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拟人量化通则草案
一、基础性原则
这类原则不可违背,违背后的创作将可能偏离“舰娘”方向。
1.“舰娘+舰装”组合设计原则,即“无舰装,非舰娘”。
2.唯一性原则,即一艘舰艇只对应一位舰娘,舰娘可改造但不可替换。忒修斯之船悖论
3.史实原则,一是舰装应严格按照史实还原,二是舰娘人设充分考虑对应的舰艇史实。
4.类型化原则,即同类舰艇对应同类人设。如同级舰相似性,同种舰相似性,同国舰相似性。
二、调整性原则
此类基于基础性原则的进一步设定,为个人设定,用以构建量化标准,目的是为二创提供参考,不代表“舰娘”文化的普遍硬性标准,可不断讨论、改进。
(一)舰娘本体设定
(1)舰娘设定为“人形智能兵器”,由国家设计建造,用于进行国防事务。
舰娘可以在削减军队人数规模的同时维持、提升军事能力。舰娘是各类“黑科技”的结晶,科技水平与经济成本极高。
个人猜想:舰娘具有“人类(生物)性”与“机械性”二重属性。如骨骼架构、神经系统主要体现“机械性”,对应为合成材料、集成电路;皮肤、肌肉、头发等主要体现“人类(生物)性”,与正常人类无异;又如大脑,具有二重属性,既有生物脑部分,又有人工智能部分(芯片、集成电路),分别应对日常生活与作战推演。又如饮食/补给(消化系统),舰娘有两套补给系统——日常饮食与军备补给。日常饮食对应“人类(生物)性”,饮食与常人无异,维持舰娘的“人类(生物)性”机能;军备补给有专门的军工后勤团队生产,本质为工业品(燃料),以应对战备需求,补给品外观上会设计成普通食品。
将舰娘设计成“人类(生物)性”与“机械性”二重属性的解释:
增加军队的人文色彩,调节军队中因男女比例悬殊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
培养指战员与“智能兵器”的情感,防止指战员在战斗中不计成本的消耗舰娘;
提升舰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防止舰娘非必要消耗。“生物性”具有预警功能——生活、训练的不当可以表现为生物性不适,如(长期熬夜,舰娘也会疲惫、黑眼圈……这都是生物性机能在提示舰娘要好好休养)。
舰娘的“人类(生物)性”与“机械性”二重属性是“日常类舰娘创作的基础”。
(2)舰娘与舰装分开设计建造,特定舰娘操控特定舰装。负责舰娘部分研发团队主攻智能、仿真技术(尽可能与人类相似),负责舰装部分的研发团队主攻武备,两个团队经过复杂的协调才能建设出一位舰娘。
(3)舰娘基本人设遵循“建造地主义”,即舰娘的人物底色是基于建造地的人文风格。如:“辽宁”舰由苏联建造,因此其人物底色为苏联少女,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辽宁文化)文化;“山东”舰是中国在“辽宁”基础上建造,因此是带有“苏联风”的中国(山东文化)少女。
(4)舰娘实行精英教育,原则上各级舰娘有独立的培养方案,有不同的基础课、主修课与辅修课。但为了提高效率,不同级的舰娘若有相同的课程,可能会在同一课堂学习例:055型与052D型均装备H/PJ-45型单管130毫米舰炮,因此可能有某055型舰娘与某052D型舰娘同堂学习的经历。同级舰娘有相同的培养方案,但各舰娘又有独立的课程进度,表现为:首舰最先开始培养计划;“先竣工”的舰娘最先完成培养计划。
舰娘受教育原则是基于舰娘的“人类性”,通过接受教育以适应人类生活。舰娘在法律上被拟制为“自然人”,拥有相应的权利侵犯舰娘也犯法,法律在原则上不禁止、不提倡舰娘与人类发展感情不过军纪一般不允许。
(5)同级舰娘之间拟制为“血缘姐妹”,而非真实姐妹。同级舰之间并非“血缘姐妹”关系,本质上是属于具有相同培养方案的同学,因此“姐妹舰”实质上属于“学姐、学妹”的关系。由于舰娘实行精英教育,各舰娘有独立的课程安排,为提高同级舰娘的教育效率,实行年长舰娘指导、照顾年幼舰娘的制度。因此同级舰之间关系密切,拟制为“血缘姐妹”,除了没有血缘关系,与姐妹并无不同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据此原则,同级舰的外貌可以存在较大差异。
(二)年龄量化设定总则
(1)依照学历标准授予年龄原则:战舰竣工时视同学生毕业授予相应学历,依照学历等级授予对应的“毕业年龄”,由此起算战舰年龄。
(2)等级学历年龄原则:舰娘年龄与排水量具有正相关关系,舰娘六周岁开始受教育,因舰种、标准排水量(潜艇为水上排水量)、火力等因素的差异,竣工时授予的学历年龄有等级差异。
“舰娘年龄与排水量具有正相关关系”设定的解释:
首先申明,“舰娘年龄与排水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不等于“体重越重的舰娘就年级越大”。标准排水量是衡量一艘舰船搭载数量的标准,即舰船标准装备下排开的水的质量,通常用吨位来表示,所谓排水量吨位是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与舰船自身的质量未必有必然关系。
排水量直接反映一艘战舰搭载装备的规模。一艘战舰若搭载了更多的武器、燃料、舰载机等;或者要加装的火控、雷达等新装备等,必需有足够的空间与承载力,这就直接反应在战舰的排水量上。(小排水量的舰艇若强加太多装备,则会影响其适航性)
