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舒伯特去世时十分贫困

2022-10-21 11:11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贝多芬664、舒伯特去世时十分贫困


2021-04-25 09:55,网友“鱼儿聊艺术”发表名为《【西方音乐史26】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文章。(2人赞同了该文章)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牛顿》:小说名…)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欧几里得》:小说名…)

 

尽管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Schubert,1797-1828)是四位古典时期作曲大师之一,然而 就他作品本身风格而言,很多已经完全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chóu),

…典、古典:见《牛顿170》…

…浪漫:见《牛顿28》…

…主义:最高理想和准则。

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

拜金主义: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

极权主义:是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

自由主义: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

…范、畴、范畴:见《欧几里得128》…

 

尤其是艺术歌曲——他一生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并拓展了声乐套曲这一形式,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因此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舒伯特才华横溢,却从不随波逐流。

他信奉歌德的一句名言:“宁死也不愿空虚无聊。”

…空虚:见《贝多芬663》…

…无、聊、无聊:见《贝多芬477~483》…

 

因此,他的作品最初只是在少数朋友间流传,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

他在公众中的地位开始确立,是在1822年,

然而,不幸的是,不久他身染梅毒,这导致了他年仅 31 岁就英年早逝。

 

 

《纺车旁的格丽卿》、《野玫瑰》、《魔王》、《死神与少女》、《鳟鱼》、《圣母颂》、《听,听,云雀》、《岩石上的牧羊人》等等,都是舒伯特最经典的艺术歌曲杰作。

…经、典、经典:见《牛顿196》…

 

《纺车旁的格丽卿》刻画了一位对爱情满怀憧憬,然而却极其不幸的女性,

…爱情:见《贝多芬326、爱情是什么》…

 

表达了被抛弃的少女 内心的渴望 与痛楚。

《魔王》如同一部短小的戏剧,讲述了魔王如何引诱父亲怀中的孩子,并夺去他的生命,

歌德具有民间气息的叙事歌,在舒伯特的歌曲中 变得更加形象化。

…形、象、形象:见《欧几里得23》…

…化: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美~。恶~。电气~。机械~。水利~…见《欧几里得2》…

 

《死神与少女》所表现的 是一位少女 与死神 的对话,

表现了少女对死神的反抗,和死神对少女的诱惑。

 

《鳟(zūn)鱼》描写的是溪流中善良的小鳟鱼,在欢快地游动,然而邪恶的渔人搅浑了水面,将小鳟鱼捉去。

前者的旋律 曾被用于《D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中,

后者的旋律 曾被用于《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4乐章“小快板”,

二者均因此而广受欢迎。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岩石上的牧羊人》是舒伯特最后的作品之一,

它是一首抒情迷人、生机勃发的歌曲。

它最为与众不同之处,是使用了单簧管 和钢琴 来做伴奏,

…伴、奏、伴奏:见《贝多芬272~289》…

 

在长长的器乐引子中,以单簧管来表现牧羊人的号角。

而且在歌曲中,为女高音写有非常华丽 和灵活的 花腔唱段,

以一连串高昂婉转的花腔乐句,来宣示春天的来临。

…乐:见《欧几里得147》…

…句、乐句:见《贝多芬431~433》…

 

 

舒伯特三部声乐套曲 皆为珠玉之作,

为缪(miù)勒诗篇谱写的《美丽的磨坊女》是其创作的转折点,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伽利略》:小说名…)

 

被认为“是艺术歌曲有史以来最凄美绝伦、感人肺腑的作品”。

其主题是“爱情”,描写一个浪迹天涯的青年磨工 与美丽的磨坊女相遇相恋,幻想着爱情的欢乐,

但心上人却嫁给了森林猎手,

他最终安息在碧绿的小溪中。

 

 

为缪勒诗篇谱写的《冬之旅》,是舒伯特声乐套曲的巅峰之作,

其主题是“孤独”。

描写一个被爱情抛弃的磨房工,

怀着一颗破碎的心,

在寒冬的冰天雪地里,

漫无目的地四处漂泊,

饮尽漆黑寒夜的北风,

从绝望 至癫狂 到麻木,

记忆中剩下的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所面对的 是不复存在的未来。

著名的《菩提树》是这部套曲的第5首。

 

 

《天鹅之歌》为舒伯特最后一些艺术歌曲的合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套曲,

…严、格、严格:见《欧几里得125》…

…意、义、意义:见《欧几里得26》…

 

其中尽人皆知的、雷尔斯塔作词的《小夜曲》,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和 对生命的热爱;

…生、命、生命:见《牛顿155》…

 

海涅(niè)作词的《城市》,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神地表现了内心的情绪。

…描、绘、描绘:见《牛顿144》…

 

 

在艺术歌曲之外,舒伯特最杰出的室内乐作品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

它散发着古典的馨(xīn)香,凝聚了作曲家一生的丰富感情。

…感、情、感情:见《牛顿106》…

 

凄美迷人的《C大调幻想曲“流浪者”》,溶汇了古典 与浪漫的激情;

绝世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打破了古典主义所追求的 建立在理性思考下的 清晰平衡的原则,凸现了浪漫主义精神。

…理、性、理性:见《欧几里得19》…

…思、考、思考:见《牛顿121》…

…原、则、原则:见《欧几里得198》…

…精、神、精神:见《牛顿154》…

完全违背传统、只有两个乐章的《B小调第8交响曲》,被爱因斯坦称为“一首无与伦比的哀歌”;

最后的《C大调第9交响曲“伟大”》,是对古典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

还有简洁短小、兴趣盎(àng)然的6首“音乐的瞬间” 和 11 首“即兴曲”,是浪漫主义钢琴小曲的早期名作。

 

舒伯特为后世留下如此珍贵的音乐遗产,他去世时却十分贫困,

人们清点他的遗物,只发现一些衣物、一条床单、两条被子、一只床垫、一床鹅绒外罩、一条床罩,及一叠旧乐谱。

 

 

发布于2021-04-25 09:55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 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随后一直持续了大约100年时间。

这一时期的音乐 与以往音乐的最主要不同,在于强调个性 与自我感受,对情感世界的表现无拘无束,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

请看下集《贝多芬665、浪漫音乐与以往音乐的最主要不同,在于强调个性 与自我感受》”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舒伯特去世时十分贫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