除。

B「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重庆」

B选项出自大型人文生态纪录片《一江清水向东流》,主要讲述了三江源地区(青海)的景色。

读题之后不难确定B选项的对应一定有问题。「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说明此地应在长江(或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原因是只有在源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至少确保向东流的江水是清的。据此推测,B选项应与「大江大河的源头」有关,而我国最著名的源头就是青海的「三江源」,所以该对应关系错误。

此处也可以反推,即:即使重庆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再好,如果上游污染了,从此地开始东流的江水也不是清的,因此B选项对应有误,排除。

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样的乡情美景不能弄没了——湖南」

C的表述没有问题,其出自中学语文教材《岳阳楼记》,虽然它要求全文背诵,但这句话位置比较冷门,前后文如下: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注:加粗部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句子。

「岳阳楼」在湖南,因此C选项的对应关系正确,应选。如果忘记了C的出处,也可以根据古文本身含义来分析。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如果没有理解,可以先跳过这句话。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景色,先跳过,继续分析下文。

浮光跃金:即「浮跃金光」。浮,意为着有水;跃,意味着水面范围很广,例如在大江、大湖或海上,波浪足够明显,才有「跃」的动作;「金光」结合上文可确定是月光。

这句话的指的是「月亮在较大水面上产生的倒影浮动、跳跃的镜像」。

静影沉璧:水面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综合分析可确定C选项对应的风景应发生在大湖附近——如果是海,那么海上「无风三尺浪」,不会出现「静影沉璧」的现象;如果是河,则必然能望到对岸,此时的画面不具备「静影沉璧」的主体性。

也就是说,「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说的是「雾气消散,明月当空」的景象,为下文创造表述环境。

继续推理可知,湖南省内有「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因此即使忘记了诗句的出处,通过分析至少可确定C选项大致不存在对应问题。

D「要保护好『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江西」

D出自主席的《七律·答友人》,也是较为冷门的诗句。文中「洞庭」显然指的是洞庭湖,而洞庭湖在湖南,因此D选对应错误,排除。

后半句的「长岛」可能会让大家首先联想到美国纽约的长岛,山东的小伙伴可能会想到烟台市的长岛县,但本文中「长岛」指的是湖南的橘子洲,和洞庭湖一样都是湖南的地理标志。

综合分析,本题只有C选项对应正确(或者通过推理可确定ABD的对应都有错误,而C至少能对应起来),应选。

对于冷门的诗句,要找出其中的标志性词语来进行分析,例如「舞鹤双低昂」说明该地区有大片湿地且海拔较低;「静影沉璧」是湖面的景象;「洞庭」一定指的是洞庭湖。找到标志性词语后,题目就不难解出了。

注意洞庭湖在湖南,鄱阳湖在江西,两者不能弄混了。

二十二、近年「党政」板块的最热门考点之一

【2020国考省级卷第4题】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是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以下哪幅漫画不适合用于「三大攻坚战」的宣传?

正确答案为:
(A)图片A
(B)图片B
(C)图片C
(D)图片D

正确率64%,易错项C

「三大攻坚战」是近年来和党的政策有关的公考最热门考点之一,2017年广西省考、2018年重庆省考、2019年四川省考、2019年新疆省考以及选调生考试等多次公考都对其有所考察,因此本题难度较低,认真备考后就能快速作对。

「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分析图片:

图片A有「车改」「公款」等字样,可确定其内容和「公车政策改革」「公车使用规范」「禁止滥用公车」有关。

图片B有「脱贫」和「致富之路」,动作为一个人锤子砸带有「贫困」字样的大石头,可用在「精准脱贫」宣传中。

图片C有「防范风险」的字样,动作为用绳子扎紧口袋防止金钱流失,可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宣传中。

