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B terraform量化数据分享

玩了几天,按官方设置的目标来说已经通关,整理了一些数据和大家分享。


《PLAN-B》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给城市提供所需资源并处理产生的废物)提升人口数量,以及(通过释放温室气体以及植树造林)改善星球环境。

但在游戏过程中,两部分内容较为割裂。后者除了完成游戏设置的第6关(温度升高1°)、第8关(温度升高10°)、第12关(温度升高30°)和第16关(森林覆盖率达到5%)之外,对玩家体验的影响仅在于温度升高会导致地势低洼处聚集出水流,这并不完全是好事:虽然我们可以在水边摆下泵站抽水用于食物制作,但水位升高也会导致水流途经的城市地块遭到废弃。

所以升温这个事情个人建议是够用(指完成任务目标)就行,升上30°城市附近一般也有足够摆下所需泵站的潮湿地块了,先把重心放在城市建设上。
城市人口增长需同时满足100%的资源供应和废物处理(如果有的话),供应不足或废物堆积会降低城市状态,低于50%时人口会开始减少。



城市发展所需资源和所产废物的种类由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决定,可以分为如下6个阶段

而数量方面,废物年产量固定是资源年需求量的1.5倍,而资源年需求量与人口数量呈(分段的)指数关系,即年需求量=A·人口^B,其中系数A/B如下表所示

人口/资源数据连续变化,向下取整为显示值。因此在A系数较高的3~10人口阶段,会出现(显示)人口不变而需求量在涨的情况
资源年需求量有最低阈值10,因此10~20人口的需求曲线被截断并维持在10
B=log5意味着(每个阶段内,且不包括100以下特例)人口翻10倍的同时资源需求翻5倍

因此,在每个阶段,可以直接按该阶段最大人口所需的年产量去准备所需资源,一步到位免除资源不足导致城市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定程度的量化计算来确定所需资源、建筑等内容的数量。

量化计算
如果你玩过诸如异星工厂、戴森球计划等游戏,就一定不会对量化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像这类流水线套娃生产游戏在初期尝试时免不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局势,而量化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流程避免冗余,它一般分为三个方面:资源产量、建筑数量、物流速度。
在操作上,先根据最终所要达到的终端资源产量反推计算之前每一步的所需产量,再根据每种建筑的年产量计算所需的个数,最后沿途检查物流系统能否保证及时供给。
3~10人口
需求混凝土

10~100人口
新增氧气需求

100~1000人口
混凝土需求变为钢筋混凝土

1000~1万人口
新增高科技零件需求;新增金属废物产出

金属废料回收后得到的钢筋可完全供给钢筋混凝土所需,而铝棒需要额外补充
供碳和供氧可以共用大气提取器,若考虑布局也可分开供应
1万~10万人口
新增食物需求;新增有机废物产出

有机肥料加氮回收得到的堆肥不足以支持供应中心需求,需额外使用碳氮合成的堆肥补充
大气提取器若分开供应,供碳需要42+17个,供氧需要42个
若不使用抽冰器产出的水,泵站数量需增加至34个
10万人口~100万人口
钢筋混凝土需求变为混合物;新增塑料废物产出

塑料废物回收得到的聚合物棒与金属废料回收得到的钢筋恰好满足混合物所需材料比例,可以考虑将混合物工厂分为回收材料区与补充材料区两部分
大气提取器若分开供应,供碳需要146+34个,供氧需要34个
若不使用取冰器产出的冰,泵站数量需增加至67个

以上就是通关所需的资源与工厂相关量化数据,下面是我自己的通关布局,供大家参考。







因为欠缺对物流细节的处理导致在最初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修补,存在一些不够合理也不够美观的地方,可能在进行一些调整和测试后会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