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记
第一天:参观山西省博物馆,吃两碗面,喝一场酒。
山西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覆斗型的外观,内部仿的是应县木塔的结构,抬头看的时候阳光泄下来,非常惊艳。关键是:它是2000年开始建造的,在我看来,其眼光是超越时代的。由于时间有限,主要看的是史前的石器陶器和商周青铜器。跟国博比精品不多,但是,小物件很震撼。后来又想去看书画展厅,说是展品调整,闭馆了。好遗憾啊,我怎么就跟书画展没缘呢?去了北京,没有看到一件心仪的作品,来了山西,干脆闭馆了。不高兴![难过]好在还有一个古建博物馆,里面展出了山西一些知名古建的模型,还有一些古建筑构件。其中有一件元代的螭吻,体量巨大,色彩艳丽,细节精美。好喜欢好喜欢,看了又看,那个螭怎么就做的那么好呢,耳朵特别特别漂亮。可惜手机没电,没法拍照了。大概这种惊艳就是只能留在记忆里,图片是无法再现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的。博物馆出来,时间还早,坐在路边吹着凉风瞎聊,也蛮开心的。晚上喝的十年陈杏花村,口感很好,三个人两斤,不知道会不会喝多。太原的夜很静,风很凉,很开心。[呲牙][微笑]
第二天:喝个小米粥,逛晋祠,吃面,动车到平遥,住到票号掌柜的老宅里,庭院深深中喝一杯热美式。
早上睡醒已经八点,磨磨蹭蹭到晋祠都十一点多了。因为某些工程的需要,整个晋祠外围都围挡起来了,车辆全部改道。导航也不管用了,那么就步行吧。其实我是很爱这些旅途中的意外的。穿过一个村子,走到玉米地里,眼里所见的农作物跟南方都不一样,连路边的煮饭花叶子都特别大。民宅的房前屋后种树栽花,颇有生活气息。大概是因为这边人安土重迁,村里不像南方地区只剩老人小孩,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北方的日头不毒,说说笑笑也就找到晋祠了。因为是历史人文景区,请了个小美女当导游。晋祠公园非常大,占地750亩。进核心景区之前,要先穿过后修的晋祠公园。图一是公园的一处河道,为什么拍它呢?第一是因为美的很大气,第二是因为诗经里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树和垂柳通常种在一起,古人折柳相送,就是这样的一种场景。作为南方人,诗经可以背的很熟,但是为什么是这样写的,只有真实到了这样的地方才能明白。晋祠公园里有很多大树,而且很奇怪,这些树长的很美,跟南方的大树气质截然不同,就是能很明确的告诉你:我在这里很久了,时间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老晋祠已经独立成为一个博物馆了,门票80。进门第一个老建筑就是水镜台。它是过去的戏台,明清时期的建筑,重檐歇山顶与卷棚顶相结合。屋顶的线条非常流畅,侧面看很美。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斗二郎神,最后孙悟空变个小庙,变的就是它。往里走,第二个重点建筑就是对越牌坊,明朝的建筑,斗拱细小层层叠叠,实际上只具装饰效果,斗拱本身的承重功能已经完全弱化了。不能说它不美,但是不是我的菜。
再往里,直奔圣母殿而去。跟前面新造仿古建筑和明清建筑相比,看到圣母殿的第一感觉是:古朴苍凉。很庆幸,它完好的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和千年时光所带来的痕迹,没有粉刷没有重新彩绘,斑斑驳驳,甚至有点破旧。一圈一圈的绕,前前后后看了又看。摸着千年前的柱子,看着形态各异的木雕蟠龙,忍不住遥想北宋的东京汴梁,当年的皇宫,当年的樊楼,当年的大相国寺,该是怎样的宏大瑰丽。如果有时光机,我最想回去看看的就是那时候的东京,大概是<<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给我种了太深的毒吧。
晋祠出来回到市区随便吃了一碗面。这两天吃山西菜总体感觉就是实在,然而好咸啊。太原行程结束,下午就动车去平遥了,太原南站好大啊,不能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不开心。到平遥古城已经下午五点,入住武德第客栈。据说这个客栈是某个票号掌柜的老宅,庭院深深,宁静安详。坐在院子里,点一杯热美式,擎杯在手,眼前是现代的生活方式,背后是百年老宅,抬头看四方天井一片蓝天。有意思,很有意思![呲牙]
第三天:夜半钻城门洞,晨光中喝咖啡,双林寺看彩塑,烈日下逛票号。
昨晚逛到人家银饰店打烊,走出店门的时候不到11点。平遥古城居然已经很安静了,跟以前呆过的若干古城喧嚣的夜完全不同。天上挂着上弦月,古城没有亮景观灯。跟着朋友走啊走,走到了南城门,钻了城门洞,挤过松松锁着的老城门,看到城门前深深的车辙。站定回头看城门,再抬头看天空,脑中浮现的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几天实在是吃当地的食物咸的不行,早晨起来在客栈叫了一杯美式一份松饼。晨光很好,小院只有我一人,翘脚坐着,慢慢地吃早餐,看看天,发发呆,真舒服啊。磨了半天,12点出头再出发。今天还是挺热的,而且能感觉到平遥的干燥了,皮肤一直绷的紧紧的,总是感觉口渴。偏偏午餐去的一家20年老店,又是好咸好咸好咸,卤蛋比我们的出油咸蛋还咸,只好抱着面汤碗一碗一碗灌面汤。[捂脸]最近几次出门旅行明显感觉自己对食物的耐受力变差了,尤其受不了太咸,真不是好兆头啊。
午饭后打车到了双林寺,游客好少啊,稀稀拉拉的人群,欧美人还占了多数。整个寺庙宁静安详,没有香火的味道。双林寺规模不大,历史悠久,现存的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所以建筑不是我的重点,主要是看各个大殿中的彩塑,除了各种大型造像还有规模宏大的壁塑。从第一个大殿看起,依次递进,看完一遍再回头重看一遍。以前看过一些书,讲解中国各个朝代的佛教造像特点,来到双林寺之后书上的内容与殿中的造像一一对应,差别一目了然。图3、4、5都是观音造像,我最喜欢的是图3的渡海观音,真美啊。还有图6的龙女,比例准确,体态优美,神态安详,衣饰简洁,纹理生动,跟明代的造像差别太大了,看多少遍都不够啊。(再一次表白大宋风华)
双林寺回来,朋友坚持我应该去看看平遥的景点,于是买票去看了日升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啊,我却是意兴阑珊,拍照都懒的拍。想的更多的是:曾经那么辉煌的平遥怎么就成了贫困县?平遥人都说因为太穷了拆不起,所以大家才能看到今天这个保留完整的古城。
边走边看边想,这就是旅行对我的意义。当然,眼下我最要想的是:晚上吃什么?诸天神佛保佑,给我一个不太咸的菜吧……
第四天:逛文庙,看科举博物馆,拜访工艺美术大师,听古琴。眼和脑都不够用的一天!
