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赴南蛮定后方 孔明凄然失街亭 释疑

2023-08-25 00:36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1.看到丞相给曹魏扔出的三个剧本,我不由得《虎啸龙吟》里曹睿一句吐槽:爱卿一开始说诸葛亮在新城,后来又说诸葛亮在箕谷,现在怎么诸葛亮又从岐山杀出来了??这世上到底有几个诸葛亮啊??

还没来得及看那部剧 吴秀波就中道崩殂

2.我倒觉得这些应正了皇叔东下抢夺荆州决不是莽撞的报仇行为,大爷的战略雄心完全正确,夺取荆州南阳才能够真正的逐鹿中原恢复霸业。西上秦川是死路,诸葛氏丞相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战略格局是完全错误的。

那个时代没有新闻 丞相在隆中的时候估计是不知道汉水嘉陵江已经不是当年那样了 等到入蜀后估计才知道这个绝望的消息 其实他这种级别的战略家绝对是知道没啥戏了 唉 活得明白得多痛苦啊

3.按说魏延也是久经战阵的将领,为什么他会提出这种没有成功希望的方案呢?

将者认为自己百战百胜 帅者战前要“五事七计”的做庙算

4.司马懿真的是天下第一守将吗?

应该是丞相

5.站在在我们后人角度看,当然会觉得是天命。实际上我们是由果溯因,这人死了,所以命该死的。这朝代亡了,命给的种种因。 但是难道不是先有了因吗?有些因回溯甚至人力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对于天命说仍然不那么信服

今天的“天命”,说的是国家的运气,大运在,咋打咋顺手;大运不在,啥啥都是最强难度;丞相的一生,其实是知命但不认命,做好自己一切能做好的,等待命运的垂青 这种国运级别对咱普通人是没啥意义的 咱们的命 在通过确定良好人生操作系统后是可以越来越顺的 人命好改 因为小 国运难改 因为太大

6.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就跟早期拿着剧本演的郭嘉、荀彧类似吗

和郭嘉类似 荀彧不干这事 荀指导是和丞相一个级别的

7.如果打潼关的话,其实魏延有机会,但是概率也不高,打长安是打一次死一次。 蒲坂津其实是可以分兵堵上的。

那关中的反围剿咋办呢?总不能一万人承受双面夹击吧

8.中国自古以来因为地势原因由北向南打容易,由南向北打艰难,丞相想占据凉益,以此为依托,和魏国拼国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丞相不仅面对着地理上的劣势,还面对着魏国国力的挤兑,所以能做出的选择基本上没有。所以特别想知道朱元璋这个能够从南打到北的奇男子是怎么周旋出来的。

京杭大运河

9.就算马谡在街亭挡住,丞相全拒西凉也能难说,蜀国人才凋敝,国力跟魏差距太大,如果魏国死命和蜀国在关中相持,内部蜀国怕是要爆,而做梦都想二分天下的孙吴怕是会再复刻一次背刺。蜀国想赢只能像李二那样把把赢,并且把把歼灭战,逼迫魏国收缩防线退出关中。不过丞相的风格和底牌做不到。

陇西的防守成本和汉中一样低 而且要是能拿下陇西 可以将汉中和蜀中以及河西走廊的资源调到那里 统一由陇西下山东进 那样过了陇山就能借力渭水 物流上会降维度 肯定要比自汉中走要轻松的多

10.出汉中东征的可行性

那路同样完蛋 而且出去就是襄阳 会被南孙权北曹魏的夹击

11.蜀汉失去南郡 为什么不能分别从上庸和祁山两路出击呢?汉水可以从汉中直达上庸吧。是缺乏大将 还是上庸不是用武之地

东出上庸的战略点是襄阳 然后面临南北夹击 北有司马懿 南有吴老二 那可是吴老二啊 两次前科了啊

12.为什么战国时代烈国都已经可以动辄发动几十万人甚至接近百万级别的大战,譬如长平之战,譬如王剪灭楚之战,何以到了三国曹魏的二十几万人就成了最大规模?难道只有用战国的全民皆兵才能解释吗?

战国时确实是全民皆兵的都算进去了 三国此时已经出现职业化的世兵制了 兵户、民户分的很清 而且东汉末年的大乱也有关系

13.陇山秦岭北伐如此困难,丞相有没有评估出长江的可能性呢,比如再借一回荆州?比如干死老大再和老二分蛋糕呢?丞相北伐东吴老二顶多是不扯后腿,也没有发力啊

国际博弈层面上那已经是注定双输必死结局了啊 吴老二不扯后腿就已经是帮忙了

14.诸葛一生唯谨慎,如果丞相不耽误这宝贵的几天,而是博一把,也许结局就不同了吧。丞相为什么一生唯谨慎?细想起来,就是因为蜀汉盘太小了,丞相的每一步计划都要精确无比,不能有一丝差池,只要对方出乎意料或者属下犯错,形势就会逆转无法挽救!

