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山记03】6-3『皿方罍』——央视《国家宝藏》第1季摘录

图片引用自湖南省博物馆网站——收藏——藏品数据库
『皿方罍』守护人:湖南省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廖丹;长沙美术馆馆长谭国斌;黄渤;王嘉。
1、简介
『皿方罍』于1919年被湖南省桃源县农民意外发现,后经买卖流失海外,盖身分离近一个世纪后才完罍归湘。其通高约88厘米,庑殿顶形器盖上铸有八字铭文“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器身上铸有六字铭文“皿作父己尊彝”。全器雄浑庄重,纹饰精美,是晚商青铜器鼎盛期代表之作。
『皿方罍』的造型跟装饰风格类似于商朝的宫殿和宗庙建筑,尤其是器盖的形状与商代建筑庑殿的屋顶很像,器盖上面还有类似于锋利的钩戟一样的装饰。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以及凤鸟纹。造型及装饰生动,线条纹路刚柔并济、栩栩如生,而其整体雄浑庄重,富丽堂皇。『皿方罍』器形雄伟,纹饰精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精美的一件方罍。堪称“方罍之王”!
西汉时期,罍是当时王公贵族们争相收藏的对象,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和窦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收藏了一件罍,甚是喜欢,临终时立下遗嘱,此罍永世不得赠予外人,但其孙子梁平王刘襄违背祖命,竟将这件罍赠送给自己的王后。汉皇闻之大怒,立刻收回梁国八座城池并赐死王后以儆效尤。
【“皿”】源于『皿方罍』器盖与器身铭文的第一个字,是商周时期很有影响力的皿氏家族的氏,后来皿氏家族带着『皿方罍』从中原南迁。因此『皿方罍』虽然出土于湖南,但它实际上是中原的一种器物。器盖到器身都有铭文,可以完全确定是皿氏家族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只出土了两件带有皿字的青铜器,另一件是陕西陇县出土的青铜簋(gui3),它们就是这个家族真正存在的印证。
【方罍】罍的下半部是“缶”字,即盛酒器,多用青铜制造,不过青铜罍在古代流行的时间并不长。另外罍有圆形和方形两种,而方形的方罍尤为稀少。
2、前世传奇
主演——黄渤、王嘉;助演——董彦麟、李依洋、刘洋、邢小北
『皿方罍』的前世传奇横贯了整个动荡起伏的二十世纪,1919年,在湖南省桃源县,当地村民在山坡上挖出了一件青铜器,五年后为了让儿子继续学业,该村民将其中的器盖充作学费,后被校长认出,竟为商代太庙古物,于是立刻前去寻其器身,却不想它早已被古玩商人抱走。从此,器盖辗转国内,而器身则流落海外,后于巴黎现身……
(1)20世纪30年代
当时的中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举目山河在,但方罍之王的器身器盖却天涯沦落。文物贩子卢芹斋将已根扎中国三千多年的『皿方罍』器身偷运到法国巴黎彤阁。而在中国湖南,『皿方罍』器盖则因长沙《大公报》的报道而名声大噪,后引来驻军团长周磐的觊觎,被强取到手。
(2)20世纪50年代
『皿方罍』器身从巴黎辗转到日本,先是被浅野梅吉收藏,1950年由新田栋一接手。而『皿方罍』器盖在1956年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再无流落之忧。
(3)20世纪90年代
1992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拜访日本新田栋一,见到其身上的铭文,立刻认出其原盖就在中国的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知晓后立刻赶来确定此事,并商量求购事宜,无果。期间与新田栋一依然保持着联系,后来我们提议在上海新加坡等地举办合体展览,但是因故未能成功。
(4)2001年
新田栋一家族将『皿方罍』器身委托给了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问讯,开始筹措巨款以期能够购回器身。最后在拍卖会上,『皿方罍』被法国人以924.6万美元的价格夺标,比当时中国的出资价高出了大约四成左右。
【卢芹斋】二十世纪初中国乃至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外国。
【青铜埕】埕(cheng2)意为酒瓮,青铜埕约出现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完罍归湘】