在客栈睡的是炕,正适合喜欢睡硬床的我。幽深宁静的夜,睡眠质量很好。早餐依然选择在客栈的院子里慢慢消磨。老板额外赠送鸡蛋煎饼一张,味道不错。吃饱喝足,一个人慢慢步行去看文庙。来山西之前其实没怎么做攻略,始终不喜欢事无巨细的规划。除了重点目标,其他的就且走且看,一切随缘。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文庙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首先:文庙主体大成殿建于金大中三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主体建筑。我最早接触金这个朝代应该是<<射雕英雄传>>,姓完颜的、金贼、大宋的敌人。长大以后学历史,书上关于金的描述也非常少,而且始终都是视为敌人的存在。当我见到大成殿的时候,第一感觉是震撼。跟晋祠圣母殿的精巧细腻相比,大成殿是巍峨壮观。大概因为建的是孔庙,用材等级更高,梁柱、斗拱都很粗大。当我从侧面看过去的时候,蓝天下,斗拱层叠,十分壮观。空中有鸽子飞过,停下来就落在斗拱之上。仔细看,处处有鸽粪。840年历史的老建筑,就是这么任性。第二个惊喜是科举博物馆,分九个展厅。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选官历史,科举制度的演变,各个等级的考试如何进行,如何选拔考官,如何阅卷,舞弊与反舞弊的斗争等等。还有孔子的生平,儒家学说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各种礼仪典范等。以前年少无知,什么课都敢开。其实越上越忐忑,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千万不要误人子弟。文庙的参观,算是给我的半桶水里又增加了一两滴。昨天朋友还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现在想真心的跟他说一声:与君共勉!
下午2点,朋友带我去拜访平遥推光漆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资产传承人耿保国大师的浑漆斋。跟一般大师的工作室不同,耿大师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斥资120万,买下了一座四百年老宅,也是平遥的第一大宅,并且就把工作室设在其中。大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非常热情。在他的工作室中,我见到了他手制的古琴,用的最传统的推光漆工艺。当耿大师信手撩拨琴弦的时候,我第一次真正听到了古琴的声音。虽然不成曲调,我脑中想到的是:余音绕梁。一时之间,又想到了嵇康与广陵散,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话知音,为什么是古琴而不是别的乐器,听过方知。耿大师人真的很好,拿出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盒子,跟我介绍那是山西新绛地区的特有的云漆,那么个盒子,需要耗时一年。上漆180道,然后再雕刻、打磨,再经过一年的时间方能呈现那些红黑相间的细腻纹路。聊到他的宅子,这是四百年前一位四品官员的宅子,总占地25亩。1954年原主把它卖给了银行,后来做过学校,当过工厂车间,最后又成了县委党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平遥准备申遗,就把一些老宅子拿出来拍卖。这宅子历经三轮拍卖,最后终于还是归属与他。宅子里挂了老人家手书手刻手制的对联和牌匾。黑底金字,熠熠生辉。近年不断有人想要从他手里高价购买宅子 ,也有人劝他改成客栈。老人家说,他认为那是对文物的破坏,他这边有72个房间,改成客栈就意味着多72个卫生间,他不想那么做。虽然维护那么大一座宅子很难,他还是想坚持下去。最后,大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两个儿子的作品。大儿子继承传统,做的中国传统的富贵牡丹、梅兰竹菊及佛教题材。二儿子清华美院毕业,把现代艺术手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最后大师坚持送我们出来,聊到收徒传艺,耿大师很感概:现代社会,大家不愿意学啦。我想起了跟学生上中国传统艺术课,难免讲到传统艺术的传承和衰弱,内心十分感概。这是一个有风骨有传承有发扬的家庭,真正的大户人家!
不知不觉就呆了三个小时,从耿大师家里出来都五点了。朋友还想带我去逛县衙,我说不能去了,脑子已经不够用啦,县衙还是明天再看吧。来之前朋友就说了:山西的景点太多了,你看不过来的。好吧,我承认,我低估了山西的底蕴,真的看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