图片D有「土壤」「污染」的字样,动作为一个人站在土壤上拿武器抵御污染进攻,可用在「污染防治」的宣传中。

综合考虑,A选项不适合用于「三大攻坚战」的宣传,应选。

二十三、令人意外的正确率

【2020国考省级卷第6题】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率49%,易错项D

本题如果出现在初中历史「近现代史」期末考试中,正确率至少能达到90%,但本题的正确率还是让人比较惊讶的——只有一半左右。

逐一分析图片:

图①中有「红船」字样,很明显指代的是「南湖红船」这样一个建党标志性事件,时间为1921年7月。

图②为长征。根据「从于都出发」可知该事件发生于1934年10月。

图③为「古田会议」,发生于1929年底。

图④说的是「西柏坡」。根据常识可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间为1948~1949年。

因此本题正确排序为①③②④,C选项正确。

本题为什么正确率低?从干扰项D来看,有近一半的考生不清楚「古田会议」是发生在「长征」之前还是之后。的确,严格来说「古田会议」的知名度确实不如「建党」「长征」和「西柏坡」,但它也是党史上最重要的考点之一。

古田会议的核心记忆点是「古田确定党管军」,即该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俗称「党指挥枪」。

如果连党史最重要的会议之一都记不住,那公考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了。

二十四、典型的「一知半解来选非」难题

【2020国考省级卷12题】关于陶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钧瓷的特点
(B)紫砂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制成的
(C)景德镇在宋代时期主要烧制青白瓷
(D)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是虎和骆驼

关于陶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钧瓷的特点
(B)紫砂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制成的
(C)景德镇在宋代时期主要烧制青白瓷
(D)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是虎和骆驼

正确率49%,易错项C

本题是典型的「一知半解来选非」类难题。

「一知半解」,指的是题干的选材角度往往考生有些印象,有的还在中学教材上出现过,但考查点往往较为深入,考生难以一眼确定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来选非」,指的是题目属于「选非题」,而且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会给出考生推理的空间,从而在提升题目难度的同时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

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推理出错误选项。以本题为例,「定汝哥官钧」是宋代五大名窑,「景德镇瓷器」「紫砂壶」「唐三彩」也是很有名的陶瓷器,但由于考查点非常深入,难以直接选出结果。

逐一分析:

A「『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钧瓷的特点」

如果不了解相关陶瓷知识,不太关注古玩鉴赏类节目,也不是禹州一带考生的话,A没有任何推理技巧。「钧」字很冷门,在中学时代也没有和「钧瓷」有关的著名诗句,基本无法确定其表述是否正确。

也许有考生会觉得这个选项太难,但事实上,本题是一道「选非题」,因此只要有表述明显错误的选项,这道题的难度就可以视作不高——不要在不确定的选项上浪费太多时间。

「钧瓷」的知识点如下:

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点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科学原理为: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烧成过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由同样的釉料釉色而成为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钧瓷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

注意:「钧」不是「禹州市」或者「河南省」的别称。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钧瓷」因此而得名。也就说,「钧瓷」是最初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贡品,因此精美程度极高。

B「紫砂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制成的」

B和A类似,不了解「紫砂壶」特点的考生基本上无法推出其表述是否正确。

紫砂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因此B选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

B之所以难以推理,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紫砂壶」,都知道「紫砂壶是著名的茶具」,但基本上没有人关注「紫砂泥的原料有什么特点」。另外作为茶具,也很少有人研究「茶具中铁含量高对喝茶口感有什么影响」,「紫色」也只是一个概括性颜色(紫砂壶大部分还是以棕褐色为主),因此「铁含量高」这个特点无法直接推出。

C「景德镇在宋代时期主要烧制青白瓷」

C也是正确的,但有趣的是,该选项表述的「景德镇瓷器」是考生相对来说最熟悉的,却也成了误选比例最高的干扰先。

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有「瓷器」的含义。先有China表示中国,再有china表示瓷器,可见瓷器是古代外国人眼中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而「景德镇瓷器」则是「china」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源自唐朝,得名宋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予瓷器之名),扬名天下于明朝,巅峰于清朝中期。

