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演员当如魏海敏(周恒)

2023-02-03 03:55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魏海敏


台湾名旦、“梅派”传人魏海敏女士,为“纪念梅兰芳诞生100周年”的活动作筹资义演。1993年10月上旬,她在北京民族宫大剧场公演两场,此番为她首次来大陆献艺。两场演出,魏女士演了梅氏晚年在舞台上最后一出名剧《穆桂英挂帅》,以及早年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玉堂春》双出。显示出她的不凡技艺。


魏海敏天资聪颖,又刻苦好学,自入海光国剧学校便受到师辈青睐,打下坚实的文、武功基础,学得丰富的剧目。由于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和艺德十分景仰,在“梅派”戏上下的功夫更大。不但借助录音、录影,还向香港老一辈的“梅派”名票包幼蝶先生问艺。3年前还特为到北京拜梅氏后裔、梅派嫡传梅葆玖为师,使得她在梅派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


从这次演出的三出戏来看,魏女士已很得“梅派”真谛。无论唱、做,都体现出“梅派”应有的端庄、大方、沉着、稳重。学习流派,大陆演员中,近些年有人为求形似,尽量模仿创始人晚年,抓住某些特点扩大;有些人则以使高腔、拉长腔哗众取宠。这都有损于流派,有损于艺术。魏海敏是规规矩矩、严肃治艺。观众给她报以热烈掌声,是平中见奇、情动于衷的。大陆演员,近些年有人对唱念时的口形过于不讲究,不乏张牙露齿严重者。既有损于形象的美感,又妨碍发声、吐字的准确性。魏海敏无此弊端。再加上她有一条好嗓子,质纯、音色美,唱念甜润,并且能够传达出内心感情。这使得她的艺术更上一层楼。


在《穆桂英挂帅》中,她能把人物对宋王的失望、积怨,对太君的尊重、屈从,放走一双儿女后的牵肠挂肚,接受帅印后的情绪由勉强到激动的转变,表达得鲜明、生动,引人共鸣。《霸王别姬》中,她的稳步出场,已经把人物的身份、气质和心情刻画出来。继之则是把虞姬从忧到惊的心情变化,舞剑前后的从强颜安慰项羽,到以死免除项羽的牵挂等,种种复杂的感情,表达得深刻、细致。立于舞台内侧,听更夫交谈,姿式优美,脸上、身上具都有戏。舞剑技巧娴熟,也蕴心情于其中,而不以剑花花梢赢人。戏中一顾一盼,从手势中反应出感情,都不流于形式。凡此种种,都具梅氏规范。《玉堂春》“会审”时的苏三,眼神和形体动作,都见含蓄,像个受审的样子,却又时时流露人物抚今忆往的内心。而不是东张西望,指手画脚,锋芒毕露,失去打官司的样儿,也失去苏三名妓的身份。有人说:听她的唱、看她的做,觉得舒服。正是由于她从不以游离于戏外的过份唱、做刺激观众,博取效果。看来美国《纽约时报》针对她演的《贵妃醉酒》,赞扬她为“最美丽的贵妃。”英国莎士比亚故乡人,看了她的莎翁名剧《马克白》中的《欲望城国》,称她为“有史以来最美丽的马克白夫人”,同样不是仅从她的外形上着眼,而是联系到她演出了人物的内心感情。


从魏海敏女士的艺术情况来看,体现出台湾的演员在继承传统、求一专多能的特色。魏女士说:以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以至“张”(君秋),各旦角流派的戏都演,还能反串小生、老生。她在《群英会·借东风》中,先扮周瑜、后扮孔明,在《甘露寺》中,则是先生后旦。仅只30出头的她,已经演过近百出戏。一则,在台湾戏路子窄了不成;二则,不多所掌握、多所实践,无法开拓创新。尽管得入“梅”门,今后也还要多方面学习,多加实践。这便是大陆老一辈艺术家的道路。荀慧生、马连良、李万春三家,毕生演出剧目都在五百个左右。马连良可以反串花脸,饰费德功;李万春在一出《连环套》里,连饰窦尔墩、黄天霸、朱光祖,工花脸、武生、武丑三个行当。而今大陆演员中,一专多能的不多了。中、青年演员有的只能演几出戏;如今十几出,便很不错了。甚至唱文戏的不会拿枪杆,演武戏的不讲究唱、做。这是大陆目前演出剧目贫乏、演员功力不够的原因,也是上座不佳的原因。


魏海敏女士广泛继承,也非常重视创新。她自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海光国剧团的当家旦角,1984年就在与名老生吴兴国合组的“当代传奇剧场”,演出了莎士比亚的名剧《马克白》中的《欲望城国》、希蜡悲剧《米亚蒂》中的《楼兰女》,以及《王子复仇记》、《无限江山》等外国名剧。都是以传统演唱为基础,融入现代戏剧语汇的出新之作。为此,她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几经反复试验达到成功。为国剧争得青年观众,也使外国观众满意。


由于魏女士在继承、拓新方面成绩突出,她从1981年到1983年,接连三次获最佳演员奖后,又陆续获取旦角金像奖、十大杰出青年奖、政府文艺奖,以及国际上的亚洲杰出艺人奖等。但她从没有骄、娇之气,一向谦逊虚心,仍然多方征询意见、多方求教。作为新时代的演员,应该像魏海敏女士一样:博学、广用,承、拓新。我们古老的民族艺术才能永远繁荣昌盛!(周恒 1994年2期 《戏曲艺术》)

【旧文回顾】演员当如魏海敏(周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