没错 您说的太对了 弱者根本没资格犯错!不谨慎一把就下牌桌了

15.如果当年的章邯 司马欣 能和张郃 郭淮一样给力,刘邦也只能望关中兴叹了。 对于诸葛亮来说,容错率太低。像刘邦那样,能够从容的同时消化陇右和关中的好机遇不可能重现了。

章邯是比那二位要强很多的 当时三秦大地的迅速崩溃是因为三秦彻底失去统治民心了 项羽杀的那几十万关中小伙子都是因为那仨人投降的缘故 刘邦不久前约法三章的笑容又太过美好纯真 所以章邯个人认为非战之罪 只能说四百年前炎汉那真叫是万事俱备啊

16.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丞相的军事生涯可谓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丞相要是司马懿 背靠整个大半中国 丞相就不一定是这风格

17.郭淮的统帅是三国后期独一档的存在了

郭淮级别的曹魏还有好几个呢

18.诸葛亮的战略方向可能有问题。还是应当坚持向荆州出击。汉中守势。孙权在蜀魏的夹击下,荆州难守。向荆州方向,物资消耗小。能继续关羽的事业,在襄阳附近寻求与魏决战可能有利。

总体博弈论先不说 另外一点,你要抢的是吴老二的东西啊!那是吴老二啊!

19.丞相也是遭逢敌手,曹真郭淮都是帝国英杰,好不容易有个镀金高干夏侯楙,刚打起来就被替了。 如果是东线的曹休主持西北战场,蜀汉的胜率会高不少

千万别认为曹休好拿下 为了赚他 前期的吴老二使得那心眼子比演义里周瑜打黄盖都厉害

20.毛主席说的孔明应该自己去街亭,你怎么看?

那肯定对 其实丞相最终去了 

21.如果守街亭的人是魏延呢?个人观点,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就是弱化了的关公啊……

比马谡强得多

22.如果真像演义写的,丞相手里有30万人马北伐,那还不得翻天了啊?

粮草要是不掉链子的话 吴老二又得做回大魏吴王了

23.永远不要忘记一点,魏国有骑兵!!! 关羽是没赢,如果关羽赢了,水军路战队也就最多打到宛城,洛阳,就该被魏军骑兵突突了。。。 丞相也是没打赢,如果赢了,最多也就拿下关中。东出函谷关,还是得被魏军骑兵给突突了。。。 孙十万是没赢,如果赢了,最多也就拿下徐州,然后就被魏军骑兵给突突了。。。。。。 所以丞相一开始就已经预言了,一旦北方有变!!!!!

要是拿下陇西 蜀国就也有骑兵了 而且丞相军队的以步制骑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24.新收复一个地方后,能快速调动这个地方的降兵参与剩下的作战不?…比如让南安、天水起义的郡兵去堵陇西…类似于淮海战役…

首先当时有限 其次你不敢使

25.三国时代为何魏蜀有很多亭侯呢?大概都是个什么级别?这个亭侯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

很早就有了 列侯中,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三国人口大减 所以亭侯也多

26.陇道为什么没有渭河线呢?

地貌路况太艰难 该路段的铁路修建都是中国最难的几个施工段之一

27.诸葛亮这一次出兵数量应该不多吧,应该没有5万人

大概率没有

28.魏军不可以沿渭水逆流而上吗

走不了 那路没办法大军行走

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连丞相都有疏漏之处,况且我们?所以务必要小心谨慎,勿骄勿躁啊~

其实丞相的一生对于我们今天的另一个启示是 要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找机会 千万不要在夕阳行业里玩命 拼死拼活也发不起来的

30.

马谡 卒年三十九 

郭嘉 卒年三十八 

马谡 参军 

郭嘉 祭酒 

马谡 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郭嘉 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马谡 献计平南中 

郭嘉 遗计定辽东 

马谡 “攻心为上” 

郭嘉 “兵贵神速” 

马谡 集团“诸葛亮为肱骨,法正为谋主” 

郭嘉 集团“荀彧为肱骨,荀攸为谋主” 

马谡 深受孔明器重,情同父子,和诸葛亮昼夜畅谈。 

郭嘉 深受曹操信任,亲如兄弟,和曹丞相吃饭睡觉。 

马谡 匡世奇才(孔明评价) 

郭嘉 奇佐之才(曹操评价) 

可惜马谡多活了一年,因此有了下边的: 

马谡 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郭嘉 大神 

结论:有时候多活一年远不如早死一年! 如果马谡识趣点在三十八岁就病逝历史又会有什么变化? 