景德镇瓷器特点为「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在中外文化中,纯洁的白色(后来的青色)、明亮的反射面和清脆的声音都是「高级」的标志,备受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因此景德镇瓷器成为了中华文化最著名的符号之一。

「景德镇在明清时期主要烧制以白色为主的瓷器」是初中历史考点,但教材并未强调宋朝时的特点,因此很多考生误选C,原因就是觉得「明朝之前的景德镇可能在烧制别的颜色的瓷器」。事实上陶瓷业的发展有迹可循,有名的陶瓷最初的颜色、形状和此地的原料、加工工艺有关,后来逐渐在此基础上发展。

例如景德镇陶瓷最初烧的是青白瓷,后来逐渐提炼工艺,可以洁白如玉的白瓷,再后来能在白瓷的基础上烧出典雅秀丽的青花等图案,还能烧出像蛋壳一样的薄瓷。

因此C选项表述也是正确的,过度联想并不可取。

D「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是虎和骆驼」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器,盛行于唐代,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该考点也出现在了2011年的国考中:

【2011国考20题】关于我国的出土文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纱襌衣 
(B)西安附近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C)越王勾践剑是战国时期兵器冶炼技术的杰出成果
(D)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以红、蓝、白三种颜色为主

本题正确选项为A,正确率38%。D选项就考察了「唐三彩」的颜色,如果当时考生能够由此刨根问底,搜索下「唐三彩」的特点,那么这道题就没那么困难了。

2020年这道题考查的是「唐三彩的造型」。唐三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器,不仅是因为其烧制工艺复杂高超,还因为此类陶器在制造过程中融入了「雕塑」「绘画」甚至包括「建筑」的艺术,造型极为丰富多彩,相比起其他陶瓷较为固定的造型,特点非常突出。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分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动物四大类,动物最多,而动物中「马」和「骆驼」最多,也有猪、羊、鸡、狗等,老虎则较为少见,因此D选项表述错误,应选。

D选项可以通过推理来解析。

关于唐三彩,根据记忆和初中历史知识点可确定它造型非常丰富,涉及唐代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一项造型丰富,贴近生活场景的陶器,什么「动物」造型会受欢迎?

根据唐朝交通发达、「丝绸之路」繁盛的状况可以推测,作为交通工具的「马」和「骆驼」应当很受欢迎,而常见的生活畜禽,如猪、牛、羊、狗、兔、鸡、鸭等。

老虎是猛兽,而且是和人类生活基本没关系,且在古代对人类威胁很大的猛兽,「唐三彩」也不是没有老虎,但作为贴近生活的陶器,老虎的「出镜」题材相对较少。历史上唐朝人并没有捕猎老虎的爱好,所以不可能出现大量以「猎户捕虎」为题材的陶器,可推断D选项表述错误。

当代仿制唐三彩中有不少老虎形象,但不要将其直接套用到原版历史上。

二十五、经典重现,还记得「物候」这个词吗?

【2020国考省级卷13题】关于诗句涉及的物候特征,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
(C)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海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关于诗句涉及的物候特征,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
(C)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海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正确率51%,易错项A

本题「物候」这个词虽然很冷门,但难度很低,原因是在一年前的2019国考中就考察了这个知识点:

【2019国考地市级卷84题/省级卷89题】物候现象是生物随着气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相应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拔的差异、经度的差异、纬度的差异和时间的差异。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候现象受到海拔差异影响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题正确选项为C,正确率86%。不难发2019国考这道题的D选项和2020国考的B选项完全相同,而且后者还是「选非题」中「对应错误」的选项,因此考生如果认真复习了2019年的国考,这道题就是一道纯粹的送分题。

比较有趣的是,2019年国考考察「物候」时用的是「定义判断」这种正确率很高的题型,而今年「经典重现」时放在了「常识判断」的板块,结果正确率就大幅下降了。

根据2019年国考的定义,「物候」现象是生物随着气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相应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虽然2020年国考的这道题没有给出相关定义,但即使不清楚该词的含义,也能看出它表述的是句子前后部分的对应关系,和「物候」这个词关系不大。