只有经过更高水平教育、更长时间训练的舰娘才可以驾驭这些装备。因此设计逻辑本质是“装备越多、越强——受教育时间越长”。而具备更强、更多装备的舰船往往需要更大的排水量,因此呈现出“舰娘年龄与排水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因此排水量在设定中,并不是反映舰娘的“体重”,而是反映舰娘的“综合能力值”,或者说是“所修学分”——要修更多的学分就需要上更多课程,也就是需要更多的受教育年限。
对“舰娘六周岁开始受教育”、与“舰娘按照竣工时授予学历年龄”设定的解释:
一艘战舰从设计、建造到竣工,再到服役与形成战斗力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在战舰拟人时,不应忽视舰娘的这一重要“养成”过程,这既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众多科研、工程人员心血的结晶。舰娘受教育时按照六周岁起步,反映了一国需要相当的实力基础才能开始培育一名舰娘;按照竣工时授予学历年龄,学历年龄以九年起步,最高可达二十二年,反出映成功培育一名舰娘需要极其巨大的投入。
各等级学历与年龄分为:
1.小学毕业:11周岁(五年制),12(六年制)
2.初中毕业:13周岁(全七年制5年小学+2年初中)、14周岁(全八年制6年小学+2年初中)、15周岁(全九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
3.中专毕业:16周年(全十年制6年小学+4年中专)、17周岁(全十一年制6年小学+5年中专)
4.普通高中毕业:18周岁(全十二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高中)
5.大专毕业:19周岁(全十三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4大专)、20周岁(全十四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5年大专)、21周岁(全十五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6年大专)
6.大学本科毕业:22周岁(全十六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
7.硕士研究生毕业:23周岁(全十七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5年本硕)、24周岁(全十八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6年本硕)、25周岁(全十九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3年硕士)
8.博士研究生毕业:26周岁(全二十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4年硕博)、27周岁(二十一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5年硕博)、28周岁(二十二年制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3年硕士+3年博士)
(3)双重年龄原则:舰娘年龄分为两类,一是外貌年龄,二是心理年龄。
外貌年龄为(1)中的“授予年龄”,终生保持不变,即舰娘的外貌自授予年龄后保持不变。
心理年龄即实际年龄,自“授予年龄”后起算。
战舰年龄标记为(a—b岁),其中a为外貌年龄,b为心理年龄,均为虚岁(即周岁+1)
(4)舰娘去世认定:沉没后除籍的,该舰娘沉没时认定为“死亡”(阵亡);退役后拆解的,该舰娘以开始拆解之日认定死亡;成为博物馆的,该舰娘以成为博物馆之日认定该舰娘“死亡”。
(三)身高量化设定总则
(1)舰娘的身高量化设定遵循超额累进原则(类似个人所得税率)。
(2)舰船长度有船舶长度有很多种表达,包括:船舶总长(overall Length,LOA),垂线间长(Length between perpendiculars,LBP),设计水线长(waterline Length,LwL)等。
1.船舶总长LOA:是指船体型表面首尾两端点之间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水平距离。此数值经折算,对应舰船拟人后装备舰装直立时的实际身高(在陆地站立时,头顶至地面距离,含鞋跟)。
2.垂线间长LBP:垂线间长是船舶“首垂线”与“尾垂线”间的长度,其中首垂线是首部吃水线和船首交界处,尾垂线是尾部舵轴的位置做的垂线。此数值经折算,对应舰船拟人后,装备舰装直立时,舰装动力推进部至头顶的距离。舰装动力推进部一般下限在脚踝部(接近裸高)。
舰装动力推进部在小腿下部,在水平面之上。当舰娘腿部或脚部受伤时,只要舰装动力推进部未毁损,舰船仍然可以航行,只是机动性下降;但当舰装动力推进部毁损时,即便舰娘腿部或脚部未受实际伤害,也将无法航行。
3.设计水线长LwL:设计水线长是指设计水线面上船体型表面首尾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此数值经折算,对应舰船拟人后,依照培养设计,舰娘装备舰装于海平面直立时,头顶至海平面的距离。
舰娘装备舰装于海面时,脚部至小腿部分会略沉陷于海平面之下,但舰装推进部保持在海平面之上。