诸葛亮:痛哉幼常,惜哉幼常。假使幼常在此,亮何至于此。 

罗贯中:运谋如张良,决策似孙膑。可惜身先丧,刘汉梁栋倾。 罗贯中:若是当时存幼常,难容曹魏和东吴。 

易中天:天纵奇才马谡的病逝,使蜀国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后代学者:孟德追惜奉孝,而诸葛亦思幼常帷幄之助。 

《三国杀》:马谡特技:攻心,天妒。 

《三国志11》:马谡,智力98,特技百出。 

网民:诸葛亮只是杰出政治家,论军事马谡完爆诸葛亮。 

网民:诸葛亮其实被三国演义神化了,三国最厉害的军师其实是马谡。

神评论啊

以前贴吧上的

值得单开一篇专门写篇相关文章 一定会爆的

31.既然诸葛亮明白街亭的胜败关乎全局,为什么他没有亲自带兵挡住张郃?唐朝李世民在洛阳包围王世充的时候遇到窦建德增援的突发情况,李世民认识到能否挡住窦建德关系到围歼王世充的成败,他没有派别人去,而是亲自带兵驻守虎牢关。我觉得街亭这样的关键位置,用别人都不保险,必须像李世民那样统帅亲自出马才能万无一失。

其实这也是主席评论丞相的一个关键点 你应该自己上 但是您看完战斗布局后觉得那个战略目标很难吗?我丞相是想让人耗张郃的锐气 随后自己做奇兵收割来的 谁知道这么简单的差事会办成这样啊

32.真是替赵括感到不值。说马谡言过其实感觉还不是多么严重的贬损,就是指出性格问题而已。赵括多惨啊,他那时候连纸都没有被发明,后世硬给他安一个纸上谈兵。 顺便,为什么丞相治理了那么久的蜀汉,倾国出来北伐也就五万人。赵国不比蜀汉大多少,怎么能给赵括整40万人呢?

战国是算上所有民夫了 而且马谡没臭街是因为后面丞相又把魏国打趴窝了把司马懿打哆嗦了 赵括臭街是因为从此赵国就再也没爬起来

33.马谡有点像知乎网友,擅长平灭新德里,饮马莫斯科,炮击华盛顿……但是不擅长好好写点干货回答。

34.赵云邓芝撤退的原因是兵力太少还是曹真太强。这个邓芝是出使东吴的那个吧

个人感觉曹真很强 因为子龙最后不是主动撤回去的 是被打退的 还烧了褒斜道断后

35.帮我分析下这几种可能性有没有可参考行性。 1.诸葛没聊到张颌进军神速,马谡到达街亭和张颌赶了个前后脚,导致来不及修缮街亭,匆忙间只得上山应对马上就要赶到的张颌军。 2.张颌围马谡时,诸葛救兵已经赶到附近,但是在马谡被围时不敢去救,眼看马谡被张颌吃掉。

1、丞相至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时间并不仓促。2、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前军已经大破了 丞相还有数里没赶到 而且后面打了 被称为勇

36.运气和实力,究竟哪个更起决定性作用啊…

任何时候这两点都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37.为什么不把王平当主将,马谡为副呢?这样马谡也会有战功啊…就因为丞相想对马谡破格提拔吗?

魏国降将 咋也轮不到他的 有没有想过后面为什么司马懿来统领张郃

38.我看到一种说法,马亲王的文章:其实当时马谡是被王平等联手坑了,他看街亭城残破,无法驻扎大量士兵,就分兵副将王平保护水源,他上山倚角据守。但是无论是内部的利益冲突,还是个人感情,王平这些军队实干派都和空降高参马谡有严重对立,借此逃跑,让马谡在山上断水,大败。事后,费祎等(如果马谡培养起来也有可能插入丞相接班人序列的利益冲突)审案官员也糊弄冤枉了马谡。我记得一起分析过魏蜀吴三国的体制特点,蜀国就是不拘一格合流各派系,但是也容易出现派系之间的内部争斗,刘封孟达,关羽博士仁等均如此。这个脑洞大开的分析,您觉得得有可能么?

亲王的所有脑洞我认为都言之有物 作为演义题材在现在的作者中几乎可以说是见过的最高水平

39.想起知乎上看到的一个答案,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不让张郃过去,那么他就是曹仁级别。 

如果马谡守住街亭并歼灭张郃,那么他就是关羽级别。 

如果马谡守住街亭歼灭张郃之后乘胜追击,并且一战打垮曹军主力,那么他就是项羽级别。 

如果马谡果断放弃街亭,带领偏师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理念转战北方,并彻底打垮曹魏政权然后统一天下,那么他就是主席级别。

哈哈 但实际上丞相只是让他杵那不让贼兵偷过 据城而守恶心张郃的

40.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但中国人民的智慧又是容易断档的。 因为我们缺乏“制度连贯落实”与“逻辑步骤记录”来保证智慧的可继承性与可累加性。 感觉这两句话很重要,请问能具体分析或者说明一下,为什么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都缺乏“制度连贯落实”与“逻辑步骤记录”,而西方就有这一点呢?

1、中国更多是实用性技法 成果多是因为基数大。2、中华文明更多是家传性技法,战乱又太多,太多积累因为家族屠灭而失传。3、西方始终造不出瓷器 只能在玻璃上不断向前突破 在长期的演化中对于瓷器的研发执著以及玻璃仪器衍生的化学爆发使得西方的“注重记录每次实验区别的科学习惯”得到了贯彻





摘玉补石||赴南蛮定后方 孔明凄然失街亭 释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