逐一分析选项: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A选项出自自唐代张谓的《早梅》,讲的是冬季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如果不了解本诗的话,根据「疑是经冬雪未销」的表述可确定两点:

第一,花的颜色和雪相近;

第二,花在严寒中开放,且开花点距离水边较近。

可确定A反映的情景是「水边的梅花在寒冷中已经提早开放,看上去好像冬雪还未融化一样」。根据初中物理、地理常识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温比气温变化要缓慢的多,加之水结冰时会散热,蒸发时会吸热,因此在海边、湖边的气候相对于内陆地区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因此A选项中梅花提早开放的原因和「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有关,对应正确。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

B选项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它也是2019年国考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当然不是「海拔差异影响物候」,但显然也不是「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

结合初中地理、历史知识可发现「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和「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气候的分界」有关,该诗句强调「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在「物候」角度的含义为「(从春季开始的)夏季季风无法影响到玉门关」,因此其对应错误,应选。

关于「冷锋」,大家也要对其有所了解。该词定义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

冷锋不是「气候的分界线」,而是一种天气现象,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 

C「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海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C选项出自欧阳修的《戏答元珍》,它和2019国考题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原理相同,反映了海拔因素对物候的影响。海拔高的地区,温度相对较低,因此花开放的时间相对较晚,对应关系正确。

注意两首诗中的「二月」「四月」都是农历。

D「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D选项中的「南北」指的是山的南坡和北坡,不过即使没有理解这点,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房屋「坐北朝南」的设计也可以确定其表述正确。

生长过程中能够接受更多来自南边阳光的植物,其光合作用更加旺盛,长势更加良好,因此和北部同类植物相比暖意更盛,因此D选项的对应也是正确的。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对应错误,应选。

这道题如果做错就实在不应该了。如果一个考生想要考上2020年的公务员,却连2019年公考的原题都不熟悉,那这个人的准备也未免太不充分了。

即使不明白「春风」的含义,也要根据「冷锋」的含义来推出B选项错误才对。

二十六、多种多样的「电池」知识点

【2020国考省级卷15题】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电池利用液态电解液产生电流
(B)自行放电是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渐生故障
(C)锂电池不会产生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
(D)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是直流电

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电池利用液态电解液产生电流
(B)自行放电是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渐生故障
(C)锂电池不会产生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
(D)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是直流电

正确率27%,易错项CD

从本题的正确率(接近25%)来看,大部分考生都不知道题目的正确答案,选择了「蒙题」的方式。的确,「电池」是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日常的知识点,但本题4个选项其实都能通过推理的方式来分析。

A「干电池利用液态电解液产生电流」

A表述错误,而且表述有问题的地方非常明显。

根据初中物理和生活常识可知,「干电池」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电池,尤其是「5号」和「7号」电池在很多小电器和数码产品中广泛使用。

那么请大家回想一下,5号电池和7号电池内部是液态的吗?或者说,在摇晃电池的时候,里面有没有「哗哗」那样类似液体流动的声音?——显然是没有的,因此A选项表述明显错误,应选。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和干电池内部构造有关的资料,可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糊状物,这就是它的「电解液」。目前主流干电池是锌锰电池,中间是正极碳棒,外包石墨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再外是一层纤维网.网上涂有很厚的电解质糊,其构成是氯化铵溶液和淀粉和少量防腐剂。最外层是金属锌皮做的筒,也就是负极。

B「自行放电是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渐生故障」

B选项表述正确。蓄电池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最常见的是铅酸蓄电池。蓄电池长久不用,它会慢慢自行放电,直至报废。

各位小伙伴只要骑过电动车,对B选项就会感同身受。即使将电动车(锂电池电动车除外)充满电,只要一段时间不用,它的电量就会快速下降,即所谓的「自性放电」,这种现象和蓄电池的工作机理有关,是无法避免的。