——『皿方罍』器盖,1925年驻军团长周磐私藏→1956年移交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皿方罍』器身,1924年长沙→1928年前后上海→20世纪30年代法国巴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2001年美国佳士得拍卖会法国买家拍走→2014年美国佳士得再次拍卖,中国洽购成功。
3、今生故事
2014年,『皿方罍』器身再度成为拍卖品,收藏界群雄毕至,在这一场激烈的“罍王之争”中,中国人最终成功地拿回了『皿方罍』器身,但是过程却是一波三折,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1)又见罍身
2013年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谭国斌意外见到『皿方罍』器身,当时就立刻被它器形之大、纹饰之繁复华丽所震撼。打听后得知『皿方罍』器身将在2014年3月于纽约佳士得再次进行拍卖,就立刻飞回湖南,为购回『皿方罍』器身做准备。卖家开价五千万美金,否则就继续拍卖程序,而当时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购买意向极为强烈,因此一旦拍卖极可能会有有心人哄抬价格,所以避免拍卖程序是当时最稳妥的办法。
(2)齐心协力
后来经湖南省政府出面,由湖南广电为主,湖南六家企业共同出资筹款,共筹集了三千万美金。并为统一全球华人的战线,又给参加佳士得拍卖会的全球华人朋友写了一封公开信,在信的结尾处呼吁:“恳请海内外华人藏家在拍场中以大局为重,万勿以个人好恶哄抬价格,期待全球华人藏界和衷共济,为后世子孙计,促成此次国宝回家的盛举,成就中华收藏的又一佳话。”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这一呼吁和主张得到了全球华人的鼎力支持。
(3)严丝合缝
而在万事俱备之时,有人提出担心“万一花了重金买回来却发现这个器盖和器身不是一套怎么办,毕竟到目前为止,『皿方罍』还没有一次真正合体过,都只是依靠照片和测量工具间接确定。”但由于湖南省博物馆内收藏的『皿方罍』器盖属于一级文物,出境手续繁杂,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办理,后来我方就想到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器盖模型,带去验证。
2014年6月12日,在位于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举行的『皿方罍』器身交接仪式上,这只与『皿方罍』器身颜色完全不同的三维打印器盖被放到了『皿方罍』器身上。第一次组合时竟然对不上,不过我方代表并不慌张,让对方将器盖对调一下方向再试一下,果然身盖相合且严丝合缝。盖身合一足以证明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皿方罍』器盖和漂泊在外近一个世纪的『皿方罍』器身是同一件器物。拍卖会结束之后,佳士得拍卖行认为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在请求同意后就将这个三维模型留在了美国。
(4)完罍归湘
为了降低国宝回家的风险,避免进入不可控的拍卖程序,我们选择了继续洽购,为了能让洽购顺利进行,企业又进行了一轮资金筹集,而全球华人、民间的收藏家们也集体行动起来。等到拍卖会当天,佳士得宣布『皿方罍』器身洽购成功,不再参与本次竞拍。当时在场的所有华人收藏家欢呼声雷动。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发出的温和但却坚定的中国声音。
2014年6月21日下午,流落在海外近百年的『皿方罍』器身与留在国内孤苦伶仃近一个世纪的器盖终于合二为一了。从1993年我们在日本新田栋一先生家里见到器身开始,到2014年『皿方罍』终于回到祖国,我们足足准备了十五年。至此『皿方罍』的世纪回归之路终于完美的画上了句号。它们终于在国人无数个日夜的期盼中,团圆在了自己的故乡。
4、观后感
『皿方罍』在前世传奇中和青铜埕相遇的这段戏简直绝了,令人想要捧腹大笑;但却只能黯然神伤。“出来的我见多了,回去的还真没几个。”这句话可谓是一语双关,明着是说国宝回国的艰难;暗着却是说以前国家贫穷之时,国人出国,其中有太多人在见识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后,就再也不想回来了。此时此刻,『皿方罍』已经不再只是一件文物,而是成了我们整个国家向心力的象征。而在最后的今生故事中,『皿方罍』如愿归来,但这已经不再只是一件国宝的回国,而是成了我们国家向心力飞速恢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