C「锂电池不会产生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

本题误选C的考生较多,原因是很少有考生真正关注自己购买的电子产品。「锂电池」全名为「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中,大家使用的智能手机就是用的锂电池。

小时候家里有手机的小伙伴可能对一个事情非常有印象,那就是早期手机使用有一个窍门,即「第一次充电要至少充满12小时」,另外「手机长时间不用一定要把电池抠下来,再用之前要多充一会」,其原因就是早期的手机电池是蓄电池,工作原理和电动车是一样的。

蓄电池在原材料中就含有铅、汞等有害重金属,因此对环境污染较大;而锂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不含「铅、汞」等有害重金属*,自然也不会产生这些有害物质,因此C选项表述正确。

注:锂电池个别配件中含有极少量的铅,其原因是目前工业能力尚未达到完全不添加铅的要求,现阶段没有可供选择的替代技术或部件。锂电池本身工作不会产生重金属有害物质。

D「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是直流电」

根据初中物理常识可知,电流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其中,直流电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例如干电池产生的电流;交流电的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例如日常生活用电。

大家最熟悉的「太阳能电池」就是在计算器上应用的「黑色长条」状太阳能电池,这个电池产生的电流显然没有「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性质,因此是直流电,D选项表述正确。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表述错误,应选。

事实上,太阳能电池本质上和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类似,都是将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日常生活要留心,处处都可能是考点。

二十七、不要高估中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020国考省级卷第16题】关于能量与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点从高空中匀速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始终发生变化
(C)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向上飞的石子重力做负功导致势能减小

关于能量与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点从高空中匀速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始终发生变化
(C)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向上飞的石子重力做负功导致势能减小

正确率36%,易错项D

在「常识判断」板块,凡是对初中教材知识点考察地稍微深入点的,正确率都会很低,其原因在于大部分考生高估了自己的中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注:「高估自己的中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低估考试题目难度」。在行测考试中,除了广东省特有的「科学推理」题型考察较为深入之外,其他的国考、省考种涉及初中知识的绝对难度都不高。

逐一分析选项:

A「雨点从高空中匀速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

A选项有一个隐藏的条件,即「匀速下落」。

在物理学和「下落」有关的题目中,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忽略了空气的阻力,直接根据重力加速度g来计算,例如「铁球下路」等题目;另一种就是要考虑空气阻力,例如本题。

根据物理常识可知,如果忽略空气阻力,雨点从高空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加速度g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快。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该速度下重力做功和空气阻力的做功方向相反,大小相同,因此A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始终发生变化」

B显然错误。根据动能公式E=1/2mv²可知,在m、v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动能E也不发生变化,因此选项表述错误。

B也可以举例说明。想想一个卫星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此卫星总能量不变,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卫星的动能显然也不变。(也可以用其他例子,例如一根线拴着一个小球在绝对光滑的地面上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变化的是运动方向,但动能的「能」本身和方向无关。

C「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和A的「小心思」相同,用一个物理特定术语限定了一个环境。A说的是「匀速下落」,即「考虑空气阻力」;B说的是「自由落体」,即「忽略空气阻力」。

根据初中物理常识一眼可确定,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述正确,应选。

D「向上飞的石子重力做负功导致势能减小」

向上飞的石子飞行速度越来越慢,在这一过程中,石子的运动方向方向一直垂直地面向上,而重力的方向一直垂直地面向下,因此「重力做负功」的说法是正确的。当石子速度慢到停止并重新下落时,重力才会做正功。

本题的问题在于后半句。一般来说,「起负面作用」的结果是「减小」,但在本题中,后半句的主语是「势能」而不是「动能」,正确表述应当是「势能增加」,因此D选项表述错误。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表述正确,应选。误选D的小伙伴要认真审题了。

C选项是初中物理「力学」板块最基本的知识点,可能比它还要基本的就只有「牛顿三定律」了,但是这么简单知识点竟然还有大多数考生没有做对,说明「不重视基础」的问题非常严重,一定要引起重视。

大家可以翻一下初中物理教材,可发现BCD都出现过,而且都是很基础的知识点。

二十八、通俗易懂的白居易诗句

【2020国考省级卷17题】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下列与该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蚁」是因为酒中添加了可食用调色剂
(B)「醅酒」的过程利用了微生物的作用
(C)炉火燃烧的过程是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D)从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下列与该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蚁」是因为酒中添加了可食用调色剂
(B)「醅酒」的过程利用了微生物的作用
(C)炉火燃烧的过程是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D)从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正确率73%,易错项C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本诗名为《问刘十九》,在白居易诗歌中的知名度一般,喜爱文学的考生基本都知道,但没见过这首诗也没关系,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就能译出: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准备了新酿好的酒(特点是「绿蚁」),以及红泥做的小火炉(可推测小火炉是「热酒」用)。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将晚,似乎即将下雪,(问友人刘十九)能否(来我家)共饮一杯酒?

逐一分析选项:

A「『绿蚁』是因为酒中添加了可食用调色剂」

A中「绿蚁」不是「绿色的蚂蚁」,因为酒中有蚂蚁的话就太煞风景了。

分析可知古代的酒酿造技术较为粗糙,可知作者用「绿蚁」来比喻「酒表面浮起的泡沫、杂质」,是非常形象的比喻手法。

那么导致酒为绿色的原因是「酒中添加了可食用调色剂」吗?显然不是。「调色用食品添加剂」是非常近现代的观念,是食品工业大规模发展后才有的加工方式。古代提炼染料已经不容易了,没有所谓的「在酒中加入能染色且符合食用要求的添加剂」的工艺,「绿」是酒原料本身的颜色(例如植物的叶绿素)。

B「『醅酒』的过程利用了微生物的作用」

根据下文「红泥小火炉」可和「酉」字旁可推断出「醅酒」不是「将酒加热」的过程,而是制造酒(酿酒)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下将糖发酵成酒精,因此B表述正确。

C「炉火燃烧的过程是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C明显错误,根据初中化学常识可知,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排除。

D「从雪到水的转化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D明显正确,水的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简单记忆为「下雪不冷化雪冷」),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表述正确,应选。本题并未就「绿蚁」是否为「绿色的蚂蚁」来设置强干扰项,难度还是比较低的。

二十九、「塑料大棚」的一些简单常识

【2020国考省级卷18题】关于塑料大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大棚的薄膜能够提高光照强度
(B)搭建塑料大棚能有效防御地质灾害
(C)冬季在塑料大棚内熏烟有助于防御霜冻
(D)无土栽培技术必须在塑料大棚中进行

关于塑料大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大棚的薄膜能够提高光照强度
(B)搭建塑料大棚能有效防御地质灾害
(C)冬季在塑料大棚内熏烟有助于防御霜冻
(D)无土栽培技术必须在塑料大棚中进行

正确率62%,易错项A

每年国考中都会出现几道面向农村考生的题目,本题考察的「塑料大棚」即使如此。相对来说,这道题表述错误的选项较为明显,难度并不高,因此来自城市的考生也应做对。逐一分析选项:

A「塑料大棚的薄膜能够提高光照强度」

A表述明显错误。根据常识可知,想要提高光照强度,要么提高光源的功率,要么聚焦光照(使用凸透镜),要么减少光能传输的损耗。本题中光源是太阳,塑料大棚不仅不是凸透镜,还会反射一部分光线,因此塑料大棚的薄膜会「降低」而不是「提高」光照强度。

大家如果去过塑料大棚里面,就能感受到塑料大棚的内部比外部会暗一些。另外,从电视台看过和「塑料大棚」有关采访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里面的环境明显比外面要暗不少。

综合考虑,可以确定A选项表述错误。

B「搭建塑料大棚能有效防御地质灾害」

B选项一眼可确定错误。典型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洪爆发、泥石流、雪崩等,塑料大棚明显没有任何防御作用。

当然,比较结实的塑料大棚能够防御部分天气灾害,比如霜冻、积雪、暴雨等,但对于冰雹、雷击等比较严重的天气灾害还是难以防住的。

C「冬季在塑料大棚内熏烟有助于防御霜冻」

C是塑料大棚使用时常见的措施。由于塑料大棚是相对密闭空间,因此熏烟后,一方面可以提高大棚内温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二氧化碳和尘埃的浓度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有助于防御霜冻,表述正确。

C选项的操作非常朴实,但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大气逆辐射」等知识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学习。

即使不确定C是否正确,由于其他选项错误非常明显,本题答案也不难得出。

D「无土栽培技术必须在塑料大棚中进行」

显然错误。「无土栽培」和塑料大棚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塑料大棚创造的相对稳定的空间较为适合无土栽培;从另一个角度反推,如果不用「塑料大棚」,用「玻璃大棚」难道就不行了吗?显然不是。因此D选项的表述也是错误的。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表述正确,应选。

三十、间接推理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2020国考省级卷19题】下列与疫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疫苗通过三角肌注射才能产生作用
(B)免疫力弱的人不能接种疫苗
(C)疫苗的接种者必须是健康个体
(D)卡介疫苗是典型的活疫苗

下列与疫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疫苗通过三角肌注射才能产生作用
(B)免疫力弱的人不能接种疫苗
(C)疫苗的接种者必须是健康个体
(D)卡介疫苗是典型的活疫苗

正确率47%,易错项C

本题内容涉及初中生物的知识点。由于这是一道「选是题」且考察点较为复杂,如果考生对其不太熟悉的话,就需要通过推理,尤其是「反推」的方式来解析了。

A「疫苗通过三角肌注射才能产生作用」

三角肌是大家小时候打疫苗的位置,很多疫苗也需要通过三角肌注射,但是「通过三角肌注射才能产生作用」的表述过于绝对。

反推可知,人体肌肉众多,疫苗种类也众多,「三角肌」不可能囊括全部疫苗注射方式;更进一步分析,可发现A选项甚至没有说「题干是否只包括人类疫苗」,很多宠物疫苗是通过颈部注射的,所以A选项的表述错误。

疫苗通常打在「三角肌」的原因是上臂的三角肌群离主动脉第一分支较近,脂肪又比较少,疫苗进入后容易被吸收,从而产生免疫反应,并非不在三角肌注射就不会产生作用,因此A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免疫力弱的人不能接种疫苗」

B不符合生活常识,直接排除。

事实上免疫力弱分很多程度,一般要根据接种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接种方式。如果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力低下,也会考虑通过接种灭活苗的方式来提高免疫力,原因是灭活苗没有活性,不会对接种者造成感染。

C「疫苗的接种者必须是健康个体」

C是本题的强干扰项。一般来说「预防性接种」是健康的个体,但「治疗性接种」则不能要求绝对健康,例如狂犬病疫苗是必须打的。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反推C错误:「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某人碰伤了腿或者近期胃痛,也可以说是「不健康」的个人,但一般不影响此人接种「流感疫苗」。所以,C的表述也是有问题的。

D「卡介疫苗是典型的活疫苗」

D选项表述正确。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弱毒疫苗,是典型的活疫苗,它是由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首先发明的。为纪念这两位先驱者的功绩,称他们制成的菌苗为卡介苗。

综合考虑,本题D选项表述正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了解「卡介苗」的含义,则D选项无法通过任何方式直接推理得出,只能根据ABC的表述都有错误来间接确定D选项正确。这道题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

正确选项D中的「卡介苗」是比较冷门的知识点,大家要注意这道题推理的技巧。

2020国考「常识判断